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先求形骸似,再求神意足

太極拳學,一般將拳法分為勁與勢、拳勢的結構與結體,運動的章法,氣息運用,神韻表現等五個方面,綜合而言,不出外在形質與內在神韻兩大類。拳法的勁與勢,拳勢的結構與結體,拳勢運動的章法屬外在形質類,如同人有上肢、下肢、軀幹、乃至全體;氣息運用、神韻表現屬神氣性質,如同人有意念、氣息、情性、無神。所以,拳法中外在形質與內在神意及其相互關係的建立與完善,是拳法之道的大事。

太極拳,先求形骸似,再求神意足

何謂拳法的形質呢?形是手眼身步法、步型組合成的拳勢在運動中體現出的特有動態規律。質是拳法攻防動作中體現出的踢、打、摔、拿的技術內容、具體規範和要求,是手眼身步法、步型等形態變化的集中體現。

有質便有形,形是質的表相,質是形的內核,故形與質一體,統稱為形質。自然界的物象、形狀千變萬化,看似各不相同,而實際有其分類及總的規律可以考求。拳法的形質也是如此。

太極拳的特點是動作圓活協調、完整細膩、非圓即弧、長短有致。初學者由於神經興奮過程佔優勢,泛化明顯,靜不下來,加上拳理理解不透,難以做到“圓、細、曲”長短有致。故學習訓練塑形之初,必須從“方、直、粗”開始,一舉手,一投足,都要規規矩矩,方方正正。

雖然動作方一點、直一點、粗一點,但是正如學書法正楷一樣,一筆一畫,橫平豎直,都交代清楚,若是缺少楷書的根基,往後學行書或草書、隸書都會缺乏基礎和功力。拳法也是這樣,只有先具備“方、直、粗”的動作,同時加強對拳理的學習理解,才能進一步去求“圓、細、曲”及長短有致。

拳法外形、只要訓練得法,掌握拳法之形不難;難的是掌握形中之質,即拳法攻防動作中所體現出的踢、打、摔、拿的技術內容、具體規範和要求。怎樣才能使手眼身步法、步型及各種不同勁法達到變化巧妙呢?注意以下五點:

太極拳,先求形骸似,再求神意足

一、練好四功,兼學拳架。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樁功。這四功是練習技擊技術內容,達到具體規範和要求的必然基礎。基本功是初學拳法者的入門之藝,不僅能使初學者較快地提高身體素質,而且為以後較好地掌握拳法動作,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打下堅實的專項基礎。

二、明路線、守規矩。太極拳法變化多,複雜的動作更是極富變化。故學拳時,一定要將拳勢路線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對拳架的高低和到位與否暫時可不必在意。當弄清楚和記住拳勢的來往路線後,就要進一步追求拳勢的工整、準確,這叫守規矩,合規矩。古人云:“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拳者亦必以規矩。”

三、講攻防,重含義。太極拳主要以攻防動作為素材,以技擊術為基本內容。初學時將複雜的攻防動作先分解再完整練習,是太極拳的特色練習方法。練習中均要求“輕柔練習、注重技擊意識”,重點突出攻防含義和培養攻防意識。

四、重技法,重形神。學會拳架,懂得每一拳勢的攻防含義,並不意味著能自然地將拳法的“手眼身步法,精神氣力功”協調完整起來。學拳者在獨立演練拳法時要表現出這種“協調完整",需要多觀察老師或功夫好過自己的拳友。要多向他們請教,在練習的不同階段中有側重地兼顧練習,逐漸進入技法熟練、形神兼備的境界。

五、重視運勁之法。技擊技術內容,要達到具體的規範和要求,勁法運用是關鍵。運勁之要,在於陰陽互為其根。太極拳原理,是以太極陰陽學說為依據的,所以運勁的要旨,就在於把各種功力的陰陽關係處理好。不論練習拳架,還是練習推手,不論是一個動作的運行過程,還是定勢之時,都要使陰陽兩種勁搭配好,使陰陽兩個勁互為其根。一蓄一發,一吸一呼,一合一開,兩者互為其根,可以既有節奏感,又不累,真正做流而不氣喘,,也正是運勁妙訣之一。

上述五個要點,如果每一位學拳者能用心堅持做到,手眼身步法、步型及各種不同勁法的巧妙變化是會因人而有各自的特色,拳法的質也就在其中,拳法之形也因質的豐富多變而出之以,如此,方為上品拳學所要求的形質雙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