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在整理重读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今天重温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就用头条搜索引擎查阅一些资料,结果就查到了下面一段文字,让我在崇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时候不由得对范文澜先生肃然起敬。下面就把这段文字分享给朋友们。

范文澜(1893—1969)是著名历史学家,是一位集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素质于一身的学者。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中共党员。他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延安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累计印数达数百万册,在当代中国史学界和学术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1945年冬季离开延安赴晋冀鲁豫解放区,1946年4月抵达,不久担任北方大学校长。同年10月20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沁园春译文》。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历史学家范文澜所作的这篇白话译文,更不知道在范文澜的鼓励下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曲谱。笔者只知道,毛泽东的咏雪词在1945年11月被传抄发表以后,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柳亚子、郭沫若,在延安的黄齐生,晋察冀解放区的邓拓,山东解放区的陈毅,苏北解放区的蒋锡金(作家、编辑)等人,或以诗词唱和,或挥笔为文,衷心赞颂、正面阐释了毛词。前几年,笔者从一本名为《翰墨春秋》的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中,见到引录的范文澜《沁园春译文》一段文字。此后,笔者到处查找范的这篇译文的全文,未能如愿。直至2001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位学者家中作客,才得悉了范的这篇译文发表的具体日期和处所。于是,按此线索,几经周折,终于从某图书馆尘封的库房里,找到了那张刊载范文澜译文的报纸。范文澜(1893—1969)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共党员。他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延安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累计印数达数百万册,在当代中国史学界和学术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1945年冬季离开延安赴晋冀鲁豫解放区,1946年4月抵达,不久担任北方大学(北方大学与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合并,建立了华北大学现在的中国人民大与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合并,建立了华北大学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同年10月20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沁园春译文》。在该文中,他把毛泽东的咏雪词译成白话文如下:这是北方的风景啊!千里万里的大地,被冰封住了,大雪飘飘的落着。老远望去,长城里边和外边,只是一片空旷;黄河高高低低,波浪滚滚的河水,一下子冻结不流了。一条一条的大山,好像白蛇在舞蹈;一块一块的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大山高原,都在跳动,要和老天比一比谁高。等到晴天,看鲜红的太阳照起来,像个美女抹着胭脂,披着白衣,格外的美妙。中国国土这样的好,引起无数英雄争着要。可惜那到胜利的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武功虽然很大,对文化的贡献却嫌少。名震欧亚的成吉思汗,只懂得骑马射箭打胜仗这些人都过去了,算算谁是真英雄,还得看今朝。

范文澜在译文的前面,写有一段小序,扼要阐明了他对毛泽东咏雪词的认识和评价,并且说明把这首词译成白话文的缘由。小序全文如下:这是毛泽东用沁园春调子,咏雪景的一首词。气魄的雄健奇伟,辞句的深切精妙,不止是苏(东坡)辛(稼轩)低头,定评为词中第一首,就是三百篇以下各体歌诗中如大雅大明篇,汉高帝的大风歌,魏武帝的短歌行,宋太祖的日出诗,公推为著名雄篇,但与本篇较长短,不免尚有逊色。因为毛主席的气魄,表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四万万人民的力量,不是创立一个朝代的封建皇帝所能比拟,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气魄。我怂恿周沛然同志制成歌谱,沛然同志细心的制成了,我请他高歌三遍,在响亮的歌声里,好像望见了我们光辉的救星,伟大的导师,立在西北第一高峰上,指挥四万万人民大军,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汪精卫之徒,展开大战斗,敌人一个一个的倒下去,我身似飞,我喜欲狂。我希望沛然同志提着琴,到处去传播这首歌,沛然同志要求我把原词译成通俗文字,以便广大群众容易领会,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笔不停挥的写下来。自然,我的学力不可能恰当地传出原词的精神,所有错误,请允许我慢慢改正。这篇热情洋溢的小序,首先对毛泽东咏雪词作了十分精当的评价,指出该词的显著特点是:“气魄的雄健奇伟,辞句的深切精妙”。这14个字,画龙点睛,鞭辟入里,高度概括。小序着重对词作者的气魄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说这种气魄,“表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四万万人民的力量,不是创立一个朝代的封建皇帝所能比拟的”。这就把咏雪词所表达的人民性明白无误地点出来了。正因为这首词具有先进的思想性以及高超的艺术性,所以,“不止是苏(东坡)辛(稼轩)低头,定评为词中第一首,就是三百篇以下各体歌诗中”的“著名雄篇”,若“与本篇较长短,不免尚有逊色”。范文澜关于毛泽东咏雪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的这一判断,同诗人柳亚子大约一年前对该词的评论极为相似。历史学家范文澜对咏雪词这种古典形式的文学作品发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写出漂亮的白话译文和颇具文采的小序,绝不是偶然的。这除了他的政治眼光之外,还在于他是一位集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素质于一身的学者。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他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出版的诸多学术著作中,就有《文心雕龙讲疏》、《中国文学史》、《文心雕龙注》等文学理论著作。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撰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一反以往史学教材多用文言文写作的传统,采用口语文体,行文造句独具风格,讲究文采,尽洗“八股”的积习,读来引人入胜。这也是该书畅销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读《沁园春译文》,可以再一次体会到范文澜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与范文澜文章同时发表的那首曲谱,就是范文澜文章中提到的周沛然(笔名劳舟)所创作的曲谱。这是毛泽东诗词的早期曲谱之一。大约从1940年起,一首由王承骏(久鸣)谱曲的《长征》,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为人传唱。周沛然为毛泽东咏雪词谱写的歌曲,是继《长征》之后出现的第二首毛泽东诗词歌曲。这一曲谱的最大特点是平易流畅,曲调简朴,节奏平稳、单纯,能使广大群众容易学唱。尽管现在看来它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将毛泽东咏雪词原作中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评点,以及只有人民群众才能掌握祖国命运的思想,用音乐语言表

达得较为得体。这一歌曲,在我国解放战争期间曾流传于华北各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被收入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毛泽东诗词歌曲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59年9月第一版),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首作为歌词的咏雪词,与毛泽东的原作对照,有一处不同,即多了一个字(“引起”的“起”字)。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下面是用头条搜索引擎查阅的范文澜老先生的介绍;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芸台,后改字仲澐(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中国历史学家。

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预科,翌年进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国学名师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等人,并常聆听鲁迅讲碑帖、金石学,当时曾以继承乾嘉训诂考据之学为己任。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曾一度任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1918年春,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夏,往河南汲县省立中学授课。1922年任天津南开学校国文教员,后兼南开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文论名著和国学要略。1925年,应顾颉刚之约,加入文化团体朴社;在天津出版《文心雕龙讲疏》一书,博得梁启超等人的好评。同年,五卅运动爆发,他参加了天津各界反帝大游行。此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并改写白话文。翌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讲师。1932年10月出任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次年10月任该院院长。 [1]

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其中《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

下面我重温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作者: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一次对发现并重推《沁园春、雪》的伯乐范文澜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恩他在革命的摇篮时期,为中国革命的鼓与呼!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要懂得更多的内容,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重读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缅怀感恩伯乐范文澜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