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作者把薛宝钗比作杨玉环,是在突出爬灰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作者把薛宝钗比作杨玉环,是在突出爬灰

我们看《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会,脸红起来,便冷笑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这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作者不注意写出来的呢?不是。看《红楼梦》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红楼梦》的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正话反说,骂人从不带脏字,标准的北京人。本章节的标题是“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突出的是一个“雅”字,这就是作者的创作特点:一笔从不写一家之言,背面傅粉。充分地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古文化功底。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作者把薛宝钗比作杨玉环,是在突出爬灰

文本中说,老太太贾母让姊妹们制作点灯谜,好在元宵节上热闹热闹。于是李纨便带着姊妹们还真的编了几个“雅”的灯谜。而宝钗却提建议说:“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看到了吧,标题是“雅”,这突然话锋一转,“俗”的就来了。宝钗于是就有了一个,念道: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我们且不说这首灯谜的谜底是什么,只说谜面的后两句,“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是由唐明皇李隆基的《雨霖铃》演化而来。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作者把薛宝钗比作杨玉环,是在突出爬灰

唐明皇李隆基从儿子寿王李瑁那夺走了儿媳妇杨玉环,李治非常喜欢这个儿媳妇,亲自为她谱写了《云裳羽衣曲》,并赐杨玉环以钗钿,亲自插在杨玉环的鬓发上。所以薛宝钗的名字里有了一个“钗”字。

当时,岭南上供了一只纯白的鹦鹉,能说人语,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都很喜欢这个鹦鹉,就称它为“雪花娘”。元朝诗人杨维桢在他的《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雪衣娘”三个字说到就是这只鹦鹉。所以《红楼梦》的作者才安排薛宝钗姓“薛”,并且提示我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作者把薛宝钗比作杨玉环,是在突出爬灰

马嵬坡之变,杨玉环缢死之后,唐玄宗平定了叛乱,玄宗北上。一路上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銮的金铃之上,玄宗因悼念杨玉环,作此《雨霖铃》一曲:“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后来,《雨霖铃》就成了词牌名。

《红楼梦》的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薛宝钗往杨玉环的身上拉,其目的就是暗示我们,薛宝钗也是像杨玉环一样的女性:是皇子的媳妇,被父皇霸占爬灰。这不是作者在赞美薛宝钗的美丽,而是骂薛宝钗的不贞。

这里的“梓”,是落叶乔木。可供建筑和制造器物之用。但是,如是“梓器”一词,是特指棺材,而“梓宫”是特指皇帝和皇后的棺材,也多用于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节分解。

【喜欢的别忘转发,加关注噢,敬请提出不同观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