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多少人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玉?

有多少詩詞名句、俗語典故以及成語,被我們用著用著就用錯了?隨便舉個例子,比如有個成語叫“無奸不商”,本來明明是“無尖不商”,是一個褒義詞,形容賣米的商人量米時故意讓鬥裡的米冒尖,讓買米人受益。不知道為何流傳時,“尖”變成了奸詐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多少人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玉?

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但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明明是諷刺朝中大臣逾越禮制,用皇帝才能用的樂制,如今卻常被人用來夸人彈得好、唱得好。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詩聖這個詩寫得太含蓄了,諷刺意思從字句上根本看不出來,用錯了也是能接受的,沒什麼不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多少人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玉?

好吧,這樣的解釋也算是說得過去。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詩被用錯,則有些說不通了。這句詩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到這8個字,有多少人和曾經的我一樣,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敗玉?要理解這8個字的真正意思,我們要先找到它的出處,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原詩,看看它到底什麼意思:

《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多少人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玉?

在很多人看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得用另一方的事物,來打敗眼前令自己為難的事物。所以這裡的“他山之石”便成了一件利器,而“玉”則成了石頭要打敗的對象,石頭和玉是對立關係。但事實上,從一開始這句詩就不是這個意思。很多人經常用,也是用錯了的。

這是一首來自《詩經》中的經典四言詩,因為來自民間,所以對於作詩的背景,目前有不同的說法。但最為大家接受的一種解法是認為,詩人是希望君王能招各方賢才為朝堂所用。全詩可分為兩節,運用了大量的比興手法,兩節的意思相差不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多少人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玉?

把第一節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大概就是:仙鶴在沼澤地裡鳴叫,清脆的聲音傳遍四野;魚兒在水裡遊,時不時停在岸邊;檀樹有濃蔭,灌木葉飄落,園林裡如此歡樂;他方山上有塊不錯的石頭,可以用它來打磨玉石。

詩人在前幾句用了大量的篇幅,就是為了引出最後的“他山之石”,希望大家能意識到石頭可以用來打磨玉器的功能。《禮記》裡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的說法,但是在古代玉器的打磨方式卻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用石頭來打磨就是最普遍的一種。正如後來朱熹在《詩集傳》中曾說的:“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為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多少人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玉?

大家讀懂了這段詩的意思後,就能明白了這首詩中石頭和玉不是對立關係,石頭的存在是來幫助玉石成器的。這句詩引申一下,就是指別的地方有才華的賢者,可以用來幫助自己或者自己身邊的人改掉缺點,成為一個更加完美的人。

這句詩流傳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錯誤的理解大量地應用於各種小說、影視劇中,導致很多人理解錯了。既然大家現在已經知道正確意思,筆者認為還是尊重一下前人,正確使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