二戰時候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國,德國和日本兩個戰場會不一樣嗎?

問題青年


毛澤東《論持久戰》指出日本戰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古代憑藉海洋天險,躲過元朝入侵的日本,放在當下,只有改過自新,用誠意換和平。


跑步機的優點


二戰時期,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國,日德兩個戰場的結果也會一樣,而且日本的下場還會更慘,日本也許還會有亡國滅族之禍。個人理由是:

1,蘇聯不會放過日本,一定會傾全力對日本發動全面戰爭。

①,日俄有歷史恩怨,日本又在二戰中與蘇聯在諾門坎打了一仗。二戰戰勝國蘇聯,士氣正盛。蘇聯會藉著勝勢發動對日本的全面戰爭。

②,蘇聯繼承了沙俄的遺志,一心要奪下東方的出海口。因此,蘇聯一定會在歐洲戰爭結束後,猛攻日本。

倘若蘇聯能拿下我國東北、日本北海道,乃至日本本州,那麼世界格局將會向,對蘇聯有利的方向發展。

2,美國要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新世界秩序,就必須征服日本。

①,二戰時,日本幾乎佔據著亞太的絕大部分資源丶絕大部分市場,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這麼大塊資源不歸美國掌控,美國的世界霸權將無法建立。

②,日本對東南亞的擴張,導致西方大航海時代以來,白人第一次被有色人種打敗、凌辱。西方人若不將日本人打垮,徹底摧毀日本人的尊嚴,西方人將顏面無光。

③,倘若美國不對日本下手,蘇聯也會對日本下手。以日本的戰力,絕非蘇聯的對手,日本被蘇聯徹底打敗是遲早的事。而這不是美國想看見的結局,因此一旦蘇聯出手打日本,美國也會傾全力攻打日本。屆時,日本必將慘敗。

3,由於日本在戰爭中的殺戮太重,所以當各方攻打日本時,為了爭奪日本控制區,也會對日本人大開殺戒。屆時,日本人將會遭到史無前例的大屠殺。

俗話一句“殺人不死反成仇”,因此一旦日本在血戰中倒下,各參戰國將會肢解日本,日本的國脈也將終結。

總而言之,自從日本製造了“九一八事件”後,就註定了日本要遭受戰禍。因為曰本通過侵略戰爭,獲得了與日本實力不匹配的資源,其他大國武力介入只是遲早的事。

二戰末,日本天皇及時投降,還是明智之舉,至少延續了日本國脈,避免了日本民眾遭到種族滅絕式的屠殺。


鬼影問道化真身


日本怎麼可能不招惹美國呢?再不招惹美國,不用美國人參戰,光是在中國戰場上耗著,日本就要玩死自己了。

日本陷入到這種境地,一是因為日本雖然是當時世界的主要工業國,可是發跡時間晚,積累不夠,戰爭打響後很快就揭不開鍋了;二是因為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讓日本人“以戰養戰”的圖謀也破產了;三是日本為了維持對華作戰,不得不在國內竭澤而漁,超發貨幣,製造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對本國的工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在1941年時就已經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日本士兵的家屬食不果腹,甚至影響到了前線戰場的士氣。

(日本在1941年時國力已到崩潰邊緣)

日本國力在1938年達到最高點後就開始下降,從1939年到1940年春,“日本國力窮困急劇表面化”,是“最暗淡的時期”。當時任日均參謀副總長的澤田茂曾經說:“外強中乾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與日本的財政危機相對應的是戰爭期間日本內閣的更迭速度之快,直接暴露了日本的虛弱。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共更換了15屆內閣。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的內閣更換次數是13次,平均每一屆執政時間不超過8個月。這根本就不是政府,而是日本軍部找來的為經濟崩潰問題的背鍋俠。

不像希特勒在工業發達的歐洲攻城略地,比如德國佔領了捷克這個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工業製造能力直線上升。當時日本深陷的中國戰場,卻是一個貧弱的農業國,基本沒有什麼工業基礎,日本拼命地掠奪資源,也趕不上戰爭消耗的速度。侵華戰爭,日本越打越窮,對日本來說是一個虧本買賣。戰爭期間日本國內爆發的反戰運動,其實就和日本財政破產有直接的關係。

日本為什麼狂妄的叫囂3個月內滅亡中國?那是因為日本沒有打持久戰的本錢。畑俊六指揮完武漢會戰說:“在武漢會戰前蔣介石有300萬軍隊,但是武漢會戰後他還有300萬軍隊。而日本已經用盡全力,國內只剩一個師團了。”戰局不可避免的走向日本最感痛苦的長期消耗戰,這仗,已經打不下去了,再打下去,遲早把自己玩死。

(日本軍隊不捨得裝備機槍)

此時的日本,能有哪些選擇呢?

其一,和重慶媾和,吐出七七事變以來侵略所得,調轉槍口收拾共產黨武裝。

其二,繼續打,日本經濟崩盤,隨後階級矛盾大爆發,日本發生無產階級革命。

其三,對蘇宣戰,和德國一起幹掉蘇聯會師莫斯科。

其四,對美宣戰,全滅美國太平洋海軍,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日本的這四條路線都走了,跟重慶是邊談邊打,最後談出個南京汪偽政權。日本的經濟也在戰爭中一直走低,到1945年日本的糧食產量只有1937年的50%。在諾門罕戰役中,蘇聯用鋼鐵擊敗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這些都沒有產生讓日本起死回生的作用,日本要想維護其帝國榮光,只有向死而生,剩下了最後一個選項:對美國宣戰。

日本為什麼把對美國宣戰這個選項放到最後呢?因此做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山本五十六是堅決反對向美國開戰的,因為他在美國哈佛大學讀過書,並在 1925 年至 1928 年間,在美國擔任過日本駐美使館的海軍武官,相對於日本軍部很多隻是單純頭腦發熱的日本軍官而言,在美國期間,他深入瞭解過美國的生活,以及參觀過大量的美國工廠,他深深知道:日本要和美國開戰,其實就是找死。因為反對向英美開戰,山本五十六有一段時間只能去軍艦上居住辦公。很多日本少壯派軍人準備刺殺這個“賣國賊”。但是,當一則美國政府的照會傳到了日本朝野之後,日本除了宣戰,已經沒有什麼其他選擇了。

(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

美國是一個有著商人特點的國家,有著實力主義的傾向,同時因為是新教徒建立的新大陸,所以也會有理想主義。美國精英階層認為美國是“天選之國”,必然要為世界人類做出一些貢獻,解救一方百姓。不管世界人民信不信,但是美國在發動戰爭機器之前,必然要用這樣的理由來讓自己相信。

所以,美國選擇對手,就出於兩種價值判斷:核心利益受到了對方的挑戰,以及對方在意識形態上是所謂的“違反人權”、“專制主義”、“法西斯”、“反人類的暴君”之類的“邪惡者”。面對這樣的敵人,美國就要“替天行道”,行使上帝的使命。只要美國人把對方國家看作是挑戰了美國的根本利益,並在道德上被判定為“邪惡者”時,它就在被美國視為戰略敵人。

1940年7月以前,美國雖然抗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但當時的日本只符合美國人認為的道義上的侵略者這一條件,美日經濟關係仍然基本良好,美國仍然每年以大量廢鋼鐵賣給日本,並把日本所需要的海外石油的90%源源不斷地供給日本。直到,美國賺走了日本的最後一個銅板,日本已經沒有硬通貨來購買美國的資源了。

此時,日本為獲得集體安全,做了兩件事,其一是加入了德意同盟,成為邪惡軸心的一員;其二是日本海軍在1941年年中進駐了越南金蘭灣,客觀上對美國殖民地菲律賓構成威脅。日本的這兩個舉動,被美國認定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受到挑戰,加上生意也做不下去了,於是,美國把日本視為直接的敵人。

(美國人沒有想到日本人會鋌而走險)

1941年11月,美國發出了《赫爾備忘錄》作為最後通牒,如果日本不滿足美國提出來的從中國全境撤軍的要求,美國將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當美國總統下達極端施壓的最後通牒時,美國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出手實在太重,遠遠超過談判對手日本的承受力,更何況當時的美國全國都又並沒有做好對日戰爭的準備。當時日本可以動員近500萬軍隊,而美國只有30萬從來沒有打過仗,甚至從來沒有整師演習過的的軍隊。現有的歷史檔案資料證明,羅斯福事先完全意料不到日本會發動珍珠港偷襲。

日本偷襲珍珠港,讓陷入到莫斯科苦戰中的納粹德國喜出望外。他們早就對美國偏袒英國心有芥蒂,只是礙於美國財大氣粗,一直不敢對美國表示抗議,希特勒甚至還指示納粹宣傳機構不準發出對美國不友好的文章。希特勒始終得不到美國的友誼,反而接連收到了美國支援英國、蘇聯的情報。勢孤力弱的希特勒,希望日本能夠在西伯利亞助自己一臂之力,先解決掉蘇聯。所以,希特勒在聽到珍珠港事變的消息時,是喜憂參半的,雖然隱約有一些不好的預感,但還是對日本陸、海軍寄予了期望。為了拉攏日本,德國率先很夠意思地對美國宣戰了。不過,日本卻沒有理會冰天雪地裡急需要盟友的生力軍的德國軍隊,而是繼續南下,去搶掠南洋的礦產資源了。

(納粹德軍等不來日本的援軍)

所以,你看,如果日本不去招惹美國,在中國戰場上的持續消耗就要把自己玩死了,他是逼不得已才去招惹的美國。因為時間發展到1941年,即使美國不對日本“石油禁運”,日本也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什麼硬通貨了。當時日本的外匯儲備,只剩下可憐的2萬馬克了。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有一大批學者、軍事家,已經把日本研究的透透的了,《論持久戰》就是其集大成者。跟日本打仗,不管贏還是輸,就是不要降,一直打下去。這就等於是找準了日本的命脈在打,讓日本崩潰的是,當時的主要抗日武裝對這個理論堅信不疑。所以,日本以打促和的企圖又落空了。

人窮志短的日本即使不去招惹美國,也斷然不會放棄到手的利益,其深陷在中國戰場的態勢不可能改變,隨著美國對日本的禁運,日本的戰爭機器很快也會熄火。即使美國不禁運,日本也沒有足夠的物資應付一場大規模的長期戰爭,最終國內爆發工人階級革命是大概率事件,如1918年德國水兵起義事件一樣。

(《論持久戰》成為對日作戰總指導)

這種狀態下的日本,同樣也沒有能力去幫助德國在蘇聯的戰場,德國還是在歐洲硬剛蘇聯,以及蘇聯背後的美國、英國。只是由於美國沒有參戰,蘇聯的衛國戰爭可能會打的更久一些,代價更慘重一些,但毫無疑問的,蘇聯依然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