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12月11日16時36分,數只戴勝鳥在我市廣安小區的花園裡跳躍,歡唱。看到這一幕,張金榮趕緊端起相機,把鏡頭對準它們。其中一隻落在休閒長椅靠背上,豎起扇形的羽冠,偏頭瞧著鏡頭,然後撲打下翅膀,衝向藍藍的天空。伴隨著一陣快門聲,那鳥兒的靚影定格在鏡頭裡。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對於74歲的退休老人張金榮來說,拍鳥並沒有多少“經濟效益”,但只要拍到滿意的照片,和同行交流一番,把這份“美”分享給大家,她就知足了。在她的鏡頭下,不僅有越發豐富的鳥類,邯鄲生態環境的改善也正被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

戴勝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夜鷺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斑鶇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翠鳥


從愛攝影到鍾情拍鳥

年輕的時候,張金榮自稱從沒有認真關注過鳥。作為一個忙碌的上班族,她在郵電局從事了十幾年的會計工作,習慣在辦公桌前與算盤、表格和數據打交道。

退休後,張金榮決定找一個新的愛好,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我就想找一種既能鍛鍊身體又能活動腦子的事幹。”

在朋友的推薦下,攝影成了她的最佳選擇。做每件事都特別專注的張金榮,花費2萬餘元購買了專業的攝影器材,並經常約上幾個攝影愛好者找地方拍攝人物、風景之類的照片。

但年齡的增長、不會開車、有關節炎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張金榮的出行範圍,她只能在城市裡取景拍攝。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朋友圈裡看到別人拍攝的城市裡各種鳥的照片,“它們那靈動的眼神、鮮豔的羽毛、優美的動作,讓我看了特別快樂。”她認為,“良禽擇木而棲”,正是因為城市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才引來越來越多的飛鳥,讓家園充滿生機和詩意。她決定試一試拍鳥。

“第一次拍鳥感覺就是壯觀!”張金榮記得,那是2018年秋季的一天早晨,她和20多個攝影愛好者站在南湖岸邊,支起三腳架,一齊把“長槍短炮”對準湖心。不久,掠水低飛的蒼鷺、展翅欲翔的大雁、撲翅爭鳴的野鴨……它們成群結隊、乍來乍往,就像漫天的流星一樣,令她沉醉其中,忘了歸路。

那次難忘的經歷,讓張金榮開始鍾情於拍鳥,從此一發不可收。只要有時間,她就背上拍鳥“四件套”——單反相機、長焦鏡頭、三腳架和馬紮,騎著電動自行車到龍湖、南湖、叢臺公園等處拍鳥。

在拍鳥之初,張金榮對鳥類的瞭解甚少,曾錯把戴勝當成啄木鳥。愛上拍鳥後,她拍到不認識的鳥,就反覆向有經驗的師傅請教,或通過網絡搜索相關知識。她逐漸發現,邯鄲市區的鳥一年四季都有變化,特別是春、秋兩季,大批候鳥前來休憩、覓食,鳥類品種格外豐富。幾年下來,她熟悉了20多種鳥,不但能準確叫出鳥名,還能說出這些鳥的特徵、習性和保護級別等相關知識。

窗前邂逅“白頭翁”

“我前兩年只在市內各公園拍鳥。”張金榮說,除了麻雀,她開始不相信小區裡能拍到特別的鳥。但今年初她在窗前和“白頭翁”的邂逅,讓她改變了這種看法。

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間,人們都居家儘量避免外出,張金榮的拍鳥習慣受到一定影響。為了打發時光,她便在涼臺上種了許多花草。2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她到涼臺上澆花,結果聽到窗外傳來清脆的鳥鳴聲。本以為是窗外那棵黑棗樹引來了麻雀,可仔細一瞧,她驚喜地發現是兩隻“白頭翁”。它們時而振翅跳躍、時而一唱一和,彷彿一對戀人在她窗前互對情歌。張金榮趕緊用相機拍攝下那難得的瞬間。

不久,張金榮發現窗外經常是蔚藍的天空明淨如洗,潔白的雲朵千姿百態,大地更是新綠初上,萬木吐翠。在這樣的好天氣、好環境裡,戴勝、斑鳩、北紅尾鴝等五彩斑斕的各類鳥兒頻繁光顧她的小區。從那時起,她經常能在樓前黑棗樹上和小區花園裡拍攝到鳥兒們嬉戲、求偶、啄食等動作的照片。拍到滿意的照片,她會配以說明文,而後在抖音、微信朋友圈裡分享給網友。看過她拍的照片,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她給大家的單調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

也是從這次邂逅“白頭翁”後,她更加關注起小區裡的鳥。

蒼鷺與白鷺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白頭翁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北紅尾鴝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斑鳩

斑鳩、戴勝、“藍翡翠”……飛近尋常百姓家

白頭翁


小區裡拍鳥

張金榮生活的小區,位於我市滏東大街和人民路交叉口附近,西有龍湖公園,南有成片的樹林。現在,該區域成為她拍鳥的“寶地”。

“小區有棵黑棗樹,一到冬天,前來覓食的小鳥絡繹不絕。”她說,“為了拍鳥,我經常蹲守在樹下個把小時。”

到目前為止,張金榮在小區拍攝的鳥有20多種,既有麻雀、喜鵲、斑鳩等“老戶”,也有藍翡翠、黃鶺鴒、伯勞等“新戶”。

“小區裡拍鳥要順光走。”張金榮說,“逆光走,鳥會先看見你,它就會躲,這樣能看到的鳥肯定就不太多。順光走,鳥看不清你,但你能很清楚地看見鳥,拍攝效果會比較好。”

據張金榮觀察,小區觀鳥的時間也很有講究。“在我們小區,觀鳥的黃金季節是春季,春季最佳時間是早上,越早越好。”張金榮記得,今年在小區拍攝的第一張“白頭翁”照片,就是初春的早上。

到了秋冬季節,由於溫度低,鳥兒活躍度下降,“像現在這種遷徙季末期,要想拍到鳥,就需要蹲守更長的時間。”張金榮說。

它們是見證生態變遷的“精靈”

張金榮熱衷於在城市拍鳥,她也留意到鳥類種群數量的變化。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張金榮用鏡頭記錄到的鳥類品種從幾種、10餘種直至目前的20餘種,她感受到身邊鳥類的種群和數量在增加。

“身邊的鳥多了,我的一些朋友在涼臺經常投放一些生蟲的小米、大米等糧食喂鳥。此舉過去只能引來成群的麻雀,現在斑鳩、白頭翁等難得一見的鳥也常來做客了。”張金榮覺得,小區裡鳥類種群和數量之所以不斷增加,除了與她拍攝經驗的提升有關,更主要的是得益於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

最近,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市園林局等相關部門瞭解到的情況,似乎印證了張金榮的說法。近三年來,我市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了邯西生態示範區,重點打造了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沁河生態文化示範區、園博園等生態修復的亮點工程。為了編織城市綠色生態廊道,我市相關部門在市域內高鐵、高速、國省幹道和各類公路兩側進行林帶綠化提升,並打造了滏陽河、沁河等河流兩岸的生態景觀廊道。在構建森林生態圈方面,我市主城區和各縣(市、區)周邊建設了115個精品遊園。全市每年營造林都在52萬畝以上,目前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400萬畝以上,我市的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末的27.7%提高到了2019年底的34.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9平方米。

從事鳥類研究工作七年之久的市園林局動物園籌建處工作人員杜輝分析,吸引鳥類在城市裡停留的,主要是城市裡有可為鳥類提供補給的覓食地和生存環境。“鳥類對一個地區環境的改善與否最為敏感,近年來我市在改善生態環境上做出了一系列努力,鳥類種群和數量的逐步增加,也說明了我市的整體生態環境在不斷提升。”

而對已經堅持在市區裡拍鳥3年且依然樂此不疲的張金榮來說,她期待越來越多的鳥類停留在我們的城市裡。為此,她覺得自己有責任為鳥兒去守護這片家門口的棲息地。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自覺保護鳥類,讓它們願意且能夠在城市裡和人類和諧共處。

“真正美好的城市,應該不僅是人類的家園,也應該是鳥兒們的樂園,因為它們是見證城市生態變遷的‘精靈’。”張金榮說。

邯報融媒體記者劉昆(本文圖片由張金榮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