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一族始终逃不掉的“宿命”

“北漂:一个汉语词汇,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因这类特征:北漂即人在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这是度娘上给北漂这个特别族群的定义。


在我们的认知里,北京是首都,国际大都市。这里繁华、这里灯红酒绿;这里机会多,这里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一直秉持着这个理念,大城市的美好无时无刻的在脑海里萦绕。最终,毅然决然的来到北京成为千万北漂中的一员,开始自己的北漂人生。


北漂一族始终逃不掉的“宿命”

北漂的地点也是终点


记得2008年时有首歌曲--《北京欢迎你》。那年北京常住人口突破1600万,相当于一个荷兰的总人口。然后在未来的几年里北京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最高峰时2017年的北京常住人口达到2170.7万。之后北京的常住人口开始下降了,等到了2019年末常住人口是2153.6万。在这两年里北漂一族缩减了17.1万人,或许你觉得才17万人也不多。或许这只是北漂逃离北上广的开始。在这17.1万人中有的是自愿离开,也有被迫离开的。其中原由我想大家也应该都记得,毕竟在北京要租个正规一居室的成本是很高的。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能不能有归属感,首先看你有没有“家”的感觉。都说北京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让你的人生拥有很无限可能。但是对于绝大数普通人来说也就分哪几种可能也就是绝大多数北漂一族逃不掉的宿命:


有房还有户口


这一类绝对是北漂中的“人生赢家”,是处在北漂一族金字塔层级的,让人羡慕不已。这样在北京绝对是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更自信的融入北京这个大城市。不用担心房租无故上涨、不用担心未来小孩上学。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为自己、自己的家庭、为这个城市努力工作生活,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人生走上正轨。


有户口没有房


有户口没房的这类大部分应该是“高精尖”类的技术人才,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在学校是学霸,在社会是精英。通过学校的让自己变成北京的集体户口。有的是入职的单位有户口指标,通过努力工作让自己变成北京集体户口。最后终将面临好几百万的买房款,收入高的凑足首付买了房让自己变成了个人户,同时自己也背上了几百万贷款成了“负”翁,未来20~30年都要为银行打工。对于买不起房的人,这个集体户就成了一个“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最终只能放弃这个指标,一直在北京租房,在老家或是其他线城市买房,等结婚有小孩要上学了离开了北京却把自己的青春留给了北京。这个结果应该是最让人不甘心也是最可惜的。


北漂一族始终逃不掉的“宿命”

高峰时期的地铁


没户口有房


这类人群应该是中小企业的老板或是个体户做生意的居多。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命挣钱在北京买了房生活开始有了盼头,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等结婚有小孩发现小孩没法在北京上学,最后只能让小孩回家乡上学爷爷奶奶照看,与孩子分隔两地变成留守儿童,自己继续在北京工作。有实力的可能回选择让孩子在北京上私立学校,上完高中就直接出国留学。还有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把户口迁到北京周边的城市,然后在那里上学。这样与孩子不用离的太远,每周都能见到。


没户口没房


这类人群应该是所有北漂中最普遍的存在了。无法进入能解决户口的单位,更是没有能买得起北京房子的钱。打算着在北京努力工作几年攒个首付回家乡买个房结婚,最后在家乡找份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大概20几年后自己的孩子再走一遍自己年轻时候的北漂之路。这其实并没有歧视谁,因为这些都是现实的客观因素。并不是说他们不努力造成的这个结果,摆脱不了这个宿命。但现实是残酷的,可能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慢慢改变这一切,也包括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改变。


北漂一族始终逃不掉的“宿命”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年少轻狂的我们都坚信着我命由我不由天,当你经历的越多见的越多反而你就认命。不是自己失去拼搏的斗志,而是你成长了变得理性了。在我们在大城市一味努力拼搏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候是否忽略了我们身边一些美好的东西,陪伴父母与家人的天伦之乐。也不是只有在大城市立足就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开心。回忆下自己多久没有是发至内心的开心和开怀大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