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礦務局的中國第一代海歸人


開平礦務局的中國第一代海歸人

圖為開平礦務局的海歸人陸錫貴和唐國安

海歸,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新出現的一個詞彙,即海外留學回國工作和創業的人員。也就是說,“海歸”這個詞語,是與留學相聯繫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海歸是清政府派往美國留學歸來的94名留學生,而他們中,當時有8個人回國後來到了唐山工作。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開始,在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同時,清王朝還派遣了中國最早的留學生去美國留學,從1872 年到1875年先後選派了四批共120名10歲至15歲的幼童赴美留學。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學生,當時被稱作“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們在美國生活多年後,在學到科學知識的同時,思想言行也開始美國化,這與大清的道統相悖。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清朝決定把他們召回。清朝的這一決定,對這些正在求學黃金年齡的年輕人不啻當頭一棒。中斷學業回國,對他們的人生是一次巨大的轉折。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回國後,勇於任事、自強不息,在所從事的各個行業中成為出類拔萃者,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自己閃光的名字。


1881年8月,94 名留美幼童(其他26名有的病歿他鄉、有的拒不回國)被召回國。他們中有8個人被分配到了開平礦務局。他們是:第一批幼童吳仰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第一批幼童鄺榮光,就讀於拉法葉學院;第一批幼童陳榮貴,就讀於哈特福德高中;第二批幼童陸錫貴,就讀於哈特福德高中;第二批幼童唐國安,就讀於耶魯大學;第二批幼童梁普照,就讀於北安普頓高中;第三批幼童鄺景揚,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第三批幼童鄺賢儔,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


94人中有8人來到了唐山,這是一個怎樣的比例?也就是說,一次回國的海歸,有8.5%到了唐山,而且,當時的唐山還不是州府衙門所在地,只是一個鎮。他們是科學的種子,在唐山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在中國大地上結出了碩果——


吳仰曾來到開平礦務局後很快在技術崗位上顯露才華,1886 年由李鴻章親自安排送往英國倫敦皇家礦冶學院深造。完成學業後,吳仰曾再次回到開平礦務局,任該局幫辦和主任驗礦師。由於清廷的腐敗,開平煤礦1900年被英資收購,淪為英資公司,後來曾任美國總統的胡佛來到開平擔任了“總經理”,吳仰曾在工程管理和技術崗位上的地位一直不可動搖,由此可見各方對他的重視程度。


鄺榮光在開平礦務局工作一段時間後任直隸省(今河北省)各煤礦工程師,後升任直隸省礦政調查局總勘礦師,在任上,他繪製了《直隸地質圖》《直隸礦產圖》和《直隸石層古蹟圖》,其中《直隸地質圖》是中國人自制的第一幅地質圖。


鄺景揚來到開平礦務局後成為金達的助手,是運煤河勘測、開鑿的主要參與者。


梁普照主要是負責管理船務,在開平礦務局建設沿海港口和運輸方面多有建樹。


唐國安是開平礦務局總辦唐廷樞的族侄,來到開平礦務局後在唐廷樞身邊工作,經歷了開平礦務局從草創到鼎盛的全過程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後來,唐國安成為今天清華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縱觀中國近代留學歷史,歷代留學生對中國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中國第一代留學生的諸多貢獻中,對中國交通和礦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無一不是從唐山的開平礦務局起步的:在這個中國人自己經營管理的近代大型企業中,中國的第一代海歸是主要技術核心。正如廣州《時代週報》的文章中所說:“在擁有當時中國最大煤礦的開平礦務局,1900年前全為中國人所管理,其技術核心為七名(按:應為八名)留美學生:吳仰曾、鄺榮光、陳榮貴、陸錫貴、唐國安、梁普照及鄺景揚(按:還有鄺賢儔)。正是他們主持開發了東自東北地區,西到甘肅各省的礦產寶藏。八國聯軍之亂後,列強介入礦務,但開平礦務局的工程及管理等重要職務,仍由留美學生所掌控。”


今天,當中國許多城市的決策者們把招攬海歸人才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時,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世人:在當年的唐山——一個還沒有成為城市的地方——已經成為中國首批海歸者們風雲際會的舞臺,為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