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胡耀邦經常引用列寧的名言告誡廣大青年:“只有用人類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他自己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他反覆讀了多篇古文名篇以及唐詩宋詞,有些熟讀得能夠背誦。他堅持讀完了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王學文的《政治經濟學》。他為青少年樹立了長年手不釋卷、學習上永不滿足的榜樣。

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胡耀邦自己刻苦讀書,他要求廣大青年讀書就具有強大的號召力。他認為若要使我們祖國富強起來,還要跨過兩條大河,一條是貧困之河,一條是愚昧之河。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年人要涉過愚昧之河,自然應當注重讀書學習。所以,胡耀邦大力提倡青年人要讀書學習。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胡耀邦在題為《把我國青年引向最偉大的目標》報告中就提出了青年人要讀書學習的問題。

他分析說,當時我國青年大部分人還沒有擺脫文盲狀態,團中央要帶領青年實實在在地學習建設社會主義的本領,使我國青年不僅要具有共產主義的思想、堅強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要具有現代文化、技術、科學知識水平。他特別指出,青年團提高戰鬥力的關鍵是加強我們自己的學習。

他認為,青年團的同志雖然有熱情,工作積極,也聽黨的話,但年紀輕,鍛鍊少,經驗缺乏,思想往往存在著片面性,這是青年工作中經常產生缺點和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擺脫這個困境,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熟悉同本行有關的科學知識,因此要刻苦讀書。

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他深刻指出,“我們還沒有深刻了解,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是革命勝利以後青年最迫切的要求。現在這一代青年,是將來建設共產主義的中堅力量,如果現在不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那時便要遇到極大的困難”。

站在這樣一種高度,胡耀邦身體力行,大力在全團和廣大青年中提倡讀書學習之風。大家常常看到他緊張地工作,不倦地學習,辦公桌上放著書,從早到晚手不釋卷。在他的影響下,團中央機關的同志,刻苦讀書學習,蔚然成風。

1959年,他針對讀書之風被反掉的情況,在一次講話中說,從1956年起,讀書之風興了一下,但有缺點。如目的有問題,方法不對,沒同實際結合,要求過高。這都是在實際工作中出的問題,提倡讀書之風是正確的,後來一反,就連讀書之風也給反掉了,必須再來個大興讀書之風。

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他號召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即使到外地出差,胡耀邦都要帶一大批書,有空就讀;而且每到一地,他都要尋覓當地典籍,到新華書店選購自己所需要的書。他到岳陽視察,就到岳陽樓,重溫《岳陽樓記》,竟能一字不漏地將它背誦出來。在株洲酃縣(現改名炎陵縣)視察,路過炎帝陵,見陵廟已毀於火災,只剩斷瓦殘垣,他在這裡盤桓很久,說前人對我們中華民族始祖有這份感情、這樣能力建造這樣規模宏偉的殿宇,我們也應有這份感情、這份能力重修炎帝陵。當炎帝陵正在重建時,他揮筆寫下蒼勁飄逸的“炎帝神農氏之墓”7個大字。如今他的題詞刻在殿宇的石碑上,引來無數中外遊客駐足觀瞻。杭州會議上,毛主席講到哲學家,列舉了王充、範縝等人,其中還提到一個“傅奕”。胡耀邦回到湖南整理筆記準備傳達時,起先把這個“傅奕”當作了東漢的傅毅。但轉念一想,傅毅是文史學家,會不會另外還有個“傅毅”?他派人到省圖書館去查,查到了“傅奕”,他是隋唐時人,無神論者,毛主席講“傅奕”時,還放在王充之後,柳宗元之前,可見就是這個傅奕了。經過一番考證,弄清一個疑問,他非常高興,還特地給參加杭州會議的幾個朋友寫信,向大家做了介紹。

胡耀邦讀書廣泛又重視系統攻讀馬列著作。他從北京帶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卷卷地通讀,在湘潭縣楠竹山蹲點的時候,有幾天空閒,他安排來專門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那幾天他足不出戶,除進餐和午休之外,整天披著大衣圍著火盆,端坐不動,聚精會神,邊讀邊畫槓槓和做摘記。大家跟他開玩笑說,耀邦同志這樣坐下去,頭上要長草了。他感慨地說,光讀有什麼用?用不上還不是白讀?要求學以致用之情,溢於言表。事實上,他總是力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分析闡述事物,所以在新鮮感和理論色彩上,總有他獨到之處。

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胡耀邦十分注重從實際生活中、從生產實踐中學習。他思想敏銳,思考問題極為認真,記憶力驚人,遇到什麼新事物、新知識馬上捕捉和研究,加以吸收。有一次,一個學過農業的幹部談農業生產時,提到莊稼需要“微量元素”。這“微量元素”立即吸引了他,他詳細詢問這其中都包括些什麼,起什麼作用。當時沒有完全弄懂,回去又查了有關書籍,直到弄明白為止。在株洲醴陵,聽到彙報瓷器生產的“釉下彩”,他也饒有興趣地好一陣鑽研,把每個細節都問了個一清二楚。胡耀邦對團幹部讀書的要求,他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說:“要讀馬、恩、列、斯的全集,要讀四書五經,要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要讀完《二十四史》。這些書一共有5000萬字,即使一個人一天讀一萬字,要讀完這些書,至少也得14年。20多歲的幹部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到了40歲左右,可以成為一個學者了。”他就是這樣踐行的。

對於那些自己不學無術、卻反對別人讀書的“左”傾人物,他是不屑一顧的。1957年3月,他針對社會上出現的“左”的風氣,在一次講話中,他大聲疾呼:“有人說現在許多青年埋頭業務,不問政治,走‘白專道路’。我認為這話要加以分析,對所謂走‘白專道路’不要橫加指責。現在國內階級鬥爭矛盾已基本解決,今後更長的時期是同自然界作鬥爭,這就需要自然科學,需要業務知識。怎麼辦呢?我歸納為兩句話12個字:‘埋頭鑽研業務,抬頭瞭望政治’。”他幽默風趣的一席話,說得大家鬨堂大笑。

正因為胡耀邦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所以,他做報告、寫文章,一般不要秘書代筆,他講話富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講話談鋒犀利,不念稿子,隨口談來,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而且思想深刻,觀點鮮明,條理清晰。他講話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時而慷慨激昂,揮手振臂,聲音洪亮,如劈靂閃電,令人振聾發聵;時而心平氣和,幽默風趣,輕聲笑語,似和風細雨,使人如沐春風。古人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胡耀邦講話,常使人有這種感受。

1957年11月24日,胡耀邦在株洲主持召開中南五省(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共青團省委書記座談會後,向株洲市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共青團幹部做了一個題為《眼光遠大,堅決前進》的報告。他不要講稿,接連講了3個多小時,博得陣陣掌聲。講話中,他引經據典,幽默風趣,其中談到青年人要眼光遠大,要向前看,不要像申公豹那樣,被人家把頭割下來,向人求饒,結果把頭給安裝反了,成了永遠向後看的怪物。《封神演義》中的這則神話故事,被他講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令人在笑聲中受到教育。

胡耀邦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作為團中央第一書記,他時時關心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除了通過會議、文件、文章對全國部署各方面的工作以外,他本身就是一個出色的宣傳員、報告員。由於他知識淵博,講話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寓教育於風趣幽默之中,極富感染力,使聽者如沐春風,受到教育而又不感到壓抑。

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1958年9月底他出差南陽,一天,他到市郊著名的臥龍崗武侯祠參觀,祠內大殿前有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胡耀邦瞭解到,這副對聯是清朝咸豐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為調解諸葛亮出山前到底隱居在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這場爭論而寫的名聯。胡耀邦看了這副對聯對陪同人員說:“這副對聯很有意思,我來改一改好不好?”他沉思片刻,朗聲吟道:“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改出的對聯,不僅通俗易懂,有時代感,還賦予了全新內容,可謂化腐朽為神奇,大家齊聲誇讚改得好。

次日,給當地青年做報告時,講到幹革命要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無論是大事小事,一切聽從黨的安排,把工作做好。他說:“你們這裡有一個臥龍崗,那裡掛著一副對聯雲: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現在借過來我把它改一下贈給大家:‘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頓時全場活躍起來,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文學的享受。

節選自《從紅小鬼到總書記——胡耀邦》,有刪減。題目為編者所加。

青年讀書的榜樣:胡耀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