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記者丨何安安

2016年,一部聚焦中國醫患的紀錄片《人間世》首次播出,當即斬獲了最高9.7分的高口碑評分。這之後,2019年,《人間世》第二季的播出同樣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及至今日,兩季《人間世》的豆瓣評分依然維持在9.6分。

《人間世》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只有在生死麵前,很多問題才會銳化,才有機會去思考”。周全曾對這部紀錄片如此定義:“ 不做非黑即白的報道,不寫非黑即白的人生,而是想展示黑白之間的灰度。”

4月11日,紀錄片《人間世》第一季總導演、第二季總製片人周全做客由建投書局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上海)

聯合主辦的直播活動“彩虹書單·在線共讀計劃”,以“在醫院,我們閱讀社會”為主題,與大家分享他對生死的理解,以及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在直播中,周全透露,今年會播出《人間世》的抗疫特別片,《人間世》的大電影也非常有希望在今年登陸院線。但與此同時,《人間世》的第三季也一定會問世,“等疫情結束,等春暖花開,等我們所有的拍攝都能恢復正常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夠拍攝更多與醫院有關的社會的故事,人情的故事,人性的故事。”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4月11日,周全做客由建投書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聯合主辦的直播活動“彩虹書單·在線共讀計劃”第三期——生生不息。圖片為周全在直播中。

思考:

人們很少有機會真正直面生死這一問題

《人間世》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周全的講述自此展開。在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中,遇到過幾次死亡事件?如果一年至少要經歷250次死亡事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當面臨如此之多的死亡事件時,一個醫生的工作是否還有意義?生死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但人們很少有機會真正去面對這一問題。抱著這樣的初衷,從2014年起,《人間世》團隊開始了在上海乃至全國醫院的拍攝工作。

周全說,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製作團隊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其中最長紀錄是同時拍攝了六臺手術。為什麼是六臺手術?因為在這一天,周全所在的團隊接到了一個非常突然的選題,一位在上海去世的中年男性,決定捐獻自己的器官。因此,在這一天,整個團隊既需要拍攝摘取器官的手術,也要拍攝其他幾臺移植器官的手術。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三條性命,原本已經邁向了鬼門關,(器官)捐獻者一時的善意,把他們最後的生存意志點燃了。”《人間世》第一季劇照。

一個節目的影響力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在周全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個節目能否影響那些值得去影響的人。周全首先分享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上海第222位器官捐獻者的故事》。周全認為,這個故事背後所透露出來的醫學人文的力量讓他非常感動。故事發生在華山醫院,主人公是上海的一位公交車司機。起初,主人公的妻子很堅決地拒絕了採訪,為什麼呢?她給出了四個字——“人言可畏”。

《人間世》這個節目對器官捐獻這個話題一直非常感興趣,而這也最終促成了這次採訪。周全發現,上海有一個很著名的墓地叫福壽園,裡邊有一塊專門的墓區,埋葬那些志願捐獻器官的人。他說,原本墓地的管理人員希望將這些人的名字像英雄的名字一樣篆刻在墓碑之上,但實際上很多人選擇了捐獻器官,卻不願意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而這可能正是中國器官捐獻的一個現實:很多人願意做這件善事,卻很害怕做了善事之後去面對大家。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人間世》,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廣播電視臺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因此,周全和很多人說,“如果我們節目播出以後,哪怕能夠讓一位器官捐獻者的家屬,一個家庭在他做了好事之後,願意勇敢地去面對受眾,願意獲得更多受眾的理解,我覺得這個片子就成功了。”

如何化解這種“誤解”,或者說“害怕”?周全說,需要依靠的正是醫學的力量和人文的力量,一部好的作品,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醫學人文的最終目的,不是完全改變治癒力,而是讓大家達成一個共識。我們的團隊這麼多年在醫院蹲守,一個最大的感受是,我們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紀錄片,我們通過一個個比較極致的醫療故事去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去透射出人與人之間能否達成共識。”

為什麼說醫學人文背後的共識達成很重要?周全說,這恰恰是因為現實是非常殘酷的。周全認為,當下的公眾大多缺乏醫學常識,醫學人文聽上去很高大上,但基礎卻是醫學常識。

周全以新冠病毒的話題為例,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比如有沒有特效藥,有沒有疫苗。無論是張文宏,還是其他很多頂級的醫學家、科學家,都在反覆強調兩句話:第一,到目前為止這個病毒沒有特效藥,需要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去戰勝它,現在做的所有治療手段都是幫助人們保持健康的身體,保持免疫力。第二,疫苗看似有效,但等待的時間很長,而且如果在疫苗生產出來以後,病毒發生變異,疫苗的效果可能也不一定如預期的那樣。

周全說,這兩句話都是醫學常識,但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每一次醫學專家都會就這兩個觀念與大眾進行溝通,這說明人們的慣性思維中,總覺得醫學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因此會產生為什麼不能夠藥到病除等很多的疑問,人們會不願意面對死亡。

拍攝:

呈現灰度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人們印象中的醫學或者醫生,是藥到病除,妙手回春的,是華佗。但在現實中人們看到的又是什麼呢?《人間世》每一季的製作週期大約在兩年,而在這之中,周全說,製作團隊會花6到9個月的時間在醫院裡進行前期調研。

調研中看到了什麼?看到了死亡、失敗、無奈、倦怠、抱歉和虧欠。周全說,沒有經歷過失敗,沒有經歷過失誤,醫生很難有所成長,這是一個常識,人生病也是一個常識。但這些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人們還能表示認同,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常識。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人間世》海報(2016年)。《人間世》是一場以醫院為拍攝原點,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考驗時的重大選擇,通過全景化的紀實拍攝,抓取一般觀眾無法看到的真實場景,還原真實的醫患生態,人性化展現醫患關係、全民參與、全民討論的電視新聞紀錄片。

因此,在拍攝《人間世》第一季時,製作團隊寫下了四句話,希望這個片子可以傳遞出一些醫學人文常識,希望可以直面真實,進行一場理性的生死問答,希望不要貼上非黑即白的標籤,破除很多人對於醫生職業的刻板印象,可以呈現灰度,“我們認為生命的過程、治療的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周全說,《人間世》是一部一定要觸碰死亡話題的片子,這個話題在很多人看來是灰色的,但在他看來,當人們去面對過或者思考過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它給予人們的反而是一種力量,因為人們會更加客觀地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只有當人們去面對生死考驗的時候,才能真正去面對這個問題,而在周全看來,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很重要的、必須經歷過的思考階段。

《人間世》想要做什麼?周全認為,他們希望通過長達一年時間的蹲守拍攝,把人們給予醫生的標籤全都撕掉,在醫生身邊觀察醫生真實的情況,然後傳遞給觀眾,將最後的判斷交給觀眾。比如在第二季中,《人間世》用了整整一集的時間講述醫生的手術失敗,包括由此引起的醫患糾紛。面對患者的不理解和指責也是一種常識,這是醫生職業所必須要去面對的東西。在此之前,《人間世》的拍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迴避。但在拍攝過程中,製作團隊意識到,越迴避這一問題,越容易造成刻板印象,人們也越容易簡單地去判斷,“這是一個好醫生”,“這是一個壞醫生”。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人間世》第二季劇照。

呈現灰度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周全說,所有人去醫院都希望得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坦率地講,醫學幾乎不可能把人百分之百修復成生病前的狀態。在他看來,治療也好,就診也好,不是簡單的醫療行為或者消費行為,而是一次重要的生命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的選擇都非常重要,人們如何面對這樣一個生死抉擇的過程,如何去選擇,其實更加重要。

感動:

醫學人文應該成為維繫多種價值觀的紐帶

為什麼要進入醫院?因為醫院是生老病死這人生四幕大劇上演的舞臺,醫院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點。因此,周全認為,作為紀錄片工作者,需要轉換語態,不是通過一種簡單的傳遞資訊的方式告訴觀眾答案,而是通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幫助觀眾真正進入到故事中去。

“醫院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是整個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投射點。”在《人間世》第二季中,《煙花》講的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腫瘤病房裡的孩子們,他們得的是罕見病中的罕見病,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家庭的故事,都有一個家庭的選擇。《生日》講的是上海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的故事,“生孩子同樣也是一個社會話題。”《呼吸》講的是肺的器官移植,為此,製作團隊拍攝了很多塵肺病人的故事。《命運交響曲》是在瑞金醫院專門處置醫患糾紛的科室,拍攝了100例醫患糾紛的案例,試圖去探討在醫患糾紛這樣一個很特殊的關係中,醫生和患者之間還能否重建信任。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人間世》第二季劇照。

《籠中鳥》這一集拍攝於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製作團隊連續記錄了大約兩百三四十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攝像、編導都住在精神衛生中心的病房之中。周全提到,人們對於宛平南路600號可能充滿著害怕,有點恐懼,覺得那是另外一個世界,但真正進入其中,會發現其實所有人都值得被尊重。在這裡,周全講了一個小故事,當他們在精神衛生中心做前期策劃時,這裡的醫護講了很多故事,很打動他,當時他很得意地說:“我們一定要把另一個世界呈現好。”但馬上有一個主任醫師指出,這樣的觀點本身就代表著歧視:“他們跟我們不是在兩個世界,我們是在同一個世界。”

周全說,每一集名字的背後,折射出來的都是人文的東西,都是怎樣跟社會、跟世界共處的一些問題。他發現,真正能夠引起大家普遍感動、普遍感受的,其實在後半部分,也就是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人文的思考,而不是說去呈現一個多麼驚心動魄的救治故事。

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在《人間世》第一季中,有一個單集的主題是“信任”。為什麼選擇在兒童醫院?周全說,因為在中國當下的環境當中,兒童看病更容易挑戰醫患之間的信任感。“如果大人去看病,診療當中發生點什麼不愉快,還可以比較理性、忍耐地去接受,但如果孩子吊鹽水多紮了幾針,一個耳光就上去了。”因此,周全和他所在的團隊希望通過講述兒童醫院的故事,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何界定。“我們拍攝的是兩個差點走到信任崩潰邊緣的故事,說句直白點的話,‘我不抽你一個耳光,你怎麼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很重要’?”

現在整個社會的關係是一種多元的關係,在當下這樣一個自媒體非常發達的社會,人際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一個手機可以解決過去可能要等待一兩個月的聯絡問題時,周全意識到,當處於這樣的狀態時,醫患關係變成醫生、患者和媒體、社會的關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會被無限放大。而在這個關係之中,周全認為,醫學人文應該成為維繫多種價值觀的一種紐帶。因為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院之間的科技水平、實力水平會逐漸縮短,那麼,怎麼樣去讓別人信任你?怎麼樣去讓患者去選擇你的醫院?在這個時候,周全說,是不是一個具有醫學人文氣質的醫院,可能對於今後醫院和社會關係非常重要。

《人間世2》總製片人周全:醫學人文應該成為一種紐帶

《人間世》第二季劇照。

拍攝瞭如此之多的故事,拍攝了很多逝去的生命,但最令周全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仍然在努力活著,努力重新回到生活軌跡中去的人。在這裡,周全透露,《人間世》的大電影,有可能會在今年登陸院線,講述的時那些沒有放到電視端的故事。為什麼要做大電影?周全說,一方面是很多故事因為容量原因,沒有放到電視端,這非常可惜;另一方面是他和他的團隊同樣花了很多時間去拍攝主人公劫後餘生的生活。“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到這個影片的話,我相信片子結尾部分,那些努力活下去的畫面是會真正讓大家感動的。”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張婷

校對丨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