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繳子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作為保險行業低利率專題研究系列之二的《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是我們近期推出的又一研究成果,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能夠為行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一、 日本保險業經歷了由盛到衰的發展週期

日本保險業發展體現了較強的週期性特徵。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日本保險業快速發展和繁榮的黃金時期,這期間除了經濟因素外,人口因素也是保險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保險業受到經濟增長和人口因素的巨大影響,出現由盛到衰的局面。

1.1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初

從二戰結束之後,隨著保險業法等法條的頒佈,以及監管的逐漸規範,日本保險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到80年代初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保險超級大國。1987年日本全國保費收入為2411億美元,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保險大國,佔全球保費總收入的22.53%,保險深度為9.70%,保險密度為1972.37美元/人,僅次於瑞士。

1.2

繁榮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初

此段期間日本保險業保持絕對繁榮,保險市場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壽保險市場,1994年日本保費收入佔全球保費收入的30%以上,同時壽險佔全球42%,日本的日產生命、第一生命、住友等七家壽險公司進入世界前十大壽險公司,全國人身保險的普及率已經接近97%。

1.3

崩潰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7年

90年代伴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日本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暴跌,給保險公司形成了較大的壓力。經濟泡沫的破裂伴隨著壽險資金收益率的大幅下降,以及利率的不斷下調,部分壽險公司開始出現破產。日本一年期國債利率由1990年的8.6%下降到1995年的1%以下。1997年4月,日本大藏省向日產生命發出停止經營的通知,標誌著日產生命的破產。在隨後的四年時間裡,東邦、第一火災、第百、大正、千代田、協榮、東京、大成火災等一共九家保險公司相繼破產。21世紀初之後由於長期的低利率以及日元的不斷升值,壽險公司的經營環境也一直惡化,利潤也持續下降。

1.4

恢復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

2005年開始日本保險公司逐漸將市場擴展到亞洲新興地區。2007年底由於對銀行保險的全面解禁,整體保費收入實現較高增長。但是由於經濟形勢依然沒有明顯好轉,以及股票市場震盪加劇以及長期的低利率使得人們對於保險尤其是投資理財類型的險種需求下降,因此日本壽險公司業務逐漸向保障類保險產品轉移。

二、人口紅利是影響日本保險業另一主要原因

相對於經濟因素而言,人口紅利是影響日本保險業盛衰的又一主要因素。

2.1

日本人口年齡結構

二戰以後日本人口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率,70年代中期開始人口出生率和增長率開始出現明顯下降。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末期,日本適齡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基本處於65%以上,同時人口撫養比率處於低位,此階段即為日本人口紅利階段,同時也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黃金階段。20世紀末開始由於日本國內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老齡人口占比不斷增加,社會負擔加重,社會經濟發展趨緩。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2.2

日人口紅利的影響

人口紅利對金融尤其是保險行業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隨著老齡人口的逐漸增加和人均壽命的增加,人們對儲蓄型養老保險及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增加。同時由於死亡率的降低,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壽險產品的價格將會逐漸降低,將有助於這一類產品的銷售。

同時由於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人們逐漸將會面臨各種新的風險以及在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會受到更多因素的威脅。小型化的家庭模式也使得對於風險的抵抗力降低,同時人們收入水平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人們意識到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種種風險因素並逐漸考慮採取相應的措施去防範。這些因素都有利於保險需求的增加。

三、日本低利率環境以及低利率產生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早期的低利率通常又稱為人為低利率,不是為了刺激經濟、放鬆銀根而採取的低利率,而是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作為基本的發展戰略採取的制度,政府官方地將存貸款利率、國債利率等管制在競爭性水平以下,並通過信用配給來解決資金供求不平衡的問題。日本政府主要通過1947年制定的《臨時利率調整法》和窗口指導來對利率水平進行限定和干預。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3.1

日本低利率政策體系

在日本利率市場化之前,日本政府通過《利率調整法》將利率管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同時對資本市場實行嚴格的監管和對金融機構的重點保護。

官方利率

日本官方利率指日本銀行向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一般由日本銀行的最高決策機構政策委員會決定。

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日本低利率機制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為了維持金融秩序,保證銀行業穩定的重要條件。《臨時利率調整法》設置了存款利率的最高額。存款利率的變化一般會由大藏省(主管財政、金融業和稅收)提議後,由日本銀行政策委員會最終決定。1969年以後為了適應利率自由化,日本銀行在《臨時利率調整法》之下設置指導線,來控制存款利率。

短期貸款利率

日本短期貸款包括銀行貸款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貸款。1947年以前銀行短期貸款利率一般由同業協商決定,後因疑似違反反壟斷法廢除,1947年以後由大藏省依據《臨時利率調整法》控制短期貸款的利率上限。1958年開始由全國銀行協會在法律規定範圍內協商決定最高貸款利率,各銀行依此自行決定。1959年又仿照美國建立了“標準利率”制度,在法律規定範圍之內,參照標準利率,再依據貸款的對象和擔保情況決定貸款利率,但通常各銀行間基本保持相同利率。

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信託、保險公司等,由於此類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較高,法律規定其貸款利率可以高於銀行。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一般會有不同法律規定,並不完全參考《臨時利率調整法》。

債券市場利率

戰後1965年的蕭條使得政府不得不開始發行赤字國債,並在1975年以後大規模發行。同時由於市場認購消極,不得不採取硬性派購的方式,併為了防止拋售引起的價格下跌,日本政府禁止國債在市面上流通。但是之後由於大量發行赤字國債,日本銀行回購比率的大幅下降,國債滯留在金融機構手中,引起資金狀況不斷惡化,大藏省不得不同意國債的出售流通,引起國債價格大幅下跌,流通利率上升。

日本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從1977年開始。當年日本大藏省批准商業銀行可以在持有一段時間後在市場上銷售所承購的國債,並對國債發行利率和發行方式做出了市場化調整,標誌著日本利率市場化的開端。此後日本開始逐漸放鬆對於利率的管制。1980年放鬆了對於國內外的資本管制,嚴格管制的利率開始逐漸向國際市場靠攏,並基本實現了對於大額交易品種的利率市場化。90年代初開始進行小額交易品種的自由化改革;1991年日本停止對貸款利率的窗口指導,並開始對大額定期存款利率進行市場化操作;1993年小額定期存款利率和流動性存款利率實現自由化;至1994年末貸款利率完全放開,基本完成了利率的市場化改革。

3.2

日本低利率產生的原因

戰後整頓經濟、抑制通貨膨脹的需要

二戰後日本由於工業遭受破壞,國內物資缺乏,出現嚴重的供給性通貨膨脹,日本政府對物價實行了管控。由於管控價格和成本密切相關,政府為了降低管控價格需要不斷降低成本,因此政府需要強制壓低利率以降低企業外部籌資成本,降低生產成本。1947年頒佈的《臨時利率調整法》規定了存貸款利率的上限。

90年代開始,低利率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企業競爭力

當通貨膨脹問題得到一定的控制之後,《臨時利率調整法》依舊在發揮作用。此時政府的主要目標轉移到促進經濟增長上來。而企業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日本企業內部資金比例又比較低,不能滿足對於資金的需求。外部融資方面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並不夠發達,難以滿足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因此銀行貸款成了最重要的外部資金來源。低利率也使得銀行貸款成本較低,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低利率減輕了企業投資的利息負擔,有利於企業通過融資改進生產技術和更新設備,使得產品成本進一步降低並提高產品質量。同時依據日本稅收的規定,企業利潤中借款利息部分可以免稅,因此進一步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利潤率,同時提高了企業國際競爭力,形成出口優勢。

外部政治因素影響

二戰以後日本的經濟一直受到美國的影響,美國將日本視為自己的盟友並提供了大量經濟支持。70年代之後伴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美國的經濟受到較大沖擊,同時美國與日本逐漸出現貿易逆差,使得美國開始逐漸限制日本,同時日本還對美國依存度較大。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87年由於美國股市大跌,大量資本流出,美國為了避免大量本國資金流入日本市場,迫使日本繼續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降低國內利率。

四、長期低利率給日本保險公司帶來的挑戰

低利率環境是系統性風險,這種風險很難通過資產調整和分散化投資,消除低利率給日本保險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4.1

低利率雖然能使固收類資產短期受益,但中長期面臨再投資壓力

由於日本保險公司資產配置中固收類佔到50%以上,因此對於存量固收類債券等配置資產而言,利率下行將會使得其公允價值提升;同時下調利率往往利好股市。因此短期來看整體資產價值可能會從中受益。但長期看,新增投資資產收益率下行會拉低整體保險公司投資收益,而保險公司極大部分利潤來源於利差益,利率下行會使得利差益縮小甚至可能成為利差損。

4.2

長期低利率使得負債端保費收入難以維持高增長

通常而言保險公司的負債久期是要長於資產的久期,伴隨著利率的下行,保險公司資產價值上升幅度要小於負債的上升幅度,從而導致保險公司淨資產的下降。同時保費收入方面,雖然相對於其他理財產品,保險兼具保障與理財雙重功能,但是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理財類保險收益下降,也會對保費收入形成一定挑戰。並且保險產品定價利率過高,而投資收益減少,往往會使得保險公司估值降低。

4.3

保險公司重資產屬性使得保險公司難以通過投資組合調整適應利率變化

由於日本保險業經歷了繁榮時期,累積了巨大的投資資產,雖然日本保險公司已經充分意識到低利率環境帶來的挑戰,但是由於投資資產規模巨大,保險公司重資產屬性過強,從而導致保險公司難以在短期內找到合適的替代投資品種,用以提升投資組合的收益率。

五、日本保險公司集中破產及其主要原因

1997年4月,日本大藏省向日產生命發出停止經營的通知,標誌著日產生命的破產。在隨後的四年時間裡,東邦、第一火災、第百、大正、千代田、協榮、東京、大成火災等一共九家保險公司相繼破產。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5.1

低利率促使保費收入停滯不前

80年代前期日本保費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然而隨著泡沫經濟的破裂和經濟衰退,家庭收入開始下降、失業率不斷上升,日本家庭投保率在90年代中期到達95%的高峰後開始逐漸下降。保險市場自由化導致的行業競爭加劇,費率市場化使得保險費率逐步下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逐漸下降,逐漸走低的預定利率對客戶的吸引力下降,使得保費收入開始逐漸停滯甚至連續出現負增長。

5.2

低利率環境下逐漸出現利差損

保險公司主要利潤來源於“三差”,死差異與費差異在短期內一般不會發生較大變化,而利差益受到國家政策影響明顯。在80年代前後,保險公司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出售了大量高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包括大量的帶有儲蓄性質的養老保險和個人年金,市場上儲蓄型保險佔比較高。80年代中期保險公司發行大量預定利率在6%-6.25%的五年期甚至十年期的儲蓄型保險產品,伴隨著日本貼現率由1990年的6%下降到1995年的0.5%,90年代日本保險行業平均收益率僅為2%,投資收益率的下滑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極大的支付壓力。而諸如投資連結險等雖然能夠一定程度化解利差風險的險種,但此類產品在整個產品結構中佔比極低。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5.3

宏觀經濟泡沫下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出現大幅虧損

投資收益一直以來是保險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而90年代起由於市場利率的大幅下調導致固收類投資產品收益下滑,疊加經濟泡沫導致的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的暴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的外匯損失,日本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大幅下滑。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5.4

股票及房地產市場崩潰

1990年以前大量資金湧入日本股市及房地產業,而後由於日本貨幣及財政政策等諸多因素疊加導致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1991年到1993年期間日經225指數跌去將近60%,不到十年時間裡主要城市商業用地價格跌去80%,不良貸款大幅上升,投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逐漸成為難以回收的沉澱資金。在此期間日本保險公司的權益類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出現大面積虧損,直接導致保險公司利潤大幅下降。

5.5

日元大幅升值帶來大量外匯損失

日本保險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投資同樣給自身帶來了較大損失。由於廣島協議之後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以及一直以來兌歐元的升值,使得保險公司承擔了大量的外匯損失。

5.6

外資險企進入以及金融改革使得行業競爭加劇

日本政府重視大型企業及集團發展,同時通過嚴格的准入限制和費率以及險種管制保護國內市場,保險業一直以來受到國家保護,企業缺乏競爭意識。因此憑藉壟斷地位獲得超額利潤,日本險企普遍注重規模的擴大而忽視了經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1996年日美保險協議達成以後,日本保險市場對外開放速度加快,大量歐美保險公司開始進入日本市場,其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新市場開發能力、較好的營銷戰略和知名度開始迅速佔領市場。1998年日本實施保險費率自由化政策以後,日本的保險市場產品開發和價格競爭更加激烈,而本國保險公司開始在競爭中處於下風,甚至威脅到部分保險公司的生存。

同時1996年以前日本一直實行保險業的分業經營, 1996年日本進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允許財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互相以設立子公司的形式進入對方領域,當年即有13家財險公司設立了在壽險行業的子公司,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5.7

金融機構互相持有股權債券加劇風險傳導

日本金融機構之間由於互相大量持有股權和債權,存在著以股票、基金和不良股等出資形式,同時保險公司內部也存在互相持股的情況。如協榮生命對第一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大量注資,而第一火災破產之後導致超過300億日元資金無法回收,加劇了協榮生命的破產。截止2000年3月,壽險公司持有銀行股票值超過7.6萬億日元,銀行持有保險公司的基金份額超過9000億日元,保險公司還持有大量不良債務,加劇了潛在風險因素。

當保險公司出現破產時,持有保險公司基金份額的銀行債券價值將下降;而當銀行破產後,保險公司持有銀行股票的和不良債務的價值也將大幅下降,並會造成大額虧損。整個金融系統風險互相傳導,增加了內部的不穩定性。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六、低利率背景下日本保險公司的應對措施

雖然在日本低利率的過程中保險公司並沒有提前深刻意識到所面臨的挑戰,但是還是在資產配置、預定利率等方面進行了被動的調整;同時在政策改革以及保險公司開始接連破產的驅動之下,開展了合併重組的浪潮,擴大公司的規模和實力以應對面臨的挑戰。

6.1

投資端及預定利率的被動調整

90年代開始隨著市場利率的下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開始出現大幅下滑,隨著對於未來利率繼續走低的預期以及貸款違約率增加,保險公司的貸款投資配置逐漸降低,而長期國債配置逐漸增加,並且不斷增加長久期資產的配置。同時產品的預定利率也跟隨市場利率的下行逐漸進行下調。

6.2

改變資本結構

相互制保險公司開始逐漸轉換為股份制保險公司,並且保險公司內部開始出現合併浪潮。在企業整合、兼併及資金籌措方面,相互制保險公司相比股份制保險公司存在明顯劣勢,如日本生命、三井生命先後轉換成股份制公司;三井住友和相生人壽合併成為三井住友相生人壽,其主要驅動因素是降低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使得國內保險公司數量逐漸減少。

6.3

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加強產品創新

保費收入的增長乏力導致企業更多的關注運營效率和產品服務。保險公司通過裁員、營業場所的關閉及遷出等方式降低營業成本,並改革代理人制度,將公司部分業務外包以提升運營效率;增加保單維繫人員,提升服務質量以降低退保率;增加變額年金及外幣保單,將投資風險和外匯風險轉移給投保人;增加健康險、癌症保險及長期護理保險等新險種。

七、日本保險監管體系落後也是導致集中破產因素之一

1996年以前,日本並沒有專門管理保險行業的監管機構,日本的保險業監管主要由大藏省負責,制定和解釋保險市場的各類規章制度和對市場行為進行監管,但其由於權力過大、市場保護程度過高、缺乏高素質人員等原因,腐敗問題和決策失誤頻發。

日本監管機構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並沒有對於長期低利率環境進行有效的評估和判斷,也沒有對可能引發的保險公司集中破產的情況作出有效的防範和救助措施。

1998年日本設立金融廳和金融再生委員會,行業監管移交給新設機構,後為保證金融監管的獨立性,於2001年設立金融廳,專門負責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行業的市場監管。

日本保險業的改革是從8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在此以前實行的是行政式、單一型的嚴格監管,在原監管模式之下,行業內各個細節都被進行了嚴格規定,限制了行業內的競爭,更多體現的是在銷售規模方面的差異,而在產品和定價等方面趨於一致。80年代的金融改革主要集中在銀行業和證券行業,對保險行業並未進行有效改革。1996年“金融大爆炸”的金融改革和新《保險業法》的實施開始了保險市場自由化和放鬆監管改革。後逐漸形成了以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為主題的現代監管體系。但是具體來看其中依然存在重大缺陷,也為整體行業低利率背景下的接連破產埋下了隱患。

同時對長期低利率環境的低估,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案,在危機發生時政府未有效救助(歸於救助銀行業忽視保險業)也是導致日本保險業集中破產的主要原因。

7.1

償付能力監管:保證金界限預警比率制度

日本的保證金界限預警比率制度是模仿美國的RBC(風險基礎資本額)制度而制定的,於1996年開始實施。該比率以包括保險風險、預定利率風險、資產運用風險以及經營管理風險等各類風險的推算值作為分母,將自有資金和擔保金作為分母,以表示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但是與美國的RBC制度相比會發現兩者的明顯不同: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自有資本方面日本的計算標準明顯較為寬鬆,並且由於國內債券和外國證券資產的賬外損失無需從資產中扣除,大量的虧損在比率中無法表現,對於部分不確定性資產也均可計入,不能真實反映經營狀況;日本製度中的風險比重明顯都要低於美國標準,同時在早期更正措施和破產處理方面的管理也並不嚴格。因此在部分保險公司破產前,其保證金預警比率還明顯高於監管要求。

從日產生命破產看待長期低利率對保險業的挑戰

7.2

信息披露監管:比較信息管制

日本保險業監管當局出於穩定國內保險市場的考慮,避免負面信息引起市場恐慌和波動,往往不公開保險公司的內部信息。同時採取“比較信息管制”,禁止保險公司使用通俗簡明的語句向投保人提供不同保險產品的差異化信息,不但抹殺了保險公司產品創新的積極性,同時還妨礙了投保人的投保選擇。在整個保險市場中信息的非公開性使得當保險公司面臨經營困難時,採取私下解決危機的方式而投保人並不知情,民眾在不知保險公司已經經營困難的情況下繼續投保,當保險公司突然宣佈破產時引起了投保人的強烈不滿。

7.3

政府對利差損的應對不利

在日本整體低利率的進程中,日本政府並未對大量增加的逆利差額採取任何實質有效的措施。當政府不斷下調利率,而各保險公司依舊發行較高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以搶佔市場吸引顧客,這樣的惡性競爭下監管機構並未發現潛在風險並採取任何規範措施。同時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的過程中,認為銀行倒閉會帶來較大的連鎖反應,而保險業影響較小,因此採取側重拯救銀行業而忽視保險業。日本政府曾大量通過注資、清理壞賬等方式挽救銀行業危機,1998年日本國會批准60萬億日元的銀行保護協議,其中25萬億日元專門用於保護儲戶存款,但對保戶賬戶基金僅僅提供4000億日元的注資。

八、日本保險公司破產後的處理

日本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程序主要由《日本保險業法》、《日本民事再生法》和《日本公司更生法》指導,前者主要為挽救和清算,後兩部主要為重建程序,並通過保單持有人保護機構來協助完成保險公司的破產後處理。

8.1

保單持有人保護機構

1996年新《保險業法》原則上設立了“保戶保障制度”,但並沒有強制執行,而是採取自願原則,在1997年4月日產生命保險公司破產以後才開始真正建立。1998年1月開始,日本在壽險和產險兩個領域都設立了保單持有人保護機構,強制所有保險公司參加,並依據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和計提準備金數量出資建立保戶賬戶基金,主要用來在保險公司破產清算時為接手公司提供資金援助,或者直接接收破產保險公司的保單。截止2001年,保戶賬戶基金累計金額超過9000億日元,其中政府注資4000億日元。

8.2

破產後的營救程序

保險公司破產後的營救程序一般包括確定接手公司、實施保單轉移和進行資金援助三個步驟。確定接手一般可以由保險公司自願接手援助,或者由大藏省進行指定,如果有救助公司,擇一般選擇行業協會或者事務所來作為保險管理人管理保險業務及資產。在轉移保單過程中,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在不損害持有人情況下對非重要條款進行修改,甚至可以削減保險額。最後由保單持有人保護機構向破產公司提供資金彌補部分損失,或直接對接手援助公司提供資金支持。補償限額一般對汽車責任險和地震保險是全額補償,其他類保險一般是補償90%。

九、日本低利率環境對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啟示

日本低利率環境對保險業的衝擊是前車之鑑,值得我國保險公司和監管層好好總結和分析。

9.1

對我國保險公司的啟示

避免預定利率過高形成高利率保單

目前我國也處在利率下行週期,伴隨著低利率的繼續,保險公司利差益收入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保險公司自身需注意風險,合理下調預定利率,避免未來高預定利率的保單給付給公司經營帶來壓力。目前上市公司大部分保險產品預訂利率在2.5%-3.5%之間,處在合理區間,但仍需注意未來利率繼續下行過程中對於預定利率的調整。

將資產配置提升到更高高度統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方面,隨著國債收益率曲線將進一步平滑,短債長投對於險企而言也較難覆蓋其成本支出,隨著險企在投資端的逐漸成熟,把握資產輪動和政策趨向,合理進行資產配置賺取較高收益。尤其需要注重久期較長的固收類投資機會以及國家層面的基礎設施投資或債權計劃,拉長投資久期。

發展保障型產品,降低保險產品對投資的過度依賴

通過日本的經驗與教訓我們可以發現,由於日本90年代保險保險公司大量銷售預定利率較高的投資理財類型的保險產品,而伴隨著利率下行,投資理財類保險產品對於投資端的過度依賴使得支付壓力陡增。2015年我國壽險市場上萬能險保費收入佔比已經超過30%,在目前低利率的背景下,萬能險支付壓力逐漸增加。因此需要大力發展保障型保險產品,將其逐漸迴歸到保障功能的本質上來,降低保險產品對投資的過度依賴,減輕在低利率環境下資產配置的壓力。

提前預判再投資風險,做好現金流預測和管理

由於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是長期行為,因此在進行在投資時,應該提前預判再投資風險,包括對整個資本市場、未來預期的利率與收益率的判斷,將資產配置長期化考慮,並積極做好現金流的預測和管理,以保障在一定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有充足的現金流保障。

9.2

對我國行業監管的啟示

積極引導行業轉型

監管層應積極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引導行業轉型,包括控制定價利率在合理範圍之內,避免定價利率過高給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及現金流帶來過大壓力;抑制過於激進投資,謹防投資端風險;提升保障型產品佔比,逐漸迴歸風險保障的本質等。同時監管層面也應加強信息披露和監管,注意潛在風險。在償二代全面實行的背景下,部分投資端較為激進的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應注意對於此類保險公司的監管。

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

加強監管要求,對於徘徊監管邊緣的保險公司要及時敦促其進行整改;當危機發生時應積極救治。如償二代下部分保險公司出現了償付能力不足的情況,應及時要求其採取增加資本金、辦理再保險、限制業務範圍及資金運用形式和比例等方式,督促其迴歸正常經營。同時如出現破產情況也應及時採取措施妥善安排其現有業務。增加保險保障基金的規模,提升基金的運營收益等。

做好償二代的評估和修正工作

償二代推行尚未經過行業長期發展檢驗,與償一代相對,放鬆了對一些大型保險公司資本的要求,是否能夠有效對沖長期低利率帶來的衝擊還有待檢驗。隨著利率環境變化,要動態的對償二代監管體系進行客觀評估和及時修正,以使得監管措施能夠切實有效反映公司存在的問題。

十、小結

目前由於2015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較高,今年保費增速將維持較高增長。利率下行目前還未對保險公司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保險公司也在逐漸優化資產配置,償二代的實施也使保險公司更加註重償付能力管理,同時行業也在倡導保險產品迴歸保障的本質。

雖然2008年美國保險業也經歷了次貸危機,但是我們看到在危機發生時,美國政府積極救助友邦保險,防止危機傳導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防止行業性金融危機產生,而救助資金也通過AIA上市方式實現有序退出。

可喜的是,低利率給保險業帶來的衝擊正在越來越多的受到中國保險公司以及監管部門的重視,並且在現階段已經開始進行資產調整以及理論的儲備,監管部門也在引導行業在產品結構和理念上的調整。

目前看我國保險業依然是健康有序的,預計2017年保費增速過熱、產品短期化、理財化的特徵將能得到進一步的抑制。

微信公眾號:繳子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