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戰爭?

歷史知事


1949年3月17日,經黨中央毛主席指示,以第十八兵團領導機關為基礎,組成太原前線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徐向前,副司令周士第,以及羅瑞卿、陳漫遠、胡耀邦等,統一領導各部隊。

楊得志、楊成武即率十九、二十兵團西進參加會戰,40萬大軍雲集山西,兵臨太原城下。閻錫山見大勢已去,藉口所謂商討“和談“大事,孤身乘飛機逃往南京。

閻錫山在太原的防禦重點為城垣外圍陣地。各範圍內分為5個戰區,投入兵力13個師,炮兵營共900門火炮,總兵力為6個軍、17個師,約7,2萬人。

徐向前用於攻打太原的兵力為十八、十九、二十兵團,晉中部隊,一野第七軍,四野炮一師,共25人,火炮為1300餘門。此役不論在數量上,素質上,人民解放軍己佔絕對優勢。

根據敵我情勢,,總前委決心以插入分割戰法,徹底掃清外圍後立即總攻破城。

此時,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於3月28日到達太原前線,接替病中的徐向前指揮作戰。4月20日凌晨2時,到達各攻擊地域的各兵團從四面八方向太原突擊。22日晚,掃清了城垣外的全部守敵,城垣暴露在進攻戰士的面前。

24日清晨5時30分,彭德懷一聲令下,1300門大炮按預定的26個突破口,同時開炮轟擊。一發發炮彈傾瀉到城垣上,炸得濃煙滾滾,磚石橫飛,人仰馬翻。

一個多小時的炮火準備後,城垣被打開了12個大缺口,為步兵開闢了通路,銳不可擋的我軍將士破城而入,橫掃殲敵。活捉戰犯孫楚、王靖國及師以上軍官43人。梁化之在地下室裡服毒後點火自焚。

閻錫山統治山西太原38年,最終被趕出了山西。






周勇華2


看到已經有人列舉解放戰爭時期的太原戰役,為了避免重複,我就來說說抗戰時期的太原保衛戰吧。

1937年11月初,因為晉東娘子關失守,忻口守軍紛紛南撤,按照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計劃,部分忻口守軍退到太原,應該繼續加入“依城野戰”。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認為不應該單純守城拼消耗,率部退往晉南。保衛太原的任務最終落到了傅作義第35軍的肩膀上。


(抗日名將傅作義)

傅作義在北伐戰爭時曾經長久堅守河北涿州,幾次擊退張作霖奉軍進攻,被譽為“守城名將”,閻錫山十分希望傅作義能夠再創奇蹟,但比起北伐那會,抗戰的時空條件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想要守住太原談何容易。儘管局勢嚴峻,傅作義依然答應勉為其難。

(閻錫山字跡)

11月6日,日軍第5師團開始攻城,混成第15旅團、第20師團一部、昔陽支隊、萱島支隊等部陸續加入。7日,第35軍城外部隊撤入城內,日軍集中重炮壓制國軍火力,在東北城角炸開一個缺口,隨即蜂擁而上。第35軍官兵奮勇還擊,展開白刃大戰,好不容易把日軍擊退至城外。戰鬥間隙,傅作義盤點人數,戰力人員只剩下2000餘人。



(山西戰場上的日軍機械化部隊)

8日,太原保衛戰鬥更為慘烈,東、西兩面城牆被日軍轟開缺口十餘處,掩蔽部、彈藥洞悉數毀壞。傍晚,日軍千餘人從東北城角突入市區,國軍憑藉街道建築步步為營,19時左右,第35軍司令部周圍據點先後失守,傅作義除了特務連外己無兵可調,只得下令棄城突圍。


(日軍佔領下的太原)

太原保衛戰歷時三天,國軍參戰21921人,傷亡、失蹤加起來6700多人。日軍的傷亡統計包括外圍戰鬥,從11月3日至9日,戰死889人、戰傷2827人。比較數字來看,太原保衛戰雖然時間不長,而且失敗收場,但第35軍還是有效殺傷了大量日軍的,值得後人銘記。


馮傑


太原被稱為“四戰之地,攻守之場”,號稱“天下第一堅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著名戰役數不勝數,尤以徐向前元帥指揮的太原戰役最為著名。

徐向前元帥指揮的太原戰役是一場十分特別的戰役,在近代軍史十分罕見。

太原戰役基本情況

時間: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

地點:山西省太原市

參戰雙方:國民黨軍隊(晉綏軍團)、中國人民解放軍

結果:太原國軍守軍被全殲,太原解放

參戰兵力:國民黨軍隊12萬人,解放軍8萬—25萬人

傷亡情況:國民黨軍隊12萬人,解放軍4.5萬人

雙方指揮:國民黨軍隊閻錫山,解放軍徐向前

太原戰役的基本特點

太原戰役是兩個山西人的對決——閻錫山和徐向前,最終徐向前元帥以超強的戰鬥精神和卓越的指揮藝術,完勝山西老鄉閻錫山,解放太原。太原戰役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歷時特別長(8個多月)

一般認為,太原戰役自1948年10月5日開始,至1949年4月24日結束,持續時間6個月,但整個太原戰役經歷了“四停三打”的過程,加上中間的休整期,戰役時間長達8個月,幾乎等於三大戰略決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加起來的總時間長!

二、兩次建立前敵委員會

1948年10月,徐向前任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前敵委員會書記,周士第為副書記,徐向前、周士第、陳漫遠、胡邦為兵團前敵委員會委員,這個前敵委員會指揮了太原戰役的初期和中期戰役,當時包圍太原的解放軍兵力約8萬人,少於國軍的12萬人。

1949年3月,平津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命令向太原方面補充兵力,使得太原前線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25萬餘人,併成立太原前線司令部,徐向前任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為副司令員,羅瑞卿為副政委,陳漫遠為參謀長;同年4月3日,又組成以徐向前為書記,羅瑞卿、周士第為副書記,陳漫遠、楊得志、楊成武、李天煥等8人為委員的太原前線總前委,指揮太原戰役的後期戰役。

三、戰場竟有鬼子出沒

1945年8月,抗戰剛剛結束,閻錫山便與侵華日軍高層達成密謀,日本同意“寄存武力於中國”,把一些不甘失敗的日本軍人留在山西,幫助閻錫山訓練軍隊、指導構築工事,甚至直接編隊打內戰,這些日本人大概有8000人,被編為“陸軍暫編獨立第十總隊”,今村方策擔任總隊長。

歷史證明,無論是閻錫山,還是殘留的日本侵略者,都無法抵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這些鬼子兵在戰鬥中傷亡慘重,總隊長今村方策服毒自殺,最後70多人沒有自殺的勇氣,乖乖投降當了俘虜。這群出現在解放戰爭戰場上的鬼子兵,成了一幅奇特的歷史畫面。

三、戰鬥特別激烈,傷亡特別慘重

太原是閻錫山的老巢,閻錫山對此長期苦心經營,付出巨大心血,準備死守太原。

為了應對解放軍的進攻,閻錫山專門設立“碉堡建設局”,讓殘留在山西的日軍發揮善於構築工事的特長,指導幫助國軍憑險構築縱深防禦體系。太原城外,各種名目繁多的碉堡地堡多達5000多座,各種結構(從1層到5層不等的)、各種形狀(晶字形、倒品字形、圓形、方形,菱形,半月形、梅花形)、各種材質(磚碉,石碉、鋼筋混凝土碉)、各種類別(班碉、排碉、群碉、炮碉、伏地碉、殺傷碉)的碉堡地堡,看的人眼花繚亂(小日本洞挖坑的功夫不得不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島嶼戰,就吃盡了日本碉堡的苦頭)。

閻錫山叫囂要“血戰到底,死保太原”,並於1948年8月23日發出一封“未梗手令”稱:戰場倡議投降者殺;無命令後退者殺;主動放棄陣地者殺!

閻錫山的命令不是鬧著玩兒的,侍從參謀解兆義、步重炮團長肖利鋒、守碉司令郝志中、姜嘯林等數十名倒賣軍火、臨戰脫逃和作戰不力的軍官被就地槍殺,擺明了要殺一儆百。

守城戰中,防禦一方原本就佔據地利優勢,何況解放軍缺少足夠的攻城重武器,敵軍又破釜沉舟,負隅頑抗。這種情況下,太原戰役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城市攻堅戰。

1948年10月中旬的中期作戰中,解放軍突襲佔領牛駝寨陣地,敵軍不肯放棄,集中100多門山炮和榴彈炮對主陣地進行狂轟濫炸,一天之內發射1萬多發炮彈,致使陣地上彈坑遍佈,壕溝碉堡不復成形,地面鬆土盈尺。後來,敵軍發動瘋狂反撲,雙方反覆爭奪,陣地來回易手達十餘次之多,加上其他三座要塞爭奪戰,一戰便殲敵1萬餘人,我軍傷亡8500多人。

到了後期的圍攻太原城階段,戰鬥激烈程度更上一層。

太原城自古以來就是歷代統治者重點經營的城池,一向以城池堅固、城牆堅厚著稱,被稱為“天下第一堅城”。

閻錫山經營下的太原城牆周長24裡,城牆厚達15米,城牆上遍佈碉堡群等防禦工事,足以環繞全城,不留死角,其中防禦最嚴密的地段自牆頭而牆根,居然有7道火力網。

1949年4月20日,徐向前下令對太原發起總攻,22日肅清全部外圍據點,24日,太原城牆被大炮炸出十幾處突破口後,解放軍湧入城內,發動衝鋒,但敵軍仍不放棄抵抗,依靠房屋隱藏掩飾,與我軍在城內展開激烈的巷戰,經過4小時的浴血奮戰,終於攻克太原全城。

此前的3月29日,閻錫山已經乘坐飛機逃往南京,放棄了被他統治27年的山西。被同為山西人的徐向前打敗,不知閻錫山對這位山西老鄉有何評價?

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徐向前事後回憶說說,解放太原之戰是他一生中最受煎熬的一場戰役。

整個太原戰役過程中,徐向前元帥作為前線總指揮,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居功至偉。

徐向前制定了太原戰役的指導方針,即“圍困、瓦解、軍事打擊”。他把“圍困、瓦解”作為攻打太原的作戰方針,敢於通過少於敵人的兵力,長期圍城,逐步消耗敵人精力,不斷瓦解敵軍士氣,最後發起總攻,儘量減輕我軍損失。事實證明,這個方針是十分正確的。

太原解放後,大同守軍見大勢已去,接受我軍改編。至此,山西全省解放,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省長達38年的統治。偉大的太原戰役與三大戰役一起,成為解放戰爭重要轉折點之一,徐向前元帥的豐功偉績也永遠載入史冊。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古人說到太原的軍事地理環境,稱其為“四戰之地,攻守之場”,這是因其地理位置處於中原和草原銜接過渡地帶所決定的。太原最曠日持久的大戰,是發生在西晉時的晉陽保衛戰。這場令人心悸的戰爭持續了10年之久。

唐安史之亂時的太原保衛戰。至德二年(757年),叛軍首領史思明率兵10萬來攻太原,北都留守李光弼率5000兵馬禦敵。李光弼指揮軍民深溝高壘、堅固城防,並趕製10萬磚坯以備城壞之補。他還創制出拋石器,叛軍在巨大飛石砸擊下恐懼後退。李光弼從城內挖到城外,一直挖到敵人大營下方,一戰斃敵過萬。李光弼太原保衛戰的勝利,以少勝多、出奇制勝,為平定安史之亂、維護大唐疆域完整奠定了基礎,成為安史之亂8年中至關重要的一役。


平型關戰役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伏擊日軍輜重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高漲了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忻口戰役該戰役創殲敵超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娘子關戰役為中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太原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也是太原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