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房价呈现不平衡状态,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8月份的70城房价数据已出炉,可以看到中国房价的“南北”差距是越来越大,北方多个区域进入了降价通道。

南北方房价呈现不平衡状态,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例如环京楼市一片萧瑟,石家庄、天津的房价甚至跌上了“热搜”,青岛、济南两地的楼市也传来了降价的消息。

一篇名为“天津一平米降价5000元”的报道引爆了舆论,但是天津房价到底有没有降,市场有不同的观点。

后来,天津住建委出来“辟谣”:强调今年疫情过后,天津楼市呈现价升量稳的发展状态,一直在合理区间运行。

但关键在于,疫情结束后全国的楼市都在反弹,所以考量天津房价是涨了,还是跌了,关键看与什么时期对比,如果和2017年高点相比,肯定是跌了不少了。

跟天津一样,石家庄也属于京津冀城市群。它的房价从2016年的9000元/平米,半年涨到了15000元/平米,然后就开始了持续下降的过程。

从2017年到2020年,石家庄的房价就跑出了“阶梯式下坠”的走势。根据相关数据,石家庄新房房价的高点是18000元/平米,2018年就降到了16000元/平米,2019年进入了15000元/平米,2020年以后就彻底回到了2017年初的水平。

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像跳崖一样,降落一个阶梯,形成持续的下跌态势。

而山东两大核心城市,济南和青岛,同样也在下降。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济南二手房房价从2019年的1.7万下降到了1.55万,青岛更是从2.45万下降到了1.9万。

再看房价早已下走的东北。

东北近年来人口严重外流,尤其是黑龙江,就连省会城市哈尔滨都难以幸免,而鹤岗、双鸭山等城市因为房价太低,也是屡屡登上了热搜,成了中国楼市的“网红城市”。

甚至连首都北京,情况也不容乐观。

今年二季度,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接近14%,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土拍也开始遇冷,8月成交环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

8月27日顺义区拍出三宗土地,两个是以底价成交的,唯一经过争夺的地块,溢价率仅有7.8%。

北京楼市的“横盘”态势,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一,是疫情的二次冲击,让诸多服务业遭受了重大冲击,人口逐渐流出北京而南下。

第二,是因为北京调控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多年的严厉调控导致市场有点趋冷。

在北方城市中,唯有唐山是明显房价上涨的城市。

过去四年,这个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超过了很多一二线城市。唐山房价的真正上涨,也是从2016年开始的,随着土地拍卖,地价上涨带动房价上涨,形成了上涨周期。

2017年,唐山市区新房房价普遍翻倍,凤凰新城新盘,价格在1.2-1.6,中心区房价在1-1.3,而二手房房价从2016年的5200,也翻倍到了2020年1.1万。

唐山房价的上涨,首先要归功于调控政策的松绑。2017年唐山调控出来以后,市场房价的确横盘了一段时间。

但2019年8月,唐山以系统升级为理由,取消了购房资格审查,等于变相松绑了限购。此外,唐山也是河北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

经济总量高达7000亿,而沧州、保定、廊坊等城市的总量仅有3500亿左右,唐山的经济总量是他们的2倍。

南北方房价呈现不平衡状态,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总的来看,楼市里的“南北失衡”已经越来越严重,北方城市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南方城市却屡屡高歌猛进。

2019年是苏州房价神话,2020年是深圳楼市妖股,而杭州和成都更是出现了“万人摇号”的神级操作,期间还有东莞、珠海、常州、南通这些地级市的房价,也是屡屡突破新高。

中国南北房价差距的拉大,除了政策调控因素之外,经济和人口流动对于房价的涨幅,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近五年,北方城市,比如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城市,不是人口增速下降的非常厉害,就是人口已经净流出,而反观南方城市,例如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人口净流入都居高不下,保持迅猛增长。

这一趋势,也跟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进程息息相关,2018年北方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仅有38.5%,比2012年下降了4.3个百分点。

北方城市真正失守的,不是人口,而是经济。

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有两大“技术红利”,北方城市都没有赶上。

一个是信息技术的红利,一个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这两个经济红利,都被南方城市抢占,典型的就是深圳和杭州。

在过去五年的科创百强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都在南方城市,这些企业,推动了南方城市经济的迅猛增长,也成为了南方房价上涨的基础。

在下一个十年,技术红利的方向已经被圈定为“新基建”,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8万亿大池子里,新基建至少占了2万亿左右,而这2万亿的投资,基本上70%也是投资在了南方城市。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已经成为了南方经济的主要发展重地,其中长三角的每年城市轨道投资规模就高达4000亿,大湾区1200亿,海南保守估计也要在800亿左右。

其实真正有资格获得新基建投资的城市,不会超过15个,而除了北京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南方城市。

南北方的经济失衡,不仅是当下的失衡,而且可能还会是未来的失衡。

一旦相关的企业崛起,这些腾飞的企业会在他们所在的城市,形成一整条的产业链,而这些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将会在他们所在的城市,迸发出更大的产业活力和住房购买力。

杭州的阿里,深圳的腾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中国经济的南北失衡,中国房价的南北失衡,已经到了必须要适当调整的时候了,而北京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则是中国南北发展平衡的关键棋子 。

2021年,随着疫情的逐渐平息,北京将会在“服务贸易”和“自贸区”等领域逐渐发力,服务业增长会快速恢复,人口也会趋于平稳。

北京的“逆袭”,是中国南北经济均衡化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