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以愛的名義活成了一場目送。你在乎孩子的平庸嗎?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各行各業入職都需要考證,成為父母是不需要考證的。
如何正面積極的接受孩子的不優秀,甚至是平庸,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孩子怎樣對待學習取決於父母,怎樣對待生活的態度。
4月16日,一位15歲的少年跳樓輕生了。他在跳樓的時候對父親大聲的說了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活了”,然後就縱身跳下了七樓,他僅僅只有15歲,是經歷了什麼才會用這樣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花季般的生命。
據他的鄰居們介紹,少年成績並不差,德智體美都發展的很優秀,也比較聽父母的話,鄰居們紛紛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都誇他是個乖娃娃,就是這樣一個乖娃娃,從七樓跳了下去。
當120趕到現場對他進行暫時地搶救,他恢復意識以後,忍著全身劇烈疼痛的說道: 我不想再讀書了,話剛落音,便又昏迷了過去。
我不想再讀書了,短短的幾個字,包含了對學習的厭惡,少年每天承受著學習高強度的壓力,身心疲憊。在煎熬中無奈的選擇結束生命。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曾經有一位高三學生從學校的高樓跳下,當場身亡,他留下一句話,我就是不想再讀書了,也是同樣的一句話,高三的學生是拼成績接受高強度學習訓練的階段,也是離大學最後的一個坎,過了這個坎,也許就沒有那麼累了。
這個男孩子在臨走時,給父母留了一封信,他說:爸爸媽媽我走了,我的死跟別人沒有關係,我就是不想再讀書了。
據他的父母介紹這個男孩的成績十分的優異,總是保持在年級前五名,就是因為一次考試考砸了,成績一下掉到了20名後,他的父母批評了她,孩子平時不愛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因為父母的不理解。內心很崩潰,一時沒想開才選擇了結束生命。
中國人口宣教中心發佈的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調研報告顯示,超過80%的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長的打罵。初高中生考試焦慮狀況更嚴重,女生的考試焦慮水平顯著高於男生。孩子考試焦慮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過度的期待。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活成了一場目送。我們都是平凡人,也許平庸才是人生的常態,不優秀又怎樣,孩子的健康快樂才是重點。
這裡有一位父親關於孩子平庸的採訪。
你能接受他未來生活可能是平庸的嗎?
可以,因為我也很平庸啊,平庸也是一種偉大,平凡也是一種真實,平庸也是一種幸福。平庸的幸福可能是很多人追求不到的幸福啊,平安就好了,他過他想要的生活就可以了,不要給他太大的壓力,他長成什麼樣子,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我們都是能夠接受的。
面對孩子的平庸父親表現的很從容。只要孩子心裡健康幸福快樂!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便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有愛又溫暖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即使什麼也不會,每天也會過的很快樂。
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腦海中依舊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意識。
科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的智商相差不大,天才和白痴也僅僅只佔1%。
這說明,人們在成功的階梯上走向頂端的概率,其實是一樣的。
或許平庸瑣碎才是常態,幸福只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有一對父母,他們很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孩子從小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悉心的教導,什麼都看得比較開。
經常對孩子說:“我不在乎你是否平庸,我只在乎你是否開心快樂”。
有一天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親戚的聚會,在聚會中孩子頻頻佔了下風,父母也只是笑笑而過,但心裡卻很不是滋味,看看誰誰誰那孩子又會彈琴,學習成績又好,他爸那個嘴都撇到天上去了。
這個時候孩子一臉茫然的看著父母,說了一句:“媽媽我要吃漢堡”,此刻父母暴跳如雷,再也不能淡定,拉著孩子出去了。
也許父母眼中的快樂是隨時能在親戚面前劈個叉,彎個腰能給他們長臉吧。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
嗯……不能。
接受孩子的平庸是在孩子平安快樂的基礎上能夠努力奮鬥,努力學習。
知識就是財富,窮人改變命運的直接途徑便是教育。在普通的家庭中,這仍是一句至理名言。
我記得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過。
我讓我家孩子用功讀書,好好學習,不是為了跟其他人比成績,是為了讓我家孩子長大了,有選擇的權利,選一個有意義的,有時間的工作。
你覺得你的工作有意義,你就會有成就感,你覺得你的工作不霸佔你的時間,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加尊嚴就是快樂。
這段話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話了,在過去的年代,也許還有用,但再00年代和10年代用處不大。
在這個物質豐裕的時代,充滿各種誘惑。
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快樂而又主動的學習。
有個五歲的泰國小男孩,他不想上學,怎麼勸都沒用,於是她媽媽就請了一天假,帶他去街上撿垃圾賣錢。
她帶著兒子一邊走一邊撿塑料瓶,一共走了大約2.2km,最後撿到了2公斤塑料品。男孩把撿來的瓶子,按照廢品收購的市場價賣給媽媽,賣了人民幣4角錢。
回家的時候,孩子太累了。
孩子說:“我們可以坐公車嗎?”
媽媽說:“坐公車要十泰銖你有錢嗎?”
孩子回答說:“沒有”。
媽媽說:“那我們就必須找到更多的瓶子來賺取更多的錢。”
沒辦法,他只好跟著媽媽繼續趕路,這個時候看到了冰淇淋店。
男孩接著又提出另一個要求,我要吃冰淇淋。
媽媽說:“冰淇淋要5泰銖,我們的錢夠嗎?”
他再次沮喪的說:“不,我不想要它了。”
又走了一段路之後,到了餐廳門口。
孩子說:“媽媽我想吃燕麥”。
媽媽說:“去買嗎,15泰銖”
孩子說:“媽媽我的錢不夠,我要回家”。
媽媽說:“累了”
孩子告訴媽媽:“好累,好熱,我想回家,”
媽媽問他:“那麼,你想像這樣工作,還是去學校。”
疲憊的男孩大聲宣稱:“我想上學”。
小男孩懂得了賺錢不易,更懂得上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兒子不想上學,媽媽並沒有打罵,通過撿垃圾的事情,讓孩子經歷痛苦和疲憊,瞭解一切來之不易。
從而引導孩子努力學習,媽媽陪孩子一起去撿垃圾,並無半點的氣憤。
孩子也能感受來自媽媽的陪伴,無論經歷什麼,父母都是孩子的堅實後盾。
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首先你自己就得成為什麼樣的人!
優秀的父母都懂得以身作則,
與孩子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