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校園暴力

幾個學生欺負另一個學生這是常見的校園暴力的橋段,今天小編來帶大家挖一下這種社會現象背後的心理原理,如果你能掌握這種原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統治世界的力量,咱們直接開門見山。

1970年,邁爾斯教授和畢夏普教授組織兩群學生,其中一群有比較高的種族偏見,另外一群學生種族偏見較低,然後讓這每一群學生進行關於種族問題的討論,兩位心理學家發現,持有較高偏見的群體討論之後,他們的種族偏見會更加嚴重,而種族偏見較低的群體,他們的偏見更低了。這種現象被稱為群體極化,簡單的說就是經過群體討論之後,人們的觀念將出現極端化,人們的積極性和消極性都將被放大。

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校園暴力

咱們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個人生活不順可能會產生一些戾氣,但如果把幾個有戾氣的人聚在一起,讓他們聊一聊,我們很快就能發現,整個小群體的戾氣越來越重,這就是群體極化,戾氣這種消極態度在群體討論中被放大了。類似的,幾個樂觀的人聚在一起會更加樂觀,幾個比較激進的人聚在一起會更加激進。再或者,我和你都對隔壁老王有意見,咱們聚在一起討論一下,那麼我和你對隔壁老王的成見都會加深,這種現象有兩個比較科學的解釋,首先是信息影響,簡答的說就是不同的人的觀點會相互印證,我對隔壁老王有意見,是因為他欠了我三塊五毛錢,一直不還。你有意見,是因為隔壁老王一直不洗腳,而下鋪的二狗對老王也有他的意見,大家剛開始只是有點討厭老王,但經過討論後,討厭老王的理由互相補充,這種討厭就升級了。

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校園暴力

另外,你被類似的觀點反覆轟炸,也會自然增強你的觀點,另一種解釋是規範影響,或者說是社會比較作用,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和別人觀點相同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觀點推向極端,以表明自己比其他人的水平高一些,這樣一來,群體的觀點就越來越走極端。

在學校裡面群體極化現象尤為明顯,咱們應該都經歷過,好學生會抱團,他們態度積極,互相鼓勵,互相競爭,結果就是他們的學習越來越好;調皮搗蛋不學習的學生也會抱團,更加調皮搗蛋不學習,而校園極化的極致就是校園暴力。

參與校園暴力的每一個人,單獨都不見得會對同學下多麼重的手,但如果幾個人湊在一起呢,相互慫恿,逐漸極化,他們將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也就不得而知了。順便說一句,校園裡幾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在群體極化之後去霸凌他人,我們把這個叫做校園暴力;如果是成千上萬的網民在群體極化之後去攻擊他人,我們把這叫做網絡暴力;幾百萬的納粹分子在群體極化之後去攻擊猶太人,我們把這個叫做屠殺。這些群體暴力事件背後的原理驚人的一致。

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校園暴力

群體極化是一個常見的社會現象,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果你利用好這種知識,你可以讓群體爆發出極強的力量,你可以帶動你的員工正面極化,拼搏奮進,幹出一番事業;當然,你也可以誘導群體出現消極的群體極化,甚至引發暴力事件,你從中漁利。

知識本無好壞,成魔成佛都取決於你的決定,但是你利用群體極化的前提是,你首先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否則,你就只能是那個被群體極化的人,自己還渾然不知。在如今壓力劇增的職場中也一樣,如果像其他人一樣,渾渾噩噩,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那麼只能是等待社會的淘汰,要有與其他人不同的獨立思想,主動尋找職業的新方向,報考醫學類高校的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等專業,考取執業醫師證,做一個醫生,或者開個屬於自己的診所。關注公號:西南棲雲醫考,瞭解更多報考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