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儺尊者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幾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西天靈山大雷音寺,得以面見如來。如來大發慈悲,命阿儺.伽葉二位尊者傳經與唐僧,讓他帶回大唐,超度眾生,解釋災愆。

阿儺尊者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第一次傳經時,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人事無果,傳了無字真經,讓唐僧師徒帶回。不意被燃燈古佛聽見,在途中施法,將經包捽碎。唐僧師徒幾人發現經書全部無字,很是氣憤,回頭向如來告狀。

如來安撫唐僧師徒一番,再命阿儺.伽葉傳經。阿儺.伽葉又向唐僧索要人事,唐僧只得把唐王親手所賜,沿路化齋用的紫金缽孟奉上,並允待回奏唐王,再有厚謝。阿儺接下紫金缽盂,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抹臉的抹臉,撲背的撲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他“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

阿儺尊者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阿儺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想那阿儺.伽葉尊者,早已開悟證道,對於身外之物,肯定不會放在心上,那他倆為什麼會向唐僧索要人事呢,這主要是在為後人作想。

阿儺.伽葉在第一次傳經時,向唐僧索要人事無果,大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唐僧師徒幾人回頭向如來告狀,如來也說:“經不可空傳,亦不可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子孫沒錢使用……”。

阿儺尊者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經書的傳承,主要靠佛教徒維持,但佛教徒也要生活,生存。由於世人愚鈍,不能理解經書的重要性,如果空傳空取,易生輕慢之心,長久下去,得不到世人重視,經書慢慢會流失掉,佛教徒也就沒法生存下去。

另外,佛法傳承下去,需要有個人人都能實行的道德標準,如果有佛教徒因為自己富裕,不在意人事,佛經空傳空取,人為的拔高道德標準,只會給後人帶來不好的示範,讓其他人難以企及,到最後佛法就沒人會傳承下去。

有個例子可以說明,《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中,魯國制訂了一道法侓,凡是魯國人見到同胞在他國遇到不幸,淪為奴隸,只要能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與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由於經商,非常富有,把魯國人贖回來,拒絕了國家補償。孔子就對子貢說:“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再沒有人去贖回自己遭遇不幸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為了報答,送於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爭向勇於救溺水者了。”

阿儺尊者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人,不領國家補償金,本來是做了大好事,但人為地拔高道德標準,其他人難以企及,使其他人對贖人望而卻步。而子路救人,領受了被救人的報答,使道德標準是一個人人都能做到,對他人對自己都有利的行為概念。

聽一遍經書,就能保全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這麼大的法力效應,只收三鬥三升米粒黃金,舍衛國趙長者肯定會心甘情願的給。阿儺傳給唐僧那麼多經書,索些人事,既讓大唐子民得到了好處,也讓佛教後人得些利益,不至於捱餓,這樣有利了雙方,實現了共贏的局面。

阿儺尊者傳經,為什麼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