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漂”這五年,我只學會了一件事

2014年7月27日晚9點28分,懷揣著激動、憧憬、忐忑的心情同學一行10人踏上了去深圳的列車,還清楚的記得離家時父母眼中那不捨與擔憂的神情。眨眼間,時間已匆匆流過5個年頭,它不會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

“深漂”這五年,我只學會了一件事

2019年6月23日晚7點30分,距離2019年7月27日還有34天的時間便來深圳整五年,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租賃的農民房)的路上,試問自己這五年過得怎樣,又收穫了什麼?似乎只有一個答案:“社會和無數個不得已讓我學會了一個人如何在看似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該怎樣去生活”。

一、工作=窮

網絡上曾有過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註解“在一個固定的單位,每天8小時,賣力的工作。結果:窮”

“深漂”這五年,我只學會了一件事

每個人賣力的工作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1、通過賺更多的money,讓自己、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使得有一天需要用金錢去驗證生活的時候,不讓自己顯得那麼渺小、那麼不堪;2、金錢是衡量一個勞動者的勞動價值的貨幣體現,通過金錢的回報來證實自己的價值。

現實是:工作一年、兩年、三年……不僅沒存款,還從一無所有變成了負債累累。房租生活費年年漲、結婚生子月月有,公式:月花銷=房租+交通費+通訊費+伙食費+日常生活費(如,理髮)+購物+好友/同事結婚生子……

“深漂”這五年,我只學會了一件事

圖片來源:網絡

二、“好男兒志在四方”和“父母在不遠游”,我該相信哪個?

辨證論,

在外地打拼的小明說:“好男兒志在四方”;

在老家生活的小剛說:“父母在不遠游”。

看似各有理由,假如條件允許誰又喜歡漂泊異鄉享受那份喜悅無從分享、難過無人傾訴的孤獨呢。父母生日不能陪伴,傳統節日不能共同歡度,深深體會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念。

計算一下深處異地的我們一年能陪父母的時間是多少?假設一年回家兩次(國慶節、新年),每次在家停留5天,加起來就是10天,共240個小時,

“深漂”這五年,我只學會了一件事

其中這十天還不算與朋友、親屬等相聚所花費的時間,按照這種計算方式,我們這輩子能陪在雙親身邊的總時間又是多少呢?

三、戀愛、結婚成了奢侈品,空窗期遙遙無期

小賈微信說:“兄弟,下月結婚回來喝酒”;

小李電話說:“老同學,24號孩子滿月酒,記得賞臉呀”;

小趙留言說:“你嫂子二胎生了男娃,必須回來吃酒”;

……

這些人情往來,我和母親學著都記在了小本子,等有朝一日我結婚的時候,定拿著賬本挨家挨戶的收賬。同學朋友同事都開始備孕二胎了,空窗N年的我還沒有女朋友,怎一個“急”字了得。和年齡一起增長的不僅有皺紋、禿頂和大肚腩,還有純真愛情漸漸遠去的身影,當愛情變得奢侈、變得不可求。

著名學者林語堂曾字解過“孤獨”的定義:孤獨兩個字拆開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這都與你無關,這就是孤獨。

“深漂”這五年,我只學會了一件事

圖片來源:網絡

回憶這五年的種種經過,與初次腳踏深圳的寬廣街道、眼望深圳的摩天高樓、呼吸深圳的新鮮空氣時的心境豁然相反。重新認知了偉大理想、遠大前程所涵蓋的遠不可及的深刻含義。五年的時間,我學會了精打細算、忍受平靜、享受孤獨的生活。

你的微信有人聊天嗎?

電話有人打嗎?

短信有人回嗎?

手機是不是也變成了電子手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