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是是非非

起初對《少年的你》並無興趣,網絡熱門話題卻一次次把它推到我面前,看到稱讚演員表現力好的,看到批評劇情邏輯差的,看到有人回憶起過去哭得不能自已的,看到斥責劇情涉嫌抄襲的……網絡時代,一部作品的火與不火,除了票房還要看它引發討論的熱烈程度,從結果上看這部電影無疑是火了。我的好奇心也被成功點燃,為一探究竟走進電影院。

1.演員

正如大家評價的,兩位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必須讚歎導演調教的功力。周冬雨駕馭這類角色已是駕輕就熟,將少女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易烊千璽則有了極大的突破,一改《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生澀與拘謹,完全沒有用力過猛或言行出戏。就演員表現上來說,這部片子不會讓人失望,很能將人帶入情緒,為兩個少年揪心,跟著他們時哭時笑。ps,想起老一輩的演員們都說:演員本來就該把戲演好,演好是正常的,有什麼好表揚的?那是本職工作啊!不由感慨,是啊,什麼時候把戲演好都成了奢求呢?

少年的你,是是非非


2.劇情

影片特意用文字說明“校園欺凌”現象的普遍性及其嚴重後果,主旨似乎在於引起社會反思與重視,但又用了過多筆墨去著色高考的緊張壓抑,少男少女暗生的情愫,反而弱化了“反欺凌”這一主題。難怪有人說這片子又像校園片又像愛情片又像懸疑片,拍的亂七八糟。這也是青春片普遍容易出現的現象,友情、愛情、親情、校園、師生、學習、成長,這些都與青春有關,它們交織在一起構築起一個完整的少年時代,但每個人的比例分配不同,有人喜歡的是青澀初戀,有人回憶的是熱血校園,有人懷念的是單純友情,有人追憶的是那個努力的自己……比如有人質疑配角設定,問學習好的人怎麼有時間欺負別人,提出這種問題的人是很好運,沒遇到過成績特好品德極差的同學,對於親眼目睹過類似事件的我,這個設定就很容易能接受,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因此,青春片在引起一部分人共鳴的同時,必定遭到另一部分人的詬病,就連今年大獲好評的《小歡喜》,也被人指出劇中的四個家庭都是中產階級,反應的生活過於片面。每個人的少年時代都不一樣,每個人家庭也各不相同,如果電影什麼都想表現一點,效果往往不會太好。

若是這部片專注於討論校園欺凌,將其背後原因挖得再深一些,體現得再全面些,那麼“反校園暴力”這個主題也會給人更深的印象,讓這個問題能夠得到更多關注與思考。但影片最終給人的感覺是在講自我解救,被欺負要忍耐,被欺負得忍無可忍,就要像那位警察說的開導自己“長大就像閉著眼往河裡跳,碰到什麼誰也不知道,但你也只能跳下去”,或是用名言鼓勵自己“路上總會有陰影,但你抬頭總會有陽光”。兩個少年都想走出去,走出這個陰暗的世界,找到充滿陽光的地方活下去,他們糟透了的生活是被家人、社會造成的,他們走出去的力量是靠相互取暖獲得的。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仍是僵局,受害者到底如何獲救和被保護,施暴者背後的根本因素以及有效懲治方法,校園欺凌事件如何杜絕,仍是一團迷霧。

少年的你,是是非非


3.少年與樂園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句有些中二的臺詞,從少年的口中說出,毫無違和感。他們滿身傷痕,在偌大的城市裡,卻只有彼此可以擁抱、信賴、依靠,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守護對方。可是細細想來,他們的相逢,到底是幸還是不幸?真不知如何判說。

“人生沒有如果”,正如他們無法假設的父母,無法假設的家庭,無法假設的生活,人其實是生下來就如同跳入一條未知的河流,漂往哪裡,只有自己的奮力前行往往是不夠的。有位朋友帶著上初中的孩子去觀影,她說猶豫了許久才決定讓孩子去看一看,讓孩子知道這世界的陰暗面,要懂得如果遇到這些該怎麼辦。另一位媽媽觀影后告訴孩子:“永遠不要去欺負別人,無論是言語還是肢體;如果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告訴父母,我們可以幫你一起解決;不要與喜歡欺負別人的人做朋友,終有一天你會欺負別人或被這個人欺負。”

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是幸運的,至少他們被欺負時還有父母的理解與關懷,回家的路不那麼漫長又恐怖。同時,家長及時教育也降低了孩子成為欺負別人的人的可能性。

少年的你,是是非非


樂園從不是靠少年薄弱的力量就能搭建起來的,樂園是社會的每一份子共同築成的,我們為兩個少年的故事落淚時,更是被他們所承受的一切刺痛。我們希望少年擁有樂園,是心願亦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寄託,我們常說“願歸來仍是少年”,如若少年時代都這般不堪回首,人生該多麼寂寥。

4.一些遺憾

影片一些劇情上的漏洞,不太能經得起推敲與回味,幾個關鍵設定與《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它們的小說與改編影視劇,我都看過)如出一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兩部作品,但《少年的你》明顯不能歸於懸疑片的範疇。後半段過於明顯的指向,簡直是在赤裸裸地揭露少年的無知與自以為是,絲毫沒感受到“懸疑”的氣氛。很疑惑,為何有人以懸疑片來衡量此片,完全不靠邊。

據說電影改編自一部小說,其作者以所謂“融梗”套用多部作品完成自己的“大作”,這種方式在網絡小說裡很常見,但只有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時才會被人發現與斥責,然而片子已火,觀眾們紛紛喝彩,抄襲之說也就不那麼被重視,甚至認為電影拍得好就行,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影片獲得如此高的票房與評價,著實也是種諷刺,比影片故事更刺痛人心。

5.觀影見聞

影廳基本坐滿,觀察了一下四周,基本都是年輕人,小北第一次出現就引起一片驚呼,他開一次黃腔,就能聽到一陣騷動,他把女主壓在牆上,又是一波尖叫,結尾處他一身大人裝扮出現在鏡頭裡,不出意外地聽到“啊~”的讚歎。估計都是男主角的親媽粉或姐姐粉,看著小朋友變成少年又變身成年,心臟有些受不了。想一想,偶像這個身份,是榮光亦是負擔,取得一些專業上的成績與肯定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減弱觀眾的有色眼光。獲得越多也意味著失去越多,哪有那麼多輕輕鬆鬆呢?

少年的你,是是非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