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最经典的教育至理名言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 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 笛福 《鲁滨逊飘流记》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

—— 洛克 《教育漫话》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 梁启超 《梁启超家书》


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一个人是否高贵,并不在于别人如何去看他,而在于他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 斯宾塞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 培根 《论学问》


书本和学校可能是教育的工具,但并非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性的理解。

—— 彼得·巴菲特 《做你自己》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是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得能力才有其价值 。

—— 阿列克谢耶维奇


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孔子 《礼记》


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


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 。

—— 华生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 列宁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夸美纽斯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礼记》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苏霍姆林斯基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孔子 《论语·子罕》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 孔子 《论语·子路》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 刘向 《说苑》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 《礼记·学记》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 马卡连柯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过去一百年是知识的时代、科技的时代,未来一百年是体验的时代、是服务的时代,机器将会取代过去两百年来很多知识和技术。所以未来要求各国各地区各个家庭高度关注未来孩子的教育。 —— 马云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 陶行知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请诺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是一个有趣的构想。对诺奖获得者自己来说,这是向童年的回归,不管这些大师们所发现的秘密在理论上多么复杂,现在都必须还原成儿童所能提出的原初的、看似简单的问题,仿佛要向那个儿童时代的自己做一个明白的交代。对读这本书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很及时的鼓励,他们也许会发现,那些在成年人世界里备受敬仰的大师离他们却非常近,其实都是一些喜欢想入非非的大孩子。这本书当然未必能指导哪一个孩子在将来获得诺贝尔奖,但它可能会帮助许多孩子获得比诺贝尔奖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的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

—— 周国平 《让教育回归人性》


所有的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气的材料,并非将来的“人”的萌芽,所以随便辗转,没人管他,因为无论如何,数目和材料的资格总还存在。

—— 鲁迅 《鲁迅杂文精选》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 鲁迅 《鲁迅杂文精选》

这可能是最经典的教育至理名言

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 (英)罗素 《教育目的》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 于光远: 《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


以良好之教育,能产良好之躯体与良好之性情,而具此好之躯体与性情者,复受良好之教育,则其所产自必更善。

—— 柏拉图 《教育中之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