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與包粽子還有端午大餐 兒時端午節最快樂的記憶

“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糯米糰,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呀,阿媽帶我去睇龍船…”每當聽到兒童唱起這一首童謠,一身雞皮疙瘩油然而起,思緒瞬間回到小時候快樂的時光。當年我們幾個小夥伴也是唱著這首童謠長大的。這首童謠,也在反映著故鄉的端午風俗,如果沒有賽龍舟和糯米粽,就不是端午節了。

賽龍舟與包粽子還有端午大餐 兒時端午節最快樂的記憶

說起粽子,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走遍大江南北,吃過很多類型的粽子,但是都沒有家鄉的好吃,粽子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雖然每年都能吃到媽媽包的粽子,但是依然不能忘記小時候那種味道,糯米的黏呼呼,各種軟糯的餡料被豬油潤滑著,又非常爽滑,非常可口。

賽龍舟與包粽子還有端午大餐 兒時端午節最快樂的記憶

我們這邊的粽子,整體不算大個,但是對於江浙滬那邊的五香粽來說,一個頂3個了。但是這邊的餡料比較豐富,糯米不多,我們這邊習慣用五花肉,江南豆,芋頭,花生,硼砂等,有時候也會直接使用鹼砂,記得小時候也用火灰(草木灰)過濾出水後,再浸泡糯米,我們這邊也叫灰水棕。

有一段插曲,永遠都不會忘記,媽媽知道我愛啃脆骨,只吃有瘦肉,很少肥肉的粽子,五花肉上很少脆骨,媽媽每次包粽子的時候,很早就起來,只為買到有一段脆骨的五花肉。在包粽子的時候,有脆骨和全是瘦肉的粽子,都會做好標記,並且知道我的胃不大,粽子都會包小一點,專門給我吃,小時候吃的既是端午節的粽子,也是滿滿的愛。

賽龍舟與包粽子還有端午大餐 兒時端午節最快樂的記憶

梧州地處三江交匯,每年6月份,都是發洪水的時候,水資源十分豐富,這邊水鄉人家非常多,臨江的村鎮,都會組織自己的龍舟隊,這也是端午最盛大的節日之一,每次划龍舟,都有20支左右的隊伍參加,江面上除了龍舟,後面還會跟著非常多的漁船和其他船隻,整個江面上千舟勁發,伴隨著彼此起伏的鑼鼓聲,鞭炮聲,那種壯觀的場面,好像是像閱艦式一樣,熱鬧非凡。

賽龍舟與包粽子還有端午大餐 兒時端午節最快樂的記憶

防洪堤上,站滿了人,觀看賽龍舟。防洪堤上的欄杆很高,我們小時候只能通過欄杆的縫隙看,跟爸爸出來看龍舟,我們看不到外面的話,爸爸總是把我們托起來,半個身子跨過欄杆,讓我們能夠看得清楚,雖然那時候不是很重,但是長時間託著,也會是非常累的,現在自己有小孩了,才知道一直抱著是有多麼累,但是爸爸從來沒有放下來過。

賽龍舟與包粽子還有端午大餐 兒時端午節最快樂的記憶

每逢端午節,都是一個大節日,我們稱為五月五,一般都是殺雞拜神,還要供奉上粽子,來祈禱即將到來的夏季豐收,因此,端午節也有大餐吃,對於小時候物質貧乏的我們,是相當期待的。雞肉,粽子,豬肉等等,可以做出一大桌子的菜,非常豐盛。吃完飯,鄰居之間還會相互送幾個粽子,因為每家每戶的做法不一樣,也算是相互切磋,相互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