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靖宇陵园

今年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殉国八十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英雄。


一、

生活在这小城里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无数次走进这座陵园,那尊高大的雕像,那覆盖着绿色琉璃瓦的一座座神圣的殿堂,那些挺拔的青松,以及那个伟大的灵魂,都已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今天又一次来到这里,同以往一样,肃然、悲惋、崇敬、震撼种种情愫交织着撞击心灵,仿佛重临一次脱胎换骨的冶炼和洗心革面的陶涤。

这里的主人,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叫杨靖宇。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一九二七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七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东北工作,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直至一九四0年二月二十三日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壮烈牺牲。

二、

走进一间间展室,仿佛走进了杨靖宇血火交织的一生。重读他的一生,同以往一样,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他对信仰的忠诚。他是一位信仰坚定、宁死不屈的大英雄。

一个共产党员,信仰是否坚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鉴别;对党是否忠诚,在严刑拷打面前可以检验;对事业是否矢志不移,在生死抉择之时可以认定。这三种考验,杨靖宇都经历过。

一九二三年夏,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在这里他接触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从这所学校毕业之后,他参与和组织了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农民秋收起义,创建了确山农民革命军和四望山根据地。一九二七年六月六日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党的时候,正是革命处于低潮之时,此前,国民党反动派刚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严酷的形势面前,人们谈红色变,有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员叛变投敌或者退党逃离,而杨靖宇恰恰在此时选择加入共产党,足见其对党的认识之深刻、信念之坚定。

一九二九年七月,中央委派杨靖宇赴东北工作,化名张贯一,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他为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上任不久,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逮捕,敌人在他的住处搜出了红旗和传单,判断他可能是满洲共产党的头目,对他严刑拷打,用皮鞭抽、坐老虎橙、灌辣椒水、灌凉水等等酷刑全都用上了,逼他说出党的秘密,杨靖宇坚贞不屈,矢口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他坚称自己不认字,那些传单是买药时包药用的,不知道那上边写的是什么。日本警察没有确凿证据,最后不得不以“违反治安法”为由,把他引渡给中国抚顺县公安局。最后,他虽然被判了一年六个月徒刑,但保守住了党的秘密。

表现杨靖宇信仰坚定的最有力明证,就是他在生死关头的毫不动摇与视死如归。一九四0年二月二十三日,是杨靖宇生命的最后一天。此时,他身边的战友,有些在他的掩护下早已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有的已经壮烈牺牲,他的两名警卫员也都牺牲了。现在他只身一人,左臂有伤,而且已经好几天没吃到食物了,饿的实在受不了时,他只能用树皮和从棉衣上掏出来的棉絮充饥,敌人的围剿已让他陷入绝境。上午十时,他看到保安村民赵廷喜等人上山砍柴,他给了他们一些钱,请他们给买点吃的东西。赵廷喜劝他说:“我看还是投降吧,日本人不杀投降的人”。杨靖宇平静的说:“都投降了,还叫中国吗?”在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民族的存亡。他明白此时的处境,不投降绝无生还可能,但他宁死不屈,绝不投降。这才是真正伟大的民族英雄,也只有这样的英雄,才堪称民族的脊梁。

三、

在陵园的那些展室中,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文字,把杨靖宇高大的形象,一点点的丰满起来,我看到的他除了信仰坚定之外,还是一位心胸宽广、眼界高远的大战略家。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的局面十分复杂,许多仁人志士揭竿而起,奋起抵抗日寇的侵略,建立了许多抗日组织和团体,但各自为战,缺乏联系和配合,难以形成合力,很难发挥出整体抗战的威力,急需有宽广胸怀和远见卓识的战略家来整合抗日力量,统一抗日组织的意志和行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杨靖宇奉满州省委的指示,作为省委的巡视员,到南满地区的磐石、海龙检查工作,从此更名为杨靖宇。

杨靖宇到达磐石之后,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磐石县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军力弱小,只有几十人,军心还不稳,甚至不敢打出抗日义勇军的旗号,只能像土匪“山林队”那样“抱山头”,报出了“五洋”的名号。杨靖宇敏锐的觉得这样不行,我们共产党必须旗帜鲜明的抗日,不能偷偷摸摸的打着土匪的旗号去抗日,这样我们无法宣传和组织群众,也不利于团结和争取一切反日的力量共同抗日。

于是,他首先组织召开磐石县的党组织会议,统一党内思想,说服大家敢于亮出共产党抗日的大旗,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经过努力,党内的思想统一了,会后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正式打出了共产党武装抗日的大旗。不久又根据省委的决定,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十八日,在南满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这一过程,充分的表现出杨靖宇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

杨靖宇了解到磐石县的大小山林队有十几支,大的上千人,小的几十人,如果把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将是一股了不起的力量。于是他不计前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一家一家的到各山林队去做说服争取工作。

他首先去做曾与共产党游击队合作过的常占山林队的工作。常占是贫苦农民出身,因生活所迫上山成为劫富济贫、打家劫舍的土匪,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抗日,率领部下参加了磐石的共产党游击队。后因党的领导人在处理复杂关系时过于简单,产生误会,率队脱离了游击队。杨靖宇单枪匹马去找常占,到那就被常占派人绑了起来。他面不改色,积极的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讲了中国人在民族危亡关头要枪口一致对外的道理,也坦承我们在工作上的不足和错误。在他真诚和细致的说服引导下,常占终于回心转意,重新接受我党的领导,参加到抗日队伍中来。

对于许多土匪山林队而言,光靠说服教育不行,还必须用行动去感召他们。磐石境内,有一伙300多人的土匪山林队,头目叫田麟,过去曾与游击队有过摩擦,打伤过游击队的人。在一次与日伪邵本良所部的作战中被包围,渐渐不支,形势十分危急。杨靖宇听说后,不计前嫌,率队前去救援,打垮了敌人,解救了田麟的队伍。田麟非常感激,待要去感谢杨靖宇时,发现杨靖宇已率部追击逃敌远去,未能见到。但他从此下定决心跟随共产党抗日,最终带着三百多人的队伍,参加了杨靖宇的抗日联军。像田麟队的这种情况,在抗联中还有许多,他们都是被杨靖宇和共产党的真诚所打动,最终加入到抗联的队伍中来的。

经过艰苦的努力,杨靖宇他们先后争取到十七支抗日队伍组成抗日联合军,一九三四年正月初八在濛江县城墙砬子召开了抗日联合军成立大会,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军总司令部,一致推举杨靖宇任总司令,并发表了抗日宣言。抗日联合军的建立,杨靖宇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表现出了一个卓越战略家的宽广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四、

过去我对杨靖宇和抗联的了解,更多的是他们对敌斗争的艰苦卓绝和流血牺牲的悲壮惨烈,而对他们的军事成就知道较少,这一次走进靖宇陵园,我着重于这方面的了解。为此,除了参观展览,我又特意找到曾在陵园工作过的老战友王国祥,请他为我找来了更多的抗联资料研读。细读那些材料使我发现,杨靖宇率领抗联一路军与日寇进行的长期作战,不是我一直以为的那种没有希望的悲情苦斗和毫无章法的决死拼杀,而是一场充满了军事智慧和战争艺术的灵活机动精彩绝伦的武装斗争。他们非常能打,打了许多漂亮仗,消灭了大量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创造出许多精典战例。这场英勇卓绝的战争表明,杨靖宇是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卓越的大军事家。

在杨靖宇指挥抗联将士创造的诸多精典战例中,打三源浦和凉水河子之战是他巧妙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的精彩范例。一九三三年九月,抗联一军独立师建立后,杨靖宇率领师部保安连和三团八、九连南下,他们的目标是打击伪满军邵本良部。邵本良原为土匪,被东北军收编后任命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率队投靠日寇,被任命为少将旅长,所部装备精良,战力强悍,是日本人镇压抗日力量的急先锋,作恶多端。杨靖宇率部首先拿他开刀,就是要灭其嚣张气焰,提振抗日队伍的信心,为死难同胞报仇。

为保证首战必胜,杨靖宇进行了缜密谋划,决定采取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拔掉邵旅的两个重要据点。于是,他们首先挥兵包围了凉水河子镇,这里是邵旅的后勤基地,邵本良接到消息后,急忙率200多名骑兵,从柳河紧急驰援一百多里前去解围。杨靖宇侦知邵旅来援后,挥兵西进,乘守敌空虚之际直捣三源浦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歼了三源浦的一个连守敌,烧毁了敌军营房,捣毁了敌警察署和伪满铁路工程局,活捉了日本缉查局长。当邵本良带人赶到三源浦时,未见抗联踪迹。趁着敌人面对被烧毁的军营发呆之际,杨靖宇又带领抗联将士重新包围凉水河子,很快又歼灭了一个连的守敌,缴获大量军需物资,之后绝尘而去。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精彩巧妙,让邵本良连抗联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被歼数百人,堪称经典。

杨靖宇带领抗联一军,打的最多也最令人称道的是伏击战。他们一次次巧妙运用伏击战术,一口一口的吃掉了邵旅,击毙了邵旅的日军顾问英俊志雄,击伤敌旅长邵本良,致其逃回后被日军软禁并处死;他们用伏击战,将日军派往满军的顾问南云少将活捉,并打死了十三名日军,还俘虏了二十名日军;还是用伏击战全歼了索旅精锐的三十二团。

所谓索旅,系日伪混成旅,旅长索景清,凶残成性,杀人如麻,其属下三十二团为该旅主力,号称“皇军剿匪之花”,有1500余人,班长以上全由日军担任,是日伪军中之精锐。为了打击抗联,1938年夏,日军急调该团进驻辑安,限令其十日内消灭杨靖宇。敌团长日本人大渠派出两个连组成先锋营进驻双岔河。杨靖宇决定首先歼灭该营,他使出了一招妙计,令侦察员把便携式电话机接到敌人电话线上,用日语命令敌先锋营:“团部明日向双岔河开拔,令你营到六道沟接应。"次日凌晨,杨靖宇率部在敌必经之路五道沟设伏,待敌先锋营走进伏击圈时突然开火,一举将其歼灭。接着又同样用伏击战法,彻底歼灭了敌32团主力,击毙了敌团长大渠。这一连环伏击作战,妙招迭出,让敌人的“皇军剿匪之花"彻底凋落。

杨靖宇对伏击战的研究可谓炉火纯青,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对敌情的侦察和判断、伏击时机的把握、伏击地域的选择、作战方式的设计、作战过程的掌控、以及快打快撤的节奏,都处置得精准严密、恰到好处,为我军伏击作战的历史添写了精彩的一页。

除了打点和伏击之外,在作战中最能反映杨靖宇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还是突围战。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抗联经常要面对数倍乃至十几倍敌人的围攻。在部队陷入敌人包围之时,杨靖宇每每表现出一个卓越军事指挥员的大智大勇和沉着冷静,他准确判断敌情,巧妙指挥部队突围,一次次成功的化险为夷带出部队。

1933年未,日伪军两千多人把杨靖宇率领的抗联将士包围于驻地,白天杨靖宇率部与敌激战,晚上,乘敌进攻暂停之际,组织部队抓紧时间吃饭休息,积蓄体力准备突围。他冷静分析敌人的兵力部署,准确判断出敌人的薄弱部位。午夜,带领部队悄无声息的连翻几个山头,来到恨虎头营地,取出事先藏在这里的日军服装让部队换上,化装成日军直奔敌军防线。走进敌营地,化装成日军大尉的抗联战士用日语喊出日军小队长,大声命令敌人集合,待敌慌乱的集合到开阔地时,杨靖宇下令部队猛烈开火,将敌全部击毙,而后率部成功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待敌援军赶来后,抗联早已没了踪影。抗联一路军的部队,在杨靖宇的率领下,无数次成功的从敌人包围中突出,粉碎了日军一次次消灭抗联的妄想。

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敢打敢拼,大量消灭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战略上有效的牵制了敌人。

走出靖宇陵园,我的心里充满了崇敬,我为我们这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出了杨靖宇这样的大英雄而感到庆幸。是他们在民族将被黑暗吞噬之时,保留了一份火种,点亮了民族希望的灯;是他们在民族命悬一线之时,保留了一份勇气,让一个民族的骨气和血性永存;是他们在我们需要与邪恶博杀之时,保留下一份战斗的智慧,让我们抵御外侮的方略丰盈;是他们在民族的尊严被外人践踏之时,为整个民族赢得了一份尊重,甚至是敌人的尊重,从而让世界明白这个民族不可战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黯淡无光。他们的精神超越时代、超越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