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樣才能避免身死國滅?

1917年,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年多的俄國首都,因為騷亂繼而引發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一年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秘密處決。沙俄作為領土世界上最廣袤,人口眾多的一流列強之一,是否有機會避免滅亡的厄運,或者至少保全自己的性命呢?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樣才能避免身死國滅?


在1917年之間,實際上沙皇為了保全自己的國家與性命還是做了一些努力的。在二月份的騷亂演變為武裝起義後,他連忙詔令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洛夫:“著令於明日,將京都騷亂悉行制止”。於是對群眾進行鎮壓。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他也就含恨退位了。要想擺脫這種窘境,就要在戰爭從速戰轉變為持久戰後先把攝政王的頭銜丟給米哈伊爾大公,藉口身體狀況不好跑路度假。然後放出消息讓大家以為沙皇是好人,他只是被近臣外戚所矇蔽,來為自己洗白。之後為了穩妥起見,趁早遠走高飛為好。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樣才能避免身死國滅?


再把時間往前推一點,結局也可能更為不同。彼得格勒的駐軍並不完全忠於帝國,所以要清洗他們。1916年6月份在第一次發出調換首都彼得格勒駐軍去外地駐防,更換其他部隊來首都的命令之後,不應該像歷史上一樣被下面執行的人拖延而誤了大事,應當嚴厲督促這一事件的進度。並且應該在這一年坐鎮首都,給普羅塔波波夫撐腰,同時也是督促他儘快組成國家調查團嚴查“軍事工業委員會”的賬目,並且在輿論領域把這夥人各種低買高賣囤積居奇貪汙受賄的行為公之於眾,防止這部分人使得軍心民心盡失。正是因為種種不安定因素促使二月份突然爆發起義,其實人們後來感到一些後悔。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這種方法畢竟是到戰爭中期才發力。如果在戰爭才爆發時改變的話,尼古拉二世會有更好的結果。在普林西波刺殺完斐迪南大公夫婦後,尼古拉二世不應該作為斯拉夫人的保護者介入爭端,應該放棄追究奧匈帝國責任,放棄對巴爾幹半島的利益索求,改變蓄謀已久的擴張戰略,當然這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偉大的戰略家正在於能審時度勢進退有據。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樣才能避免身死國滅?


如果不在薩拉熱窩事件的七月份發力的話,後來列強相繼總動員時俄國本來因為德國的恐嚇而放棄聲援塞爾維亞的總動員,尼古拉二世卻聽信別人的讒言繼續動員從而鑄成大禍,只要在那天固執己見,拒不動員就可以了。這樣德國也不會因為俄國的戰爭動員威脅而自衛動員,俄國算是拋棄了塞爾維亞這個斯拉夫兄弟,但為了俄羅斯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也算值得。或者從敵方入手,靠著尼古拉二世與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人交情與血緣關係,勸說他放棄支持奧匈帝國,沒有德國撐腰的奧匈不敢對塞爾維亞動武。這種方法杜絕了一戰爆發的導火索,雖然不能永遠解決戰爭,但是能給上升期的沙俄提供緩衝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