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消毒可降低70%發病率,你確定你真的會消毒?

對蝦放養前的泡苗消毒及養殖過程中的水體消毒,是關係到養殖成敗的重要工作,養蝦池塘的塘底和養殖水體常因環境變異而滋生細菌、病毒以及附生物,導致蝦病發生。對蝦放養前的清塘及養殖過程中的水體消毒,是關係到養殖成敗的重要工作。高溫雨季最容易發病,弧菌病、腸炎、紅腿病、白斑病。發病養殖戶肯定會考慮是否要消毒,消毒防控的基本常識要知道,現在市場上最常見的消毒劑有:碘、蛭弧菌、過硫、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劑等。但是不同時期選用的消毒劑是有區別的,針對細菌病和病毒病選擇的消毒劑也有所不同。只有選對產品才能有效治療對蝦的疾病。


一:消毒劑在各個養殖階段的選擇應用

前期——中藥(三黃散)或生物製劑(蛭弧菌,抗菌肽生力泰)

第一個容易發病階段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這個階段發病的主要是放早苗的南美白對蝦,一般規格在5釐米~7釐米,水溫在23℃~25℃。由於大多數養殖戶擔心過早投餌容易汙染池底,敗壞水質,所以投餌量往往嚴重不足。一些養殖戶僅用少量豆餅供蝦充飢,蝦的體質極差,容易染病。有些養殖戶在放苗後即投餵螺蜆等鮮活餌料,常因對鮮活餌料處理不嚴格,大量漿汁被帶入蝦池,使水質變差,蝦病極易發生。所以要選擇中藥製劑內服加外潑抑制水體以及對蝦自身腸道的有害菌。建議每週內服拌料投餵3次“生力泰”有效增強對蝦體質。


中期:一般用滲透性比較強一點的,比如說聚維酮碘、表面活性劑或者用速效的氧化劑,比如過硫、二氧化氯,或者中藥。

第二個容易發病階段在7月中下旬。這個階段早放苗的南美白對蝦規格在8釐米~9釐米,晚放苗的規格多在6釐米~7釐米。此階段池水日平均溫度在27℃以上。在天氣晴朗、水質優良、投餵合理的情況下,蝦一般不會發病。如果氣候異常,出現連續陰雨,溫度聚降,則蝦病很快會發生流行。連續陰雨、日平均水溫在24℃~27℃。正是南美白對蝦容易發病的溫度。這個階段就要選擇滲透性強的消毒劑了。

首選就是過硫酸氫鉀:

過硫酸氫鉀由於其獨特的殺菌機理,不會使細菌、病毒產生耐藥性。同時,由於其對魚蝦安全濃度高於100mg/L,正常用量或高於2-3倍用量時都不會對魚蝦帶來任何應激。因此,在魚蝦頑固性疾病無法治療時,可嘗試連續2次使用過硫酸氫鉀產品(攻底),可殺滅氯製劑或表面活性劑所不能殺滅的病原菌,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同時,在特種魚、蝦、魚苗等珍貴水產品養殖過程中,用於預防弧菌、出血等多種疾病,使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產品(攻底)既可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又不會對病原菌造成耐藥性,且對水質改良有很好的作用。

二氧化氯製劑:

市面上銷售的二氧化氯有固體和液體的。固體二氧化氯為白色粉末,分A、B兩藥,即主藥和催化劑。使用時分別將A、B藥加水溶化,混合後稀釋,即發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的遊離氯和氧氣,達到殺菌消毒效果。水劑的穩定性二氧化氯使用效果更好。二氧化氯製劑可稱為第4代水體消毒劑,其還可以用於蝦鮮活餌料的消毒。前者使用濃度為0.1~0.2ppm,後者為100~200ppm。失效時間為1~2d。但是刺激性較大脫殼期間、體質較差時不建議使用、

碘製劑:

碘又稱碘片,是由海草灰或鹽岡中提取,為灰黑色或蘭黑色片狀結晶。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醇。其醇溶液溶解於水,能氧化病原體原漿蛋白的活性基因,對細菌、病毒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在水產養殖水體消毒中,一般使用碘的化合物或複合物,如碘化聚乙烯咯烷酮(PVP-1)、貝它碘、Ⅰ碘靈等。我國已生產PVP-1,其消毒濃度為150ppm。碘與汞相遇產生有毒的碘化高汞,必須特別注意。

後期:一般用持久性的氧化劑,比如過硫的片劑、高鐵酸鉀的片劑、緩釋型的二氧化氯、溴氯海因、鹵族的消毒劑等等,或者是選擇一些氧化劑跟生物的搭配,這比較好。

含溴消毒劑:

典型代表物為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該系列消毒劑主要通過在水中形成次溴酸.降低微生物的表面張力,破壞有機物保護膜.促進鹵素與病原菌蛋白質分子的親和力.提高殺菌活性與傳統的氯製劑相比,該類消毒劑具有殺菌效力高、廣譜、藥效更持久、不易揮發、對金屬腐蝕性小等優點.

醛類消毒劑

在水產養殖上常用的有甲醛、戊二醛。其殺菌火毒機理是通過—種活潑的烷化劑作用於微生物蛋白質中的氨基、羧基、羥基利硫基,從而破壞蛋白質分子,使微生物死廣。該類消毒劑可殺滅一切微生物,但是對水產動物刺激性和環境影響都較大,現多用於對含碘消毒劑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已越來越普遍。如常用的PVP-I和雙鏈季胺鹽絡合碘,其殺菌滅毒機理是鹵化微生物蛋白質,使其死亡。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和部分病毒,而且上面兩類消毒劑其對水產動物的刺激性、安全性高。

二:細菌性劑疾病、病毒性疾病消毒劑的選擇

1、細菌性疾病消毒劑的選擇使用:

(1)紅腿病:副溶血弧菌、鰻弧菌感染。附肢變紅,特別是游泳足呈紅色,頭胸甲及鰓區呈黃色,多在池邊慢遊或打轉,厭食。

正確消毒可降低70%發病率,你確定你真的會消毒?

(2)爛鰓病:弧菌或柱狀曲橈桿菌感染。鰓絲呈灰白,腫脹變碎,然後從尖端基部潰爛,壞死部分發生皺縮或脫落,呼吸困難而亡。

(3)爛眼病:非01群霍亂弧菌感染。行動遲緩,常潛伏不動,眼球首先腫脹、由黑變褐,隨後潰爛脫落,僅留眼柄。

正確消毒可降低70%發病率,你確定你真的會消毒?

(4)熒光病:弧菌感染。發病初期病蝦的鰓、頭胸部、腹部的腹肌在黑暗處發熒光,斷觸鬚,攝食少或停止,池邊緩遊,反應遲鈍。

(5)腸炎病:感染嗜水氣單胞菌或攝食某些藻類中毒引起。消化道明顯變粗,呈紅色,腸胃空,有液體或黃色膿狀物。

正確消毒可降低70%發病率,你確定你真的會消毒?

(6)褐斑病(甲殼附肢潰瘍病):弧菌或單胞菌感染。體表和甲殼上有黑褐色潰瘍斑,潰瘍邊緣呈白色,中央凹陷,嚴重時可侵蝕至甲殼下的組織。

(7)肌肉白濁病:由高水溫、低溶氧或弧菌侵入引起。病蝦腹部有白色斑點,或整個腹部

為白色,行動反常,在水面活動或跳出水面。

正確消毒可降低70%發病率,你確定你真的會消毒?

此類疾病建議使用滲透性比較強的如:漂白粉、次氯酸鈉溶液、高碘酸鈉溶液、聚維酮碘溶液、複合碘溶液等產品。

以上疾病的罪魁禍首當屬“弧菌”。為什麼養殖戶總覺得弧菌殺不死?殺死了又迅速繁殖呢?

養殖離不開消毒,但要徹底消毒,不能忽略以下幾個方面:

消毒劑的有效性

弧菌作為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除了少數藥物如磺胺和青黴素類,絕大多數抗生素以及消毒藥,對弧菌都有效,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選擇有效的消毒劑:

1.選擇自己使用過的、口碑好的產品;

2.使用前後做弧菌數量的對比;

3.把消毒劑投放到已發酵好(活化10小時左右)的活菌溶液中,觀察活菌在消毒劑作用下的代謝表現是否消失如泡沫、氣泡等;

4.嚴格遵守消毒劑的使用方法,注意溫度、pH等外界因素的影響。

解除消毒死角

消毒過程中不但要考慮水體還要考慮底質,可採取顆粒型消毒藥配合粉劑或水劑消毒藥使用,或者用粉劑消毒藥拌沸石粉、白雲石粉等潑灑;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死角是中央排汙管至排汙井中的汙水,消毒後1個小時左右排汙1分鐘,排掉汙水。

清除對蝦腸道內的弧菌

對水體的消毒並不能清除腸道內的弧菌,但這些弧菌卻能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汙染消毒好的水體,因此最好能在水體消毒之前通過拌料等方式先把腸內弧菌清除。

連續消毒不同的生長階段弧菌的抗逆性不同;弧菌在遇到不利環境可進入活的非可培養狀態,抗逆性增強;在消毒藥的使用量不好把握的情況下,最好採取連續消毒的方式,一般2次~3次。

消毒劑的輪換使用經常使用同一種消毒藥,細菌易產生耐藥性,最好輪換使用或配合使用。

2、病毒性疾病消毒劑的選擇:

當前對蝦的主要病毒性疾病有“白斑病”及“桃拉症”

正確消毒可降低70%發病率,你確定你真的會消毒?

防治的方法及消毒劑的選擇:

(1)種苗須經過病毒檢測確定無毒後,才能進入養殖環境;建議選擇銀離子的消毒劑安全無刺激“納米銀”放苗前泡苗消毒。

(2)投餵優質的全價飼料,並在飼料內添加中藥抗菌消毒的產品如“生力泰”每週拌料3-4次。

(3)每5-7天向養殖流水作業本全池潑灑“高效活性碘”0.5-0.6ppm或“二溴海因”0.3ppm1次;

(4)養殖季節內,每15天全池潑“過硫酸氫鉀”消毒2天后在用“有機酸”解毒產品解毒。

(5)經常在養殖水體內使用維生物製品例如:芽孢桿菌、EM菌等,以保持水環境的穩定。

水產養殖中無論哪種消毒劑都提倡採用“少量多次”的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劑量不要超過0.3ppm.一般情況下使用可連用兩次(其間間隔一天):如遇病情嚴重,可連用3~7次(每次間隔一天) 如此用法,針對水產養殖動物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病情、不同水體環境等因素.要合理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消毒劑”種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