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現在年輕人,很喜歡喪文化,動輒說自己“四體不勤, 五穀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但大家知道五穀具體指的什麼嗎?如果不知道,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五穀”,古代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首先,按照《周禮·天官·疾醫》載:“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鄭玄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

《楚辭·大招》載:“五穀六仞。”王逸注:“五穀,稻、稷、麥、豆、麻也。”少了【黍】,多了【稻】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孟子·滕文公上》載:“樹藝五穀。”趙岐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綜上所述,菽是豆類的總稱,包括各種豆類,兩者可以歸一。

麻,其籽可食,但不是主要糧食作物,後漸淡出。

一般認可《孟子·趙岐注》的說法,即“稻、黍、稷、麥、菽”為五穀。

理清了五穀有哪類,下面讓我們分別來看看: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稻,指的是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國家之一。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考古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證明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黍果實叫黍子,碾成米稱黃米,比小米稍大,性黏,可作制年糕、釀酒的原料。古代是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去年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至今山西、陝西一帶仍有農民用黍蒸饃到集市上賣。因為黍作為重要糧食,所以”黍離之悲”指對國家殘破,今不如昔的哀嘆。也指國破家亡之痛。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稷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說文》稱其為“五穀之長”。《本草綱目·稷》中說:“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古人尊稷為五穀之神,帝王在皇宮的右翼設社稷壇,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將“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足見其重要性。直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人民軍隊還是靠“小米加步槍”奪得勝利。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小麥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我國開始廣泛栽培,經過1985年和1986年先後兩次的遺址調查中,發現了碳化小麥和大麥粒。從漢朝以後,小麥開始慢慢向南方推廣,北方也在持續發展。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春秋·考異郵》記載“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漢書·五行志》記載 “菽草之難殺者也”。陶淵明的名句也有“草盛豆苗稀”,可見豆類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穀物。

「科普」吃貨必懂:“五穀不分”說的是哪五種穀物?

有人可能會問,五穀中怎無重要秋糧玉米、高粱?玉米又稱棒子、苞谷,原產美洲,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後,才與地瓜、菸草等一起傳入中國。玉米屬“晚輩”,自然無緣於“先輩”行列。

高粱最早種植於四川,約在晉代時傳至北方,也比較晚。高粱米(即秫米)可食,但不易消化。

《三字經》中有“稻粱菽、麥黍稷”句,但粱不是高粱,而是稷的良種,古指精美的膳食,如稻粱、膏粱並稱。

怎麼樣,這下了解吧,五穀指的是”稻、黍、稷、麥、菽”。

文/高以琨,《咬文嚼字》2013年第11期

整理編輯/@小賈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