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士自风流:谈谈魏晋的“小鲜肉”现象

几年前读完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讲演录》,就动念写一篇关于魏晋清谈之风的源头考证。

因为懒,到现在都迟迟没有动笔。

当然,今天我还是懒得写。

魏晋的清谈之风,王夫之认为是“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王夫之说这话时,一眼就看出曹操为儿子曹丕、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在知识分子中各杀了一只骇“猴”的“鸡”。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

这个看法有失公允。且不说曹操杀孔融,是因为其出身其政治倾向于寒门士族,司马昭杀嵇康,则是代表儒家大族对寒门士族的政治清算。孔融之于曹魏,嵇康之于司马,乃是自秦汉以来,独立的、游离于正统之外的思想的那一束微光,在大一统的政治高压环境下熄灭。

清谈之风的源流,应该来自东汉晚期的“党锢之祸 ”,天下士大夫之流或死或谪,或佯狂留世,或隐逸不出;或依附阉党以为爪牙。两派不共戴天,借各自掌握权力的时机,将对方除之务尽。

政治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儒家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入世,怎么办?

当权者不断更换,每换一次,总要杀杀人,排除异己震慑震慑;于是十常侍杀三君,董卓杀伍孚、王允杀蔡邕、曹操杀祢衡、孔融、杨修(祢衡是个奇葩,人家问他有哪些人物可以提一提的,他回答“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陆续给曹操咔嚓)……

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往往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当然,还有一些士人,选择了第三条路。

比如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与中常侍张让同乡,“让遭父丧,郡吏并皆会葬,惟名士裹足不前,实却屈节往吊,让因此感实,所有颍川名士,赖实解免,多得全身。”

再比如八顾之一的郭泰,能够“和光同尘,不为危言激论”,言必宏远,不涉时事,“所以怨祸不及,幸得免累”。

这一部分士人,大多出生寒微,如陈寔,少时曾经做过奴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州县佐杂官员(没编制的临时工);再比如郭泰,我当年曾经考证过其家世,太原郭家这一支应该并非真定郭家苗裔,且说其“家世贱业”,应该也是州县役夫(汉代这种没编制的临时工不但地位低,而且子孙后代都没有转业的自由),其地位不高,在政治上没有野心,且无论是人望、学识还是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一致认可,注定了无论谁当政,都将其视为天然的盟友。

其次,其为人谨守儒家中厚德中庸的道理,不骄狂得罪人,也不妄议时事,专心栽培后进,获得了朝野的一致认可。

从上面可以看到,清流的出现,是在政治浊流席卷社会的背景下,无可奈何的出现的,他的特点是:不谈时事,追求玄理。——对知识分子而言,当你无法改变世界,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允许活跃的思想驻留、发挥的,也只有把哲学场景化了。——当然,不这么做的,估计在一波一波的运动中,早就杀光了。

浊流已死,只有清流逐渐发展壮大。不谈时事、追求玄理的学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明哲保身的政治求生态度变成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生活态度,不甘寂寞的思想和灵魂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拘礼节、不滞于物,其实是不甘寂寞的灵魂无地安放,不愿沉淀的思想无法碰撞,不愿妥协的人格无处寄托。

蚌病成珠。特立独行这是病,散漫无度这是痛,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无可奈何,却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极其浓墨重彩的一段时光,这一段拔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高度。

恨不得生在彼时,幸不得生在彼时。

魏晋风度是药与酒、姿容、神韵。(鲁迅)

一切不可说,还好能养鹅;

世界已禁言,天生青白眼;

身居乱局中,折齿啸歌狂;

男怕上错车,不如去打铁;

醉酒又何妨,天地一裤裆;

……(猜猜上面说的都是谁?)

是名士自风流:谈谈魏晋的“小鲜肉”现象

文人风姿何止魏晋!

当无可奈何变成了时尚,当身不由己变成了轶事,一切由于不可言说的原因而导致的怪诞行径却变成了特立独行的偶像气场。

郭泰郭林宗有一次途中遇雨,头巾被雨水打湿掉了一个角,被人看到后,大家纷纷效仿,并称之为“林宗巾”,在没有网络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这影响力,比现在的“吴skr”强多了。

掷果盈车的潘安,“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乃至被“看杀”的卫玠(卫玠岳父乐广,人称冰清,卫玠人称玉润,两翁婿都是大帅哥),这自带的流量效果,可不是买买热搜、控控评就能吹出来的。

还有“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的王衍,《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衍既有盛才美貌”。对了,他还贡献了不少典故,“信口雌黄”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其人与大庭广众之中,名流雅士之众,登高台,执白玉浮尘,娓娓道来,一座之中, 无人能及。

傅粉何郎的典故不讲了。

兰陵王的故事你们听多了(插一句,兰陵王入阵曲虽然不入正音,唐时东传日本成为雅乐,后来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专程派人将此曲供奉于磁县兰陵王墓)。

还有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后来复兴燕国的西晋威帝慕容冲。

有趣的灵魂,本来就要好看的皮囊来搭配。何况,能够供这个社会发挥的地方,本来就不多了,小鲜肉便是这个趋势的一种衍生品。

再往前代赶赶,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史记》中是这么描述:“状貌如妇人好女。”太史公由此感慨说:“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所以,第一,不能以貌取人。把症结归纳到人的外表上,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当社会不可描述、严禁讨论的“雷区”越来越多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关注点会偏移到一些表象上,比如魏晋时代的药、酒、姿容,比如现在的娱乐至死,娱民、愚民,在汉语读音上是一样的。

小知识:

窦武、陈蕃、刘淑号为三君。

此外尚有八俊八顾八及八厨诸名称:

八俊就是李膺、杜密、荀昱、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俊字的意义,无非说他是人中英杰;

八顾系是郭泰、东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顾字的意义,谓能以德引人;

八及乃是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范康、檀敷、翟超,及字的意义,谓能导人追宗;

八厨便是度尚张邈、王孝、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厨字的意义,谓能仗义疏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