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万龙:一副书法对联,让“豳野山人”成了“北漂游子”

豆万龙:一副书法对联,让“豳野山人”成了“北漂游子”

人生,其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从无到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人生路上,难免有走偏的时候,正因为有了这些弯路,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正因为有了这些弯路,成为了我们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功的重要阶梯。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次班主任问我们每个人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其中有想做警察的、有想做科学家的、有想做医生的,等等。当问到我时,我说:我将来想和您一样做一名老师。

于是乎,我大学选择了上师范学院。大概上大二的时候,老师又问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是老师,将来当校长,甚至从政。我文理成绩都还不错,但由于爱好文学艺术,然就没有坚持最初的那个梦想,然后当问到我时。

“将来,我要成两个家”。我冷静而坚决的回答道。

“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不可能成两个家的”。老师似有嘲笑地说,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我说的是想成为文学家和书法家”。老师愣了一下,又为我鼓掌了,同学们依旧起哄大笑。

豆万龙:一副书法对联,让“豳野山人”成了“北漂游子”

大学我上的是理科,学的是数学,因为我信奉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理想与我所学的专业偏差甚远,简直十万八千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小我就喜欢书法、诗词和对联等传统文化,上小学六年级时用小楷抄完了《宋诗三百首》,上初中后抄完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在上初中二年级时,就开始在当地为乡亲父老书写春联,带动从来不贴春联的村里全部都贴上了大红春联。至今,每当春节,村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有了春联习惯,增添着节日的喜庆,让年味儿更加浓烈了。

几年以后,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鼓励下,我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在学院尚属首位。

转眼间,参加实习,大学即将毕业。

豆万龙:一副书法对联,让“豳野山人”成了“北漂游子”

一天,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一份电子邮件(当时我还没有手机电话):

豆老师:你好!

来稿收到,谢谢支持,我们将从中选用。鉴于你对对联艺术的挚爱,我们特邀请你作为本刊特约辅导员,组织学生学习对联知识,为国粹艺术作点事,为下一代的成长出点力,不知尊意如何?

对联杂志社北京编辑部执行主编 薛宗汉

我非常惊讶,还是学生的我第一次被人称为老师。我认真回复了薛总编的邮件,介绍了我自己是个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第二天,我收到了薛总编的回复:

豆万龙同学:你好!

你的来稿信函收到,我们将从中选用载于首期,此时才知道你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有你这一个群体的参与,何愁对联不兴,国粹不扬!谢谢!!鉴于你对对联艺术的挚爱,我们特邀请你作为本刊特约辅导员或特约记者(前者一方面自己写,另一方面要组织同学学习对联知识,开展联海新舟活动;后者要写对联,还要撰文反映当地诗联组织活动情况.工作任务不同,你考虑决定),你可请你的语文老师做辅导员,你做记者,为国粹艺术作点事。

请速寄来你的一寸近照两张,学生证复印件一份,个人情况简介200字左右,本部存档并给你办理相关证件,以利你开展工作。

非常想与你做个忘年交的朋友,如果可能的话,你毕业后老兄我请你来北京本部当编辑。

请速复信。

祝 学习进步

对联杂志社北京编辑部 执行主编 薛宗汉

经过和薛总编数封邮件的交流,五个月后,我第一次踏上了“北上”的火车,来到了我心仪已久的首都北京。随后,我成了对联杂志下半月看的实习编辑,与薛总编大哥成为了“一家人。”

豆万龙:一副书法对联,让“豳野山人”成了“北漂游子”

其实,这还得从当时的几个月前说起,那时在联都网看到《对联》杂志下半月刊创刊征贺的启事,联墨双征,可以文字,也可以书法。我就作了一联,并写成书法寄去了。联曰:

对惠春风三万里;

联腾艺苑五千年。

这一副嵌名“对联”的对联,让我了两个家”的梦想有了“着落”点;也就这十四个字,开启我的“北漂”生活。

这些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微不足道。“两个家”的梦想已沉积在那青葱的岁月里,不堪回首。

曾经,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来到北京,而且一漂就是这么多年。如果没有这副对联,也许我还在我们的小县城里做一名老师,周而复始地“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此,我诚挚感谢我人生贵人薛宗汉总编,祝福他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豆万龙:一副书法对联,让“豳野山人”成了“北漂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