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於借力,精於借勢,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

借力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出自荀子的《勸學》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前一部分,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論述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問題;而以“學不可以已”作為貫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荀子認為,學習可以增長知識才幹,修養品德氣質;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正確的學習態度;要學習儒家經典,同時要善於向求賢者求教,也要善於教人;學習要善始善終,切忌半途而廢,以期達到完全而純粹的精神境界。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站在高處招手,手臂沒有加長,而離得很遠的人也能看見;順著風聲呼喊,聲音沒有增大,而聽的人也能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不用腿跑也能行千里之遠;藉助船隻,水性不好也能渡過大江大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巧於借力,精於借勢,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

有些人不願意向別人借力,認為那是無能的表現。

那麼我們反過來想想,到底是向別人求助顯得無能,還是因為自己力量不足而失敗更顯得無能?

當然,會“ ” 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者大多是一些善 “”之人。

不管你是否認識別人,只要你善借,讓其心甘情願地幫你做事,你就多了一個必勝的籌碼。

中國臺灣鉅富陳永泰說得好:“聰明人都是通過別人的力量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不要自負地以為應當自食其力。

人們常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林”。

一個人力量有多大,不在於他能舉起多重的石頭,而在於他能獲得多少人的幫助。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在哪個行業,都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

一個沒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須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也必須這樣。

俗話說:“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所以,要想獲得最大的成功,就要學會“借力”,僅靠單槍匹馬、赤手空拳地搏鬥是行不通的。

如果能用好“借”,那麼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這並不是讓你大事小事都去尋求他人的幫助,我們所說的借,是在你遇到難題,當個人力量難以解決或者必須付出極大代價的時候,你不妨轉變思維,靠借力的方式輕鬆達成目的。

巧於借力,精於借勢,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

舉例

有個女孩擅長服裝設計,只是沒有名氣,沒人敢重用她。

一次,她在參加一個歌星的歌迷會時,拿出自己設計的作品對歌星說:“我很崇拜你!請在我設計的這件服裝上籤個名吧!”歌星看見這件很獨特的服裝眼前一亮,對女孩的才藝讚不絕口,並推薦她加入自己的設計團隊。

就這樣,女孩藉助歌星的力量,輕易地進入了設計行業。

你如何看待這個女孩的做法呢?

說她狡詐、投機取巧?

不能,讓更多的人幫助自己成功,這是一種高超的社會智慧。

美國大名鼎鼎的富豪、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曾這樣說過:“當一個人認識到藉助別人的力量比獨自勞作更有效益時,標誌著一次質的飛躍。”

尤其是對於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更要多些巧借。

巧於借力,精於借勢,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

安德魯照片

把握了“借力”這一核心,就有可能通過借力,完成從沒錢、沒背景、沒經驗的失敗向成功的轉化。

“借力”的絕活流傳了不知多少年代,深得智者的歡迎。

在現代職場中,如果我們不懂得向領導或同事請教,藉助他們的力量,只知自己埋頭苦幹,常常會“事倍功半”。

“借力”不是一個醜惡的東西,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所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是有限的,哪怕是最傑出的人物或團體,也不可能獨自完成一項偉業。

世界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經說過:“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1%的力量。”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時哪怕用盡100%的力量也不可能獲勝,若是眾人分別貢獻出一點力量,便可輕而易舉地獲得勝利。不要期望自己是全能冠軍,也不要期望一個人付出100%的能力去幫助你。

約翰·洛克菲勒是石油工業和現代企業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跨國企業——美孚石油公司的創始人。

在職場中你要善於結交更多的朋友,只要他們在關鍵時刻付出1%的能力去幫助你就足夠了。

總結

巧於“借力”,精於“借勢”,你才能成為“職場聖鬥士”。

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

對於借力,並不是讓你大事小事都去尋求他人的幫助,我們所說的借,是在你遇到難題,當個人力量難以解決或者必須付出極大代價的時候,你不妨轉變思維,靠借力的方式輕鬆達成目的。

文丨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