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保本保息理财产品退出历史舞台

资管新规落地已经一年半了,我发现在这段时间中除了业内人士,投资者对这种重磅新规似乎一点反应都没有,仍旧要解答各种“为什么没有保本保息”这类问题。


其中问的最多的就是“这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挺好的怎么就不卖了呢?”这类问题,所以本期就跟大家聊聊为什么保本保息要退出历史舞台。


保本保息卖的好好的怎么就不卖了?


是因为国家不让卖。


为什么不让卖?


刚兑扭曲了风险定价

资本是逐利的,各种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比高到畸形,从而吸引了大量资金购买。据研报统计2012年-2018年期间各类金融资产平均年化收益,P2P最高12.5%、其次是万得全A指数10.7%、信托7.7%、沪深300有6.7%、上证综指和银行理财均为5%、AAA级城投债4.3%、余额宝3.8%、国债最低2.9%。


资产的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影响最大的是信用风险。


国债由于国家信用背书,一般国债收益率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率。然而由于刚兑的存在,部分收益率高于国债的金融资产也变成了事实上的无风险资产


畸形的风险定价模型阻碍了股权融资

刚兑的存在推高了无风险收益率,从而直接推高了资产必要收益率,以P2P的收益为例,资产必要收益率即使不算上风险溢价都达到了12.5%,而股票等股权产品显然无法满足。


所以投资者更偏向于投资P2P、信托、银行理财等债权产品而不是如股票等股权产品,股市持续吸引力下降。


也正是因为风险定价一直扭曲,股权融资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我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是银行,前五大银行均为国有,国家信用支持再加上银行承诺保本保息,大量闲置资金进入银行,而银行信贷又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因此股权融资举步维艰,2018年社融占比仅3%。


实业发展是主调


金融改革核心是为发展股权融资,助力实业产业结构升级。

2018年股权融资在我国社融存量中的占比只有3%,目前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期,国家各项政策直指实业发展,高端消费和先进制造业也在升级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离不开股权融资的配合,目前的债务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急需改变。


一方面我国债务融资规模已接近临界值,实体经济部门宏观杠杆率248.8%,在稳杠杆大背景下不可能再通过大幅举债来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需要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金,因为从贷款能力上来说,传统的工业企业有资产可以用来抵押,而新兴产业大多是轻资产,无法通过抵押从银行获得足额贷款。而从银行角度来说,银行也偏向于选择规模大运营稳定的企业放贷,但新兴企业普遍规模小前期运营也不够稳定无法产生令银行满意的稳定现金流,银行没有理由承担额外风险为这类企业房款。


截至2016年末,我国银行贷款比例中投向小微企业的占比仅为32%,而正是这些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70%以上发明专利、60%以上GDP和50%以上的税收,以之前的融资结构来看显然新兴产业是后娘养的。


结论

综上所述,打破刚兑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融资结构升级、发展实业的必经之路。


对于投资者来打破刚兑是否意味着投资更难了?是否银行理财、信托、私募债权等固定收益产品要大面积违约了?


我们下期再揭晓。


这里是MoneyPlan,如果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助,请关注加转发,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