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出現“青疙瘩”? 提防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常表現為小腿青筋凸起、雙腿乏力、下肢腫脹,如延誤治療或得不到科學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靜脈炎、皮炎、“老爛腿”等。

泰安建工醫院靜脈曲張科專家提醒讀者,下肢靜脈曲張不是小毛病,唯有儘早科學治療,才能避免出現嚴重併發症。

表現:早期小腿青筋凸起,後期併發症多

泰安建工醫院靜脈曲張科主任黃崗表示,下肢靜脈曲張發病主要由於先天性血管壁膜薄弱或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致使血液蓄積下肢,逐漸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從而導致靜脈瓣膜功能散失,靜脈血迴流困難,從而引發靜脈曲張。

小腿出現“青疙瘩”? 提防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病理分析

疾病早期,主要表現為患者下肢淺靜脈迂曲擴張,青筋凸起(“蚯蚓腿”),或久站後小腿痠脹;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多種併發症,如小腿水腫、皮膚色素沉著、皮炎、溼疹、潰瘍等。

原因:與職業相關,中老年人發病率高

據介紹,下肢靜脈曲張發病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血管本身原因(內因),有些人的血管天生就比別人的薄弱,容易發生曲張。

其次是後天原因,因為任何增加下肢靜脈壓力的因素都有可能促使靜脈曲張的發生,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民,經常站立的教師與外科大夫,以及久坐白領等,都是下肢靜脈曲張的高發人群;另外,妊娠也容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患者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尤為重要的是,由於下肢靜脈曲張屬於漸進性疾病,因此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出現明顯症狀)。

提醒:要警惕靜脈炎“老爛腿”

黃崗表示,對於輕度患病者來說,下肢靜脈曲張主要表現為下肢不適,如酸脹、輕微疼痛。隨著病情發展,下肢靜脈曲張會致使患者腿部發生色素沉著,有的患者會出現皮炎、潰瘍。另外,下肢靜脈曲張還會引起靜脈破裂,並出現血栓性淺靜脈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腿部靜脈呈現紅腫、疼痛。一旦患者出現整條腿都腫,就說明發生了嚴重的深靜脈病變。嚴重者還會出現潰瘍,即百姓常說的“老爛腿”。

疫情期間,為減輕下肢靜脈曲張患者負擔,泰安建工醫院靜脈曲張科每月10日至13日實行專家義診,每天上下午均有10個名額。讀者可通過網絡預約專家,也可到位於康復路中段的泰安建工醫院現場預約。

小腿出現“青疙瘩”? 提防下肢靜脈曲張

掃碼預約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