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导语:一个善恶交错的世界、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一场惊心动魄的梦境,在充满象征意味的《千与千寻》背后,宫崎骏究竟想向人们表达什么?在不断寻找自我的道路上,千寻所散发的品质是如此耀眼,勇敢、善良、真诚、天真无邪。但在千寻经历一切的过程中,那些奇幻的异境图景、充满讽刺的情节时刻提醒着人们,这绝然不是对童话的构建,却是对人性的寓言。

上映于2001年的《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呕心沥血的作品,更是他动漫事业成就的最高峰,同时也令众多动漫界的后辈们望其项背,没有任何意外,2003年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成为第一部获得欧洲柏林金熊奖的动画电影。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与《魔女在急便》所不同的是,尽管都是聚焦少女成长的动画,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更多着力于对日本文化语境的表达,并在此背景下,以现代都市少女千寻的冒险历程为主题,探讨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永恒命题。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于是,《千与千寻》更像是一部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现实社会中的光明与黑暗、污浊与纯真、历史与谎言,都在影片中有着具体的表象。

本文便深入分析,《千与千寻》是如何构建一座充满隐喻的“蜃楼”,又是如何通过千寻的心灵世界窥视社会中的复杂人性寓言。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在影片中,不同环境背景中,千寻的名字有着不同的意义,

现实世界中的千寻在陷入魔法世界后,千寻的名字被汤婆婆改成了“千”。

名字的改变意味着千寻失去了自由,也开启了她的另一段人生——被困在“汤屋”中。

影片以“千”与“千寻”命名,这样命名影片实在少见,也很奇怪,因为“千”与“千寻”是同一个人。从故事情节来看,影片中名字的转变直接导致了故事主人公生存状态的的急剧变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千寻是父母宠爱的小女孩,而在魔法世界中,她是一个失去自由、急需独立的小毛孩。

事实上,尽管“千”与“千寻”是同一个人,但影片仍是以两个不同的名字将整个故事分成了两个不同维度部分: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千寻”是主人公要守护、并且不能忘记的名字,白龙告诫千寻,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不然永远也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在影片最后,钱婆婆也告诉她,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名字,于是,从头到尾,千寻的隐含目的就是“找回被汤婆婆夺去的名字”,找到回家的路。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千”则是主人公在魔法世界被汤婆婆控制后的名字,影片主要的故事脉络便是围绕“千”的遭遇而展开,如果说表面上“千”的故事聚焦的是主人公在魔法世界的冒险之旅,那么“千寻”的便成为驱动主人公经历这一切的心理诱因。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汤屋在影片中是服务众神的澡堂,然而,这个汤屋既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也并不是完全堕落、混乱的反乌托邦之地。

在汤屋中,善与恶共存;人、神、怪诞元素交错。它更像是一个跨越了不同界限身份的社会化的存在,来往的客人在这里冲洗身上的肮脏,吃喝玩乐,

这个汤屋的本质便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大染缸”。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汤屋的实际掌管者汤婆婆,则隐喻了这个专制社会中的“滥权者”形象,她不仅是这个小镇的主人,更是汤屋的独裁者,做尽坏事,且性格残忍,为了一己私欲而胡作非为。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然而汤婆婆也有着自己的软肋和原则,在影片最后,汤婆婆遵守了与千寻的契约,在千寻答对难题后放掉了千寻。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无脸男是《千与千寻》中值得琢磨的角色。

他本性善良,游离在汤屋之外,是这个世界中处在边缘的人。

但无脸男在进入了汤屋之后,性情大变,他再也分不清善恶,学会利用人心,被欲望遮住了双眼。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在汤屋这个大染缸里,无脸男迷失其中无法自拔,但在千寻的帮助下,无脸男吐出了曾经利用金钱送入腹中的食物。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无脸男象征了那些本心纯净却被社会所污染的人,所以千寻会跟小玲说,无脸男是因为进了汤屋而变坏,这实际是在暗示无脸男的变化正是人心复杂、利欲纵生的汤屋所造成的结果。

《千与千寻》中令人印象印刻的河神同样不乏对现实的针砭。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影片中的河神因为人类世界的污染而变的面目全非,本该是河川中守护神,却沦落到连汤屋都不肯接纳、全身恶臭的“腐烂神”。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增加,自然环境在人类的挤占下面目全非,工业化的现代进程则进一步加剧的对自然资源的侵蚀,影片中的河神完全可以看作是大自然中的生灵代表,它们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宫崎骏这样安排情节的目的无外乎是在批判人类社会污染环境的现状,隐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千与千寻》中的白龙同样是个重要的角色。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白龙的真名是赈早见琥珀川,是一条居住在琥珀川的龙,而他也同样是人类侵占大自然的受害者,白龙失去了自己的真名,在汤婆婆手下做事,并且被汤婆婆牢牢控制。

讽刺的是,白龙告诉千寻要牢牢记住自身的名字,但白龙却想不起自己的名字。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白龙在很小的时候救过千寻,那是千寻和白龙共同的珍贵记忆。

但千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段记忆。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白龙的出现意味着故事的另一条副线的出现——“找回记忆”。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白龙与千寻的故事是建立在曾经的“记忆”之上,白龙丢失了关于名字的记忆,千寻丢失了与白龙的记忆,而白龙和千寻之间的联系成为影片的一大悬疑点,影片似乎有意将“寻找记忆”当成主题,白龙的身份谜底几乎是在影片的最后才揭晓。

这象征着日本国民整体性的记忆迷失。

二战后,整个日本满目疮痍,物是人非,一代人退居幕后,之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东亚第一强国,空前的经济繁荣与和平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1995年8月,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演说,承认了日本过去走了战争道路。他表示,要深刻反省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必须把战争的悲惨告诉年青一代,以便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

可见日本对于过去的记忆是带有迷失性的,特别是对于新的一代人来说,或许就像《千与千寻》中的钱婆婆最后说的那样,“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不过是想不起来而已”。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千与千寻》上映于2001年,正是新旧世纪交接的第一年,在此背景下,宫崎骏讳莫如深地将寻找“记忆”的命题蕴含在影片之中,或许饱含着他对日本国民对待过往记忆态度的期许。

关于历史、关于现实,千禧年的钟声响起之后,《千与千寻》更像是宫崎骏给予日本的礼物,有引人思考的对日本社会的隐射,有千寻成长和自我价值的追寻,更指引了人们对于迷失“记忆”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成年人追求不断的娱乐,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同时反映在孩童身上。过剩的娱乐,使他们的知觉淡化了,天赋的创造力减退了——宫崎骏

《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了生命力的影片,奇幻的异境下,聚焦千寻的冒险故事,表达对人性、社会的思考。

奇幻的异境,人性的寓言,《千与千寻》是隐射现实的“海市蜃楼”

在泛娱乐的社会中,孩童纯真的天性、敏锐的感知力渐渐被社会消磨,就像影片中充满物欲的汤屋一样,吞噬了每一个人的本来的“名字”和自由。

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忘记承载着记忆的名字,保持纯真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感知力,也许这才是影片蕴含的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