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子更不还‖董元奔解岑参诗《函谷关歌》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子更不还‖董元奔解岑参诗《函谷关歌》

君不见函谷关, 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常不改。

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事不须关。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子更不还。

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常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子更不还‖董元奔解岑参诗《函谷关歌》

这首诗是岑参(717-769)的早期作品。

历史的沧桑,边塞的苍凉,与离别的慷慨之情交织在一起,是这首诗的鲜明特色,开启了岑参诗歌壮美的先声。残城断壁,当是千年征战之故;而悠悠古道上,千年空谷里,依然有满地白骨;当然,诗人还看到了烂漫的野花,成群的山鸟,诗的用语峭拔,色彩明亮。诗人一边述说着函谷关血雨腥风的历史,一边借着苍凉的边塞风光感慨历史的悠远,同时也使人想到远去了的血雨腥风会不会再来,实际上十数年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白马公孙,青牛老子,公孙龙“白马非马论”和老子弃官西归这两个典故给诗歌带来了两缕仙气。而郭丹的故事又把读书人建功立业的慷慨志向表达出来了。郭丹是东汉人,他前往关中谋取功名,临行前对乡里人说:“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岑参这是借用郭丹的故事表达自己决心在边疆取得战功以实现封妻荫子的梦想,这不仅是岑参也是盛唐时期一大批读书人带剑入塞以取军功的惯常做法。此诗虽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更具岑参诗歌的主要特色,却也算得上一首好诗。

前人写送别诗,诗题往往就是“送某某”,或“送某某往哪里”,此诗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把“送某某”作为副标题,另外设置主标题,这是岑参所首创,这样的标题读起来铿锵有力,这种做法后来为唐宋诗人所沿用。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子更不还‖董元奔解岑参诗《函谷关歌》


【说明】插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编辑:董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