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金朝,1115年建国,1234年灭国,先后经历10帝,享国120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这100多年里,在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是金朝政治稳定,文化最为发达、社会最为繁盛的时期。而这样一个时期,有一个人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石琚。

神童在世,起点铸就一生的不凡

1110年,石琚出生于定州,父亲石皋给孩子取名为琚,字子美。名字寓意为“美玉”,洁白而无暇,从孩子出生就给予了美好的期许。而石琚丝毫没有辜负父亲的寄托,聪明而又好学,不仅小小年纪过目成诵,被乡里四方誉为“神童”,而且识文断字样样精通,年纪不大在十里八乡就名声远扬了。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石皋是一位好父亲,对儿子的人生起到了身正为范的作用。战争期间,随鲁王阇母攻打青州,城破后,想尽办法保护青州百姓免遭屠戮;定州唐县暴乱殃及数千人的姓名,石皋故意烧毁名册,保住了这些参与叛乱的平头百姓。有这样一位爱民如子,具有浓厚民本思想的父亲,石琚从小耳濡目染,在小小的人生理想之中早早地烙下了普世为人的价值观念。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1139年,金朝举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年方29岁的石琚,不出意外拿到了殿试第一名,进士及第。由此,开始了一生波澜不惊、智慧人生、刚正不阿、流传百世的仕途之路。一路升迁,从县令、左谏议大夫、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尚书右丞直到左丞兼太子少师而退休,为金朝世宗、章宗两朝的兴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反腐先锋,打铁自身真叫硬

“对非己之物,虽一毫而不取”,这是石琚一生的座右铭。

邢台路官场腐败成风,历任县令随波逐流,石琚的到来终于打破了这个困局。虽然只是小小的县令,但却关乎百姓的衣食住行,一举一动皆是民生。他的到来,一改过去的弊政,大胆处理腐败现象,一下子改变了邢台路的风气,百姓们奔走相告,满城欢喜。

石琚的一举一动很快遭到同行的打压。他的顶头上司就是最卖力气的一位。这位人称“黑太守”的大贪官,索贿受贿已然常态,一下子遇到这么一个愣头青的小县令,他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各种的穿小鞋、借机报复、诬告陷害等等,总总手段纷至沓来,一心想把这位不知人间烟火的生瓜蛋子打发走,无奈他遇到的是石琚。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石琚不仅不为所动,反过来还做起了“黑太守”的思想教育工作,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浪子回头金不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石琚苦口婆心,却也是对牛弹琴。历史经验证明,让贪官回头的唯一办法刑夹加身,锒铛入狱。黑太守不肯就范,上演了反咬一口的大戏,大戏的结局不出意料,黑太守等一干违法官吏纷纷落马,石琚的一袭清名传遍朝野。

1155年开始,石琚历任左谏议大夫、吏部尚书,为世宗提了很多意见建议,发掘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上疏强调的“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的六件大事,成为金世宗一生奉行的治国经典。

身处高位,谨守慎行不胜寒

参知政事是金朝仅次于丞相的高官,金世宗几次想让石琚来担任,石琚始终辞谢不就。世宗搞不懂了,这座人人都想坐的位置,以石琚的德才,怎么会如此拒绝呢?世宗也很执着,你不当我也不给别人,就给你留着。

石琚有点扛不住了,作为臣子,这也是抗旨不尊的行为,他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封赏。即便如此,石琚深喑“身处高位,众矢之的”的道理,为人处世更加谨慎小心,不骄不躁,但也始终保持一颗忠心为国。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石琚的忠心,皇帝默默放在眼里,记在心头。一天,宫中举办内宴席,特邀石琚参加。石琚深知这种宴席只有皇家贵族、亲王公主才能参加,自己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可是,世宗还不满足于此,竟然把石琚请上来上席,这下子,那些王公贵胄不高兴了,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世宗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趁着大家牢骚满腹的档口,世宗深情地说道:

“能使我父子家人三亲四戚得以安然无事,今天能在这里欢宴取乐的,正是靠此人之力呀!”

接着语不停歇,连着推出石琚十大功劳,让在座的无不心悦诚服,叩头谢罪。石琚的人气达到了为官以来的顶点。

与石琚同朝为官也许是一种悲哀,因为总是被石琚的光芒所覆盖;但与之同朝为官,也是一种幸运,因为石琚就是他们的仕途的榜样。面对同僚们探寻为官之道的孜孜不倦,石琚的回答出乎意料: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升官,又哪来的升官秘诀呢?我只是凭良心做事罢了。如果非要说出个升官的秘诀,我的体会是: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所有这些,只要真心想做,人人都能做到,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做罢了。”

从谏有度,皆是公心为上民生为本

皇帝家事历来都是皇家禁地,进言纳谏稍有差池,就会惹祸上身,石琚在这方面就处理的张弛有度。世宗晚年十分宠幸元妃,这位皇妃是南阳郡王李石之女,因为没有正宫皇后,世宗就想把元妃册封为正宫皇后。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别人一般也不会说什么。但世宗出于对石琚的信任,就专门询问石琚的意见。

石琚很聪明,先是说明册立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应该。但是,他问了世宗一个问题,大致就是你册立了元妃,让皇太子怎么办呢?世宗开始并没有理解石琚的意思,很是迷茫,这时石琚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世宗册立的念头。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元妃有子,一旦成后,东宫皇太子的地位危矣”。

一件敏感的事件,让石琚轻松化解,不但没有指责,相反赢得世宗的加倍信任。信任让石琚如鱼得水,利用自己的位高权重,为百姓做了大量的善事、好事,民心思齐,国泰民安。

屡屡致仕,激流勇退方能人生无恙

1178年,石琚仕途之路攀升至人生顶点:右丞相+莘国公。面对潮水般涌来祝贺的人群,退隐之心已然成足。他深知,自己一生勤勉务实,今天的高位,已然是皇家最大的恩典,人生苦短,自己的一生的志向已经完成,人难免会出错,自己不能贪恋权柄。于是,在开始的三年间里,石琚百般恳请告老还乡,但始终得不到世宗的恩准。

世宗很难过,直言舍不得他离开,告诉他再等个两年再说吧。接着和群臣们历数石琚的种种好处,不禁潸然泪下,石琚真的不好再说什么,这样又过了一年,七十岁的石琚再次表达了回家的愿望,世宗无奈了,只得答应。看着石琚渐渐远去的背影,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世宗发出了无限的感叹:

“石琚大智若愚,这样的大才天下再无第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后来,章宗也赋诗将石琚比作唐代贤相姚崇、宋璟。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为官做人之道,岂止完美了得

1182年,七十二岁的石琚在家中病逝,谥号文宪。1201年,图像挂于衍庆宫配享世宗庙庭……

一代名相石琚虽无唐代姚崇、宋璟之名望,也无明代张居正之威名,皆因身处金朝这样历史并不辉煌的朝堂,但其所作所为,所经所历,绝不亚于那些任何的名臣贤相,穿越历史的时空,石琚值得后人铭记传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