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多久,人類可以不再需要婚姻和愛情?

01

新生人口數量下降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就在前幾天,有媒體報道,預計2019年的新生兒數量為1100萬,預測數據比2018年出生人口數量少了400多萬。

再過多久,人類可以不再需要婚姻和愛情?


這也意味著,我們身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單身貴族或者丁克家庭。作為法律板塊的一個重要課題,婚姻制度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如果沒有專業人士解讀,我們其實並不知道基因嬰兒是什麼。當這種彷彿只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才出現的橋段實實在在地發生時,我們也不由得會設想,還有哪些文學作品中的預言會“成真”。

如果新生嬰兒不再需要父母,那愛情和婚姻是不是也變得多餘了呢?

有一本書給出過答案。

西方文學史留下了著名的反烏托邦三部曲:喬治·奧威爾的《1984》,扎米亞京的《我們》以及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今天要說的這本,就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小說的作者赫胥黎是英國近代作家,小說寫於1932年,也正是這部小說讓他名留青史。

《美麗新世界》中,作者預言了一個沒有愛情、婚姻、家庭的現代社會,時間是2532年。小說中的人類不再是從孃胎自然出生,而是在實驗室中由試管培育。

這裡像是天堂。人類的慾望可以隨時隨地得到滿足,也不用擔心生老病死,任何性愛都可以毫無顧忌地去做,而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聽起來還真像是一個“美麗新世界”。

但這裡同時也像是一個地獄,雖然人人安居樂業,但在人工培訓的過程中,性格已經被磨滅,成為嚴密科學控制下的一顆螺絲釘。這個社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阿爾法(α)”“貝塔(β)”“伽瑪(γ)”“德爾塔(δ)”“厄普西隆(ε)”,每個人在出生前都被選定,阿爾法是統治階層,而伽馬以下都是體力勞動者,最低等級的德爾塔甚至連智慧都不需要,直接被培育成“沒有智慧的人類”,乾的是最簡單的活兒,比如電梯管理員,只需要幫別人按以下電梯樓層就行。

最美妙的是,由於被過度洗腦,下層人民幾乎意識不到自己的處境其實很糟糕,他們大多熱愛自己的生活。

雖然沒有了家庭這個社會紐帶,但科學技術帶來的嚴密精準控制為這個社會提供了穩定的保障。作者在書中給出的就是這樣一個預言:在科技飛速發展下,會出現一個沒有愛情和婚姻的美麗新世界。

02

這樣的新世界會出現嗎?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非常火爆,標題是《女兒,我寧願你不結婚》,文章以一個父親的口吻講述了當代女性的情感危機,在種種亂象中,這位父親反而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結婚。

再過多久,人類可以不再需要婚姻和愛情?


而對愛情和婚姻的悲觀更多地反映在社會現狀上。早些年,日本的“御宅一族”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御宅族多為男性,他們喜歡遊戲,宅文化,生活中沒有愛情,也幾乎沒有異性。有一位40歲的御宅族甚至在家裡看了20多年的電視,一年都出不了一次門。

西方社會在這方面更是步子快過了腦袋,“不婚主義”“不愛主義”“契約婚姻”早已經在西方氾濫,儘管婚姻和家庭仍然是主流,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開始質疑它的重要性,並試圖證明“美麗新世界”是可以存在的。

再轉到中國來,報告顯示,我國適齡單身人口近2億,結婚率不斷下降的同時,離婚率還在不斷攀升,這些現象,似乎也有點“美麗新世界”的意思。

那麼,是不是我們以後就真的可能不再需要婚姻和愛情了?赫胥黎的那個美麗新世界難道會提前出現?

03

我們無需從法律角度解析,只說人性,就能窺見答案。

再過多久,人類可以不再需要婚姻和愛情?


婚姻制度在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但只要人性中追求愛和溫暖的種子存在,那愛情和婚姻就一定不會消失。從另一方面來說,靠科技來統治人類,本身是人們對技術大發展的一種擔憂,就算它會發生,也會與人類的本性相違最終會被限制和淘汰。例如曾經如火如荼的克隆技術,在人類的倫理道德面前,也已經被限制,基因嬰兒的肇始者也受到了輿論的強烈質疑和譴責,項目也已關停。

愛情並不會因為人類科技的發展而消失,相反,科技已經在造福人類的愛情。我們社會中遇到的種種婚姻、情感問題並沒有大過以前的任何一個時期。比如在封建社會中,包辦式婚姻、三妻四妾都很正常,對那時的女性來說,她們奢望的愛情自由和專一在今天或多或少都已經實現。

其實,小說《美麗新世界》也給出了答案。儘管作者在書中虛構了這樣一個社會,但他本身並不看好這樣一個“美麗新世界”。小說的主人公約翰和母親琳達是遊離於新世界之外的“蠻族”,和今天的人類沒有區別。在他們被人帶入新世界後,他們都欣喜若狂,以為自己來到了天堂。

但約翰的母親琳達很快因為吸食過量毒品死亡,約翰自己也無法完全這種沒有人性、沒有情感的美麗新世界,他對這個世界由熱愛變成了憎恨,並最終自縊身亡。

所謂的美麗新世界,似乎並沒有那麼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