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家的冷血?课本其实不一定对


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全球的经济也遭受到了重创,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甚至出现了倾倒数十万加仑的牛奶的场面。熟知历史的朋友,对于这一幕恐怕不会陌生: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美国的资本家们宁可把牛奶倒入到河里,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对于这一种行为,课本上将之诟病为资本家的冷血与自私,只晓得剥削穷苦百姓,不过后来有经济学家论证这种做法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并非完全出于自私的想法。

在经济学者们看来,如果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牛奶过剩就不值钱了,而倒掉就可能转变供求关系,企业收入反而有可能增加。这种说法看似挺合理,但是在当时背后的现实问题确却是不能忽略的,不过与课本中的说法不同,在那段历史之中,真正倒牛奶的并不全是资本家,但背后的原因依旧揭露了资本主义丑陋的一面。


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家的冷血?课本其实不一定对

倾倒牛奶


1929年之前,美国的牛奶产业十分的繁华,几乎许多平民家里都会养着一头奶牛,因为在那个时代,有多少家庭能够喝上牛奶,可是被视为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美国牛奶年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左右,哪怕经历了经济危机倒闭了不少牛奶场之后,美国依旧有70多万个奶牛场。到1929年10月前,美国牛奶价格是节节攀升,一路涨到了4.79美元,每瓶牛奶的收益比例更是高达47%,如果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美国奶牛市场,那就是“想要富,少生孩子,多养牛”。在如此之高的利润诱惑下,不少农民放弃了种植庄稼,一心一意养起了奶牛,这使得美国牛奶年产量逐年增高,1929全年牛奶产量到达了惊人的110.5亿美加仑,平均一个美国人一年喝55美加仑,约为214kg,而中国2019年人均牛奶量不过9.134kg,可想而知经济危机前美国牛奶产量有多可怕。


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家的冷血?课本其实不一定对

奶牛


我们都知道美国市场强调的是“自由经济”,所以一般情况下政府是不会干涉的,不过无约束的“自由”往往会变成危害。由于不是每一个奶农都有经济学家的战略眼光,哪怕看到左邻右舍都卖起了牛奶,他们依旧不会去思考牛奶产量是否已经过剩,在他们的眼中,唯一看到的是:牛奶的价格在一步步的攀升。

与眼光狭隘的奶农相比,资本家们的眼光可谓精明。他们深知无论牛奶产量有多少,在不考虑外销的情况下,喝牛奶的人就这么多。所以资本家们本着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奶。他们会对牛奶进行分级,根据牛乳含量和其他标准来收购。这使得只有一小部分人的牛奶能够被资本家或者政府收购,而其他的奶农只能背着“独立奶农”的名号,自负盈亏。

按理来说,收购者对于牛奶品质有所要求,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过在大萧条来临之际,资本家们却来了更阴狠的一招。在1929年初,以美国乳制品公司为首的一系列奶业巨头,联合推出了一套规则,他们以“保护市场”为口号,将牛奶的收购价定的特别之高,这个做法看似利于奶农,但其实他们的标准之严苛,使得仅有一小部分“标准”牛奶才有资格被收购,而剩余的牛奶则无人问津。

在这套规则出来后,许多奶农只是看到了牛奶的“高价格”,却没有意识到规则是多么的严苛,结果在牛奶的产量进一步增大后,市场出现“供过于求”,那些不受政府和财团收购的独立奶农只能开始降价贩卖牛奶了。在大萧条第一年,全美最大的产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价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奶农在零售价中收益占比由46%降到30.5%;而到了1931年1月,牛奶的价格则跌到了2.25;到了1933年4月,每100磅牛奶价格还不到1美元,这完全抵不上生产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数的牛奶厂倒闭,奶农宣告破产。


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家的冷血?课本其实不一定对

美国经济危机


当奶农推着奶车上门,却被资本家无情拒绝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所谓的“高价格”不过是一个戏弄人的幌子。于是愤怒的奶农开始集结起来游行示威,当时美国多个州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奶农抗议活动,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救一救他们,而不是以“自由经济”的口号见死不救。在1933年的威斯康辛奶农大罢工中,许多奶农不仅将数千桶牛奶倒掉以示抗议,还成立纠察队阻止资本家对罢工进行破坏,并强迫一小部分不愿意倒牛奶的奶农也加入到倒牛奶行动中来。


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家的冷血?课本其实不一定对

奶农纠察队


不过苦涩的是,由于突然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牛奶不再成为人们的必需品,美国政府和资本家心里巴不得奶农们赶快转行以减少牛奶的产量。对于资本家而言,只需要有一份高质量的牛奶保障上流社会的使用即可,至于他们看不上的“劣等”牛奶,他们可不在意怎么样。可对于奶农来说,由于牛奶积压过多,保质期又不长,想要存储还得花钱,同时还要进行杀毒、消菌等手续,到头来是入不敷出。无奈之下,奶农们只能把牛奶倒掉了。

回顾整个倒牛奶事件,所谓“月满则亏”,历史证明了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自由经济”体系并不是万能的。无论是资本家收购牛奶再倒入大海,还是奶农无奈倒掉牛奶,虽然在结果上都保护了快要崩溃的市场,但二者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奶农们的选择看似主动,但也是在被资本家欺骗后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当罗斯福就任之后,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开始干涉市场,当时政府主动掏钱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从独立奶农手里收购牛奶,之后再偷偷倒掉以维护市场,这多少令绝望的奶农得到了拯救。


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这是资本家的冷血?课本其实不一定对

罗斯福发表演讲


综合而言,那个时代倒牛奶的其实有三类人,一类是政府、一类是资本家、还有一类是奶农,但是三者倒牛奶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因此经济学家们一致把倒牛奶的行为解释成“拯救市场的正确选择”并不完全正确。虽然我们不能把奶农的危机全怪资本家,但是资本家的自私与冷血以及被揭露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他们的欺骗,市场又怎么会到这一地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