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聯網診療將迎來大變局?

作者:健康縣域傳媒

主筆:曹秋香

記者:高天和、梅志

來源:健康縣域傳媒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慢病患者無法出門問診購藥,在家強忍不適,更有孕期人群因身體不適焦急萬分。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成為抗疫的“第二戰場”,在疫情中“大展身手”。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一週內連發兩個通知要求就應對疫情積極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以緩解定點醫院診療壓力,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一時之間,互聯網醫療遍地開花,部分醫療機構也主動開設了線上問診服務。然而,對北京而言,互聯網醫療變革具有更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新冠疫情暴發,北京實行嚴格的管控制度,外地患者來京看病的難度空前大,另一方面,因為醫院的高風險性,北京本地居民醫院就醫的頻次也大幅降低,短時間內,過去北京市各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壓力得到緩解。

北京作為中國優質醫療資源的高地,來京看病是剛需。後疫情時代,可否因為“互聯網+醫療”的管理加強,客觀上將會重新調整異地患者一窩蜂往北京扎堆的就醫秩序。相比較而言,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大面積推廣,通過線上分診來實現患者的合理分流,同時通過互聯網來提高更便捷高效的服務能力,真正做到相對的分級診療,或許能真正改變當前北京的就醫格局。

日前,北京市有關互聯網醫療的信息頻頻,尤其是疫情暴發以來,北京市各大醫院也在積極推出本院的互聯網醫院服務。業內人士認為,北京的互聯網醫療的每一點異動都將對全國的互聯網醫療發展產生影響。

北京的互聯網醫療又有哪些特色?互聯網醫療服務將會對北京醫療秩序有哪些影響?對諸多外地就醫患者影響如何? 為此,《健康縣域傳媒》記者實地探訪了北京協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同仁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兒研所)四家醫療機構。

排長隊現象不復存在

曾幾何時,走進北京等地全國知名大醫院的門診大廳,猶如步入“迷宮”,人頭攢動,揮汗如雨,數不清的各色面孔,他們不知所患何病,更“無從下手”,掛哪個科室,該找哪個醫生,究竟該去哪兒做檢查……這些不遠百里千里擠進都市最好醫院的患者,就像巨流裡爬在樹葉上的螞蟻,拖著危重的病體,抱著最大的希望,感受著最深的無助……這是過去異地患者到北上廣就醫的真實寫照。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有35.76%的異地就醫患者流入上海、北京,佔外地就醫人數近四成,其中上海流入18.93%,北京流入16.83%。

以北京為例,作為全國的醫療中心和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高度聚集地,長期以來對外地病人有強勁的吸附能力,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北京城市人口和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

“北京市的醫療資源承擔了影響全國的問題,這是北京市醫療服務當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大問題,必然會造成北京市的醫療資源顯得緊張。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後,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提高,北京市本地的醫療服務需求在上升,不管疑難也好,普通也罷,都願意到一些有經驗,有水平,有能力的大醫院就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也就隨之凸顯。”曾經長期擔任北京市三甲醫院院長的曹連元教授表示。

過去,提起北京同仁醫院,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同仁醫院的眼科和耳鼻喉科全國有名,緊接著的第二反應是這家醫院“一號難求”,掛號、住院難上加難,沒個熟人甭想看上病。掛號難、住院難一直是困擾同仁醫院的“兩大頑疾”——徹夜排隊只為一號;眼科住院患者等床一等就是好幾個月甚至半年是常事。

日前,記者來到北京同仁醫院,可能因全院嚴格限制人流總量,沒有看到排長隊現象,但從掛號情況來看,門診量變化不大,大部分科室號全部掛滿,普通醫生的號需要兩三天後才有,專家號7-10天左右。雖然人很多,但是秩序絲毫不亂,前幾年患者凌晨四點就到醫院掛號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

地處北京西二環外的北京兒童醫院,號稱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兒科醫院。記者看到,該院門診樓前也沒有排長隊現象。

北京互聯網診療將迎來大變局?

北京兒童醫院

記者看到,就醫患者需要先在線上或門診樓外完成初篩後才能進到北京兒童醫院門診大廳,這點首都兒研所的情況也如出一轍,現場井然有序。

北京兒童醫院一位就診患者告訴記者:“開通線上診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以前複診都需要趕早高峰過來就診,一上午的時間就耽誤了。”

北京互聯網診療將迎來大變局?

曹連元介紹,北京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加強,對我們的醫療服務影響很大, 一是提高了醫院管理的科學性,二是能夠有效的改進醫療法規的落實,三是能夠減緩醫療資源和醫療需求之間的巨大矛盾。事實上,這些年來,在推行各類醫聯體合作和非急診全面預約的持續作用下,這幾年已經有序了,互聯網醫療顯然是提供了便利,未來互聯網醫療還能否有更大的作為,還需要時間檢驗。

外地來京就醫患者更方便

北京共有60多家三甲醫院,在全國百強醫院排名中,北京佔到23家,居全國之首,年門診量高達兩億多人次,其中 1/3 是外地來京就醫患者。

“大醫院擁有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場地和最高水平的醫生,儘管在醫院管理、醫療效率等方面可能並非最優,但高度集中的醫療資源使得患者只有在大型三甲醫院才能夠獲取最優質、最可靠的醫療服務,從診療行為的選擇上無可厚非。”在談及外地患者異地就醫背後的深層原因時,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專家蔡江南曾表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迅猛。“互聯網+”可能是破冰低成本醫改困境、解決傳統醫療服務中“看病難”“三長一短”等問題的重要渠道。

2018年9月25日,北京醫院舉辦北京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儀式,此舉是北京醫院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的重要舉措,也是北京醫院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由北京醫院的專家團隊為患者提供健康諮詢、就診諮詢、慢病隨訪等服務,醫患雙方通過手機實現圖文問診,隨時隨地一對一交流互動,提供醫療、健康、用藥等全方位的專業指導,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

“我們醫院上線的互聯網診療總體來說,家長的反饋不錯,因為他們覺得方便了很多,尤其在特殊時期,外地的家長來不了北京,但他們又需要看化驗結果、開藥,現在通過線上就能解決。醫生也更方便了,比如對於慢性病病人,有了線上診療方式後,我們就可以讓其按時複診,並能給予相應的指導。整體而言,互聯網診療對醫療安全和患者病情的管理非常有好處。”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助理、門診部主任趙成松介紹。

作為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北京協和醫院面臨“全國人民上協和”的巨大需求,京外患者及初診患者較多。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北京協和醫院全年門診量達到369.8萬人次,日均門診量1.5至1.7萬人次,是一般市級三甲醫院的5至6倍。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北京協和醫院自主研發的手機App上線,提供預約掛號功能,截至2016年底,App總註冊量已超過103.5萬,累計預約掛號量達119.7萬人次,對外號源池App掛號佔比超過70%。極大方便了外地患者。

“受疫情影響,外地就醫患者有明顯減少,主要是因為外地戶口過來需要隔離14天,現場掛號需要在醫院門口篩查14天內是否都在北京。但要看急診,外地來京人員在京觀察兩天後即可以就診,如看普通門診,需要等隔離完後才可以去。”北京協和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外地就醫患者依然存在,只是數量少了許多,隨著陸續一些省市恢復交通,外地就醫人數也在逐漸增加,主要因為同仁醫院的技術是剛需,真的有需要即便是隔離期也得來。”北京同仁醫院相關工作人員說到。

慢病複診獲醫保支持

2020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3月2日,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健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過往制約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堵點,特別是3月2日發佈的支持互聯網醫療接入醫保政策,可稱之為互聯網醫療行業中的“里程碑事件”。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許多患者在診療上出現了一些不方便、不便捷、拿不到藥的情況,對於患者的特殊需求, 《指導意見》提出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准設置互聯網醫院或批准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按照自願原則,與統籌地區醫保經辦機構簽訂補充協議後,其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複診服務可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鑫在4月17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通報,為確保慢病患者不因開藥問題反覆奔走醫院,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市醫保局與市衛健委協調聯動、同步推進,啟動互聯網診療定價、報銷及網上結算工作,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送藥上門服務,並將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互聯網診療複診服務納入醫保,保證參保人員醫療質量和就醫安全。

北京兒童醫院此次開通的“在線複診+在線處方+藥品配送”功能經過前期試運行,可適用於病情平穩的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患者,即在北京兒童醫院相應科室規定的時段內有門診就診記錄的患兒。如果是以前沒在北京兒童醫院看過病的首診患者,或者急危重症患者、疑難病患者,暫無法使用互聯網診療服務。

在正式開通之前,北京兒童醫院的互聯網診療已經通過資質審核,並試運行了一個月。北京兒童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李豫川介紹,這些患兒1-3個月內在北京兒童醫院相關科室有過診療記錄。“互聯網診療有一個大前提,針對的是複診病人。經過初診或前幾次就診後,我們再次看到這個病人時,一定知道病人的問題在哪裡、隱患在哪裡,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麼,其實我們是有一些預案的。”李豫川說。

互聯網診療同樣要求實名制,需要嚴格核對掛號和就診信息。李豫川介紹:“線上和線下診療是相結合的,有些病人只適合到醫院就診,如急危重症病人。另外,一些複雜查體的功能評估,線上暫時沒有辦法完成。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就診模式,既方便患者就診,又能保證醫療安全。如果我們在視頻問診過程當中發現患者有新的病情變化,甚至出現急危重症情況,我們會告知其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首批上線科室為內分泌遺傳代謝科、風溼免疫科、心臟內科、過敏反應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皮膚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方便到醫院就診的部分科室複診患者可以通過視頻問診。院方表示,疫情結束後,這項技術會繼續推廣,方便患者就醫。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