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如果說感謝,確實要感謝電影。

沒有電影,也就沒有我的今天。除了是閒暇時間最好的陪伴,電影,也真真切切帶給了我太多快樂與感動的瞬間。並且,讓我因為電影,有了如今的小小成績,也認識了更多、喜歡電影的你們。

說再多感謝的話,其實也都是空話。

所以,還是想做點實事。也是這幾年,我和一群一直在做的一些事情。那就是,以我們的各種平臺,和大家的小小人脈和影響力,去發現,並宣傳過去一年,那些優秀的新人華語影片,以及那些最值得鼓勵、最有創新精神的青年導演作品。

這其中,有些導演可能還沒那麼有名,有些作品可能還比較獨立,然而,越是這樣,越應該被發現、被關注。因為,有他們,華語電影,才可能有更好的未來。

是的,新一年的:第四屆“迷影精神賞”又一次正式啟動了。

沒想到,這麼快,迷影精神賞就已經辦了三屆。原本只是我和幾個喜歡電影的影評人朋友,一起做的一個小事,卻也漸漸有了一些影響力。而在今年,更是有港、臺、內地達二十多位影評人與策展人、選片人一起參與進來。

而前三年,我們分別把獎項頒給了畢贛的《路邊野餐》、張大磊的《八月》以及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那麼,今年又會是誰呢?

我們也很好奇。

還是一開始的設想,在這個一切都講票房,講市場的時代。我們希望,仍然有這麼一個小小的活動,來關注電影本身、關注影迷本身。去幫助那些沒那麼多投資、也沒什麼市場的青年導演作品,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瞭解他們。

這個活動的魅力,不僅是最終的那個獎。每年,我們都會提名10部優秀的華語影片,而被我們提名的影片,其實同樣是我們希望推薦給大家,讓大家可以瞭解並熟悉的。

而相比以往,今年我們更希望將推薦落實下去,在可能的情況下,將10部提名影片真的帶給大家,以迷影精神賞衍生放映的形式,讓更多人關注的到這些影片。

而在全體評委的投票和討論之後,第四屆“迷影精神賞”的十部推薦影片也正式出爐。而在本月下旬的時候,我們還會在這十部推薦影片中,挑選一部影片,作為“

迷影精神賞”大獎得主,授予導演1895元人民幣(電影的誕生年),作為一種象徵去鼓勵青年導演展開獨立的創作和風格上的探索。

接下來,就看看,今年十部推薦影片吧

《誰先愛上他的》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徐譽庭 / 許智彥

主演: 邱澤 / 陳如山 / 謝盈萱 / 黃聖球 / 周洺甫

評委推薦語演員張譯):

這是個試圖用玩笑分解仇恨的故事,媽媽,兒子,情人,因為一份保險金展開了一場戰爭,把彼此的世界攪得雞飛狗跳。

從片名出場,到鏡頭轉場,處處都透著玩世不恭的意味,讓人笑著走進人物的困境,卻在最柔軟的時刻給人轟然一擊,而這一切都由演員精準細膩的表演牽動,回過神來才發現這劇本處處是精妙的鋪墊,它不是逼著人去“原諒”,而是真正地讓曾被生活傷害過的人開心。

《過春天》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白雪

主演: 黃堯 / 孫陽 / 湯加文 / 倪虹潔 / 江美儀

評委推薦語(影評人衛西諦):

少見如此將文藝片與類型片融合恰當的新人作品。充滿了青春的迷惘與活力。少女心事與社會議題竟然相扣緊鍥。並且帶著觀眾進入了前所罕見的香港一角。

《旺扎的雨靴》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拉華加

主演: 周拉多傑

評委推薦語(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

《旺扎的雨靴》改編自才朗東主的同名短篇小說,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新生代導演拉華加首次執導,其恩師萬瑪才旦導演擔任本片的監製,而在此之前,拉華加還曾擔任過《塔洛》的執行導演。

同時,影片的攝影師呂松野,曾憑藉《塔洛》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提名,《旺扎的雨靴》雖不再採用黑白攝影,景深依舊完美,虛實焦轉化流暢,冷靜平穩地將客觀世界還原。

有人說,在這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伊朗電影的質感,有和《小鞋子》一樣的童心趣味,也有像阿巴斯電影《生生長流》那般的細節與溫暖。導演的誠摯與純粹,通過一個以孩子視角和客觀視角交叉打造的兒童故事,讓我們重新體驗到孩童時期的簡單快樂,主人公旺扎的小心思與穿插的成人世界爭吵相比,孩子的世界更顯單純與無畏。

《過昭關》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霍猛

主演: 楊太義

評委推薦語(影評人,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策展顧問,上海國際電影節審片人小韓):

一部生活氣息濃郁的中國鄉村公路片;一部從人生況味中鋪展出中國鄉村地域風貌變遷的現實主義作品;一部探討生與死等終極命題的哲學觀電影。

導演用人文視野與細膩筆觸,把其對生命的思考和寓意建構在影片中,在看似平淡但內薀豐滿的自然生命狀態中傳遞著人情溫度。

《郊區的鳥》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仇晟

主演: 黃璐 / 李淳 / 龔子涵

評委推薦語

影評人、製片人虞曉毅):

《郊區的鳥》是2018年內地最受矚目的藝術電影之一,影片以天真的消失隱喻當下的社會政治現實,又對這種隱喻進行了極富詩意和充滿導演意識的呈現。

童年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並置不是一一對應,而是以極其自由的方式穿行,擁有賦格曲般的奇妙美感。非線形的時間,反覆呼應的各類動機,細膩幽微的少年情感,極其出色的小演員表演,4:3的畫幅和致敬洪尚秀的zoom鏡頭……所有這一切,構築出一部迷影意味濃烈的新導演處女作,年輕的導演仇晟和製片人鯨書完成了一個小小的奇蹟,《郊區的鳥》是2018年無法忽略的影像存在。

《好友》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楊平道

編劇: 楊平道

評委推薦語(策展人、製片人吳覺人):

《好友》如同雲霧遮掩下的一頭奇獸,藏頭露尾,卻有著一種囫圇吞的吸引力。

手持的鏡頭穿梭在山水之間,將嶺南豐富的地貌煉製成一件件的法器,圈禁截取出一段段似是而非的時光。紀錄式的筆觸夯實了在地的文化風貌,在那之上張羅起一種化外之地的散漫,讓“出走”與“留守”超脫於現實政治的調度,直達源於“此地此時”的精神意志。

在霧靄裊繞間,影片拉伸出由小及大,由實及虛的張力。小而實處是對人與人之間距離的精密稱量,大而虛處是迷霧中若隱若現的龐大身影,或是歷史,或是過去,或是記憶,或是臆夢。

《四個春天》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陸慶屹

主演: 陸運坤 / 李桂賢

評委推薦語(策展人楊洋):

這是今年最值得被中國大眾看到的、關於普通中國人與他們普通生活的真實影像。

導演和他的家人告訴我們,除去控訴和隱忍,還有另外一種姿態去應對生而為人的種種苦難,溫柔、溫暖、詩意、雋永,無往不前,如同春天到來之後,冰雪必將被融化為溪流,去滋養大地和萬物的生長。導演從最原生的家庭私影像出發,隨著時光的流逝,他攝影機的鏡頭也由隨意而天真地記錄轉向客觀且剋制地拍攝,然而鏡頭後的凝視始終暗湧著最真摯的情感。

對迷影精神的實踐可以是出於對電影的愛與信仰,將生活處處活成電影,更可以是把對生活與人世間萬物的愛與敬畏吟唱成一首首影像之詩。從這個角度看,《四個春天》可能也是今年最具“迷影精神”的一部電影。

《大象席地而坐》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胡波

主演: 彭昱暢 / 章宇 / 王玉雯 / 李從喜 / 董向榮 / 王檸 / 趙燕國彰 / 朱顏曼滋 / 凌正輝 / 王超北 / 王雪洋

評委推薦語(策展人、製片人謝萌):

青年導演胡波在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中,將生活在中國北方蕭瑟小城四位主人公一天中的命運起伏,如絃樂四重奏般交織演繹。

近四小時的片長、圍繞核心人物的單場調度和手持長鏡頭跟拍、以及演員高完成度的表演,釋放出被失落、無奈、憤怒包裹的個體,驚人的生命能量。這能量並非僅僅是面對冷漠社會的個體反抗,它最終指向了尋求自我解救的存在主義困境。滿洲里席地而坐的大象,到底帶來希望還是毀滅——這是電影裡也是真實生活中,胡波這位天才作者留下的生命之謎。

《馴馬》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古濤

主演: 鼕鼕

評委推薦語(策展人、選片人水怪):

導演古濤通過攝像機對身邊友人極致的貼近,展示了主人翁在時代浪潮呼嘯間的傷感與無措,且觀眾跟隨著導演能共通著這樣的情緒。在鼕鼕這樣一位有著偏執性格,而立之年仍對社會普遍甚至唯一信仰—賺錢帶有牴觸和抗拒色彩的主人公面前,任何佛系或是喪氣都像是大都會青年的一種撒嬌。

《柔情史》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去推薦這些優秀的華語片

導演: 楊明明

主演: 耐安 / 張獻民 / 楊明明 / 李勤勤 / 黃衛

片長: 117分鐘

評委推薦語(影評人LOOK):

並不是女性導演執導的電影必然有女性視點。所謂女性主體性的建立當然有賴於創作者的思考與勇氣。

《柔情史》的鏡頭對準女性的臉龐與身體,毫無閃躲不堪與不忍之處,銀幕世界完全是女性主體的自我投射,不帶任何男性審美的目光。與之對照的男性身體,更是充滿了女性的目光注視。這是我的選擇,我的主張。

灑脫,散漫忽而又靈動跳躍的節奏既是人物心理世界的投射又為人物關係的展開提供了多重潛在可能。本是充滿陽剛父權氣質的北京胡同異乎尋常地閃現柔情與嫵媚的空間氣質。一部縱情肆意,犀利動人的女性主義電影。

以上,就是我們第四屆迷影精神賞提名,或者說是推薦的十部華語青年導演影片。因為提名數目有限,確實錯過了很多同樣很有潛質的作品,包括《我不是藥神》這種口碑票房佳作,因為已經非常成功了,實在無需我們的提名幫忙宣傳了,我們也想把名額,留給了更需要支持的影片,希望你們理解。

順便呢,也介紹下我們今年迷影精神賞的評委名單,相比去年,今年又新增了五名評委,其中三名為女性評委,一名香港評委,一名臺灣評委,也是想稍微豐富下評委名單的構成。

這五人分別是:

1、聞天祥 臺灣知名影評人、金馬獎執行長

2、賈選凝 臺大政治系學博士候選人,在香港媒體工作多年。影評人。關注文化研究及港臺區域研究。

3、蘇七七 影評人,出版影評集《聲色現場》《幻境中相逢》等

4、楊洋 百老匯電影中心助理總監,曾參與創辦北京酷兒影展、北京女性影展,且擔任山一國際女性影展藝術顧問。62屆柏林電影節“Teddy Award“評委,還曾參與布魯塞爾國際女性影展、比利時中國電影展、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北京獨立影展、韓國首爾國際女性影展等多個國內外電影展的節目策劃和選片工作。

5、水怪 資深電影從業者、選片人、獨立策展人

而之前的評委還包括:

今年輪值評委會主席 :衛西諦:電影策劃,影評人。先後在《看電影》等數十家刊物撰寫專欄,出版十餘部電影書籍。先後擔任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中國獨立影像展、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馬獎、平遙國際電影展等多個影展獎項的選片人與評委。”

評委:

magasa,電影媒體人,影評人,曾參與國內外多個電影節和獎項的評審與選片工作,合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

吳覺人,製片人、選片人、策展人,歷任上海電影博物館首席策展人、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區主管、第52屆臺灣金馬獎初選評審、第54屆臺灣金馬獎復、決選評審,《睜眼入眠》(製作中)、《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製作中)製片人。

小韓,影評人,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策展顧問,上海國際電影節審片人,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海外特約作者,譯有《韓國電影史》、《韓國電影100選》等。

桃桃林林,影評人,“桃桃淘電影”“桃桃觀影團”運營者,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委,上海國際電影節審片人,香港亞洲電影節亞洲新導演獎評審。

LOOK,影評人,《虹膜》內容總監,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FIRST青年電影展複審評委。

奇愛博士,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學者,公眾號“幕味兒”運營者,兼任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著有《幕味:重訪影史與策展實踐》等。

妖靈妖,影評人,電影101工作室、《數碼娛樂DVD導刊》聯合創辦人,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策展顧問、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顧問、金馬獎評審,著有《等待電影的日子》等。

蔡劍平,影評人,選片人,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顧問,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策展顧問。致力於中日電影交流。

韓松落,作家、影評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委,曾為多家媒體撰寫專欄,著有影評集《為了報仇看電影》系列五種,及隨筆集《我口袋裡的星辰如沙礫》《竊美記》等。

張譯,中國著名男演員,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第八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第八屆中國話劇金獅獎表演獎獲得者。代表作電影《親愛的》《追兇者也》《山河故人》《繡春刀·修羅戰場》,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士兵突擊》等。著有故事集《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

大旗虎皮,影評人、學者,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曾參與北京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華語青年影像論壇等電影展映活動的選片工作,主編有“新迷影叢書”,著有《迷影文化史》、《目光的倫理》等。

虞曉毅,製片人,曾任《南方都市報》娛樂新聞部副主任,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委會秘書長,先鋒光芒影展藝術總監,曾參與《華語電影》系列叢書等電影書籍的主編及撰稿,對兩岸三地的華語片有長期持續的關注。

謝萌:策展人、製片人、海外發行及製片公司赤角Rediance創辦人。曾任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電影策展人;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哥本哈根紀錄片電影節、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視與聽》雜誌影史百佳紀錄片推薦人;擔任製片人的電影包括《東北虎》和《輕鬆+愉快》等。

賽人,著名影評人,被網友稱為“最毒舌的影評人”,著有影評集《與光同塵》。

另外,評獎活動與頒獎計劃於本月下旬舉辦。首先,感謝高端定製影院品牌——華誼兄弟電影匯為我們提供了評委集中看片評審的場地支持,如果有其他個人、組織或品牌想要參與進來,讓活動變得更有影響力,也可以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剩下的,就是等我們的消息吧,也希望,迷影精神賞提名和推薦的影片,以後能被更多影迷看到。更希望這一批潛力的年輕導演,在未來的日子,可以更加優秀,有更多好的作品帶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