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甲減也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簡稱,是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分泌缺乏或作用不足或缺如,或甲狀腺激素生理效應不好、生物效應不足所引起的臨床綜合症。對於一些已經懷孕的的女性來說,她們非常擔心的問題就是甲低懷孕是否對胎兒有影響。

那麼,孕婦甲減對胎兒有何影響?如何安全度過孕期?


孕期甲減增加不良妊娠和胎兒風險

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孕期甲減對胎兒有何影響?對孕婦來說,妊娠期臨床甲減可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如早產、流產、胎盤早剝、低體重兒等,同時,它還可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神經反應能力及運動能力等。

這是因為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素參與身體的生長髮育和各器官系統的代謝調節,其中,也是胎兒腦神經發育所必須的激素。

妊娠20周前是胎兒第一個腦快速發育的階段,而又因胎兒的甲狀腺素至孕12周才開始分泌甲狀腺激素,20周以後甲狀腺功能才開始完全建立。

因此,在妊娠20周以前,胎兒生長髮育所需的甲狀腺激素幾乎完全都是主要靠母體輸送的,在這段時間裡,如果孕媽媽自身體內的甲狀腺功能正常的話,就能夠保證有足夠量的甲狀腺激素通過胎盤輸送給胎兒,以滿足胎兒的第一個腦快速發育期對甲狀腺激素的需求。

但是,由於妊娠期母體對甲狀腺激素的生理需求增加,甲狀腺在這種“應激”狀態下,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相應的妊娠期變化,就有可能會發生妊娠期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

在妊娠的各個時期,母體的甲狀腺素一旦減少,即便是輕微的或短暫的減少,也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到胎兒的腦部發育,且這種損害多是不可逆的,表現為日後兒童期患兒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即俗稱的“呆小症”。


甲減孕婦如何安全度過孕期?

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孕期甲減可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為了減少這些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應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

1、建議婦女在孕前應將機體調整到一個最佳狀態再懷孕,將孕期保健提前到孕前。

對於準備懷孕的甲減女性,切忌在準備懷孕前或妊娠期間擅自中斷甲狀腺激素的治療,以免隨意停藥後原來消失的症狀又再次出現,對臟器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而是應該告知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需要調整藥物,使其在孕前甲狀腺功能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將機體調整到適宜的狀態再備孕,並在妊娠過程中做好隨訪、監測。

2、妊娠期間要做好產檢,倡導對所有孕早期的婦女進行甲狀腺激素和自身抗體的篩查,而不僅僅是有甲狀腺疾病史或有相關家族史或有相應症狀的計劃妊娠女性才進行甲狀腺功能的檢查,監測好她們體內的TSH、FT3、FT4和TPOA等水平,根據TSH是否在特異參考範圍內,評估甲狀腺的儲備、代償功能是否正常。

一旦出現異常,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母嬰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3、對於既往沒有甲減病史,但在妊娠期新確診的臨床甲減,有些孕婦擔心藥物治療會對胎兒有影響而拒絕接受治療,這種做法對母嬰來說都是不安全的,應該立即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儘可能儘快地讓機體調整到一個最佳適宜繼續妊娠的狀態。

對於抗體陽性、而甲狀腺功能正常的孕婦,則可以治療也可以不治療。但是,需要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因為在妊娠過程中,甲狀腺功能仍是有惡化的可能,在監測過程中一旦出現血清TSH超出正常範圍時,應立即給予治療。

衛士一貫主張對單純的甲狀腺抗體陽性孕婦和單純的低甲狀腺素血癥孕婦進行左旋甲狀腺素的替代治療。因為,如果幾年後確定這些孕婦應該接受治療,那麼,現在沒有接受治療的孕婦怎麼辦?而且,這種治療無論是否有益?絕對無害呀。

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最近,在微博和微信諮詢的媽媽特別多,許多都是關於該不該補碘的問題。準媽媽到底要不要補碘?採取什麼方式補碘?每天應該補多少碘?補碘要持續到什麼時候?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應該有一個可信的答案。那麼商家通過媒體或網絡等宣傳的N種補碘說法,孕婦該不該信?

研究發現,女性孕前和孕期補碘有助於提高寶寶智商和健康。多項研究報告認定,母親孕期缺碘,新生兒智商可降低10--20分。另外,孕期嚴重缺碘會導致兒童精神障礙及發育遲緩,智商偏低。世界衛生組織和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國際組織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除食用碘鹽外,每天應額外補碘150-200微克。那麼,甲減孕婦要吃加碘鹽嗎?吃了碘鹽還要補碘嗎?醫生為什麼沒叫孕婦補碘?


碘缺乏對妊娠女性、胎兒和嬰兒的影響

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妊娠女性嚴重碘缺乏可影響妊娠女性和胎兒甲狀腺激素合成。血清甲狀腺素水平降低可刺激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導致妊娠女性和胎兒發生甲狀腺腫。嚴重碘缺乏可導致妊娠女性流產率、死產率及圍產期嬰兒死亡率升高。由於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是確保胎兒大腦神經元遷移和髓鞘形成的基礎,雖然在整個妊娠期胎兒都需要獲得足夠的甲狀腺激素,但在妊娠的第1~5個月尤其重要。妊娠女性嚴重碘缺乏可導致其後代的認知功能下降,出現克汀病。

當某地區妊娠女性群體的尿碘中位數為50~150μg/L時,可認為存在輕度到中度碘缺乏,該人群可能出現甲狀腺腫,其後代的認知功能同樣可受到影響,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

1、碘是人體的微量元素,也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原材料,甲狀腺激素對胎兒和嬰幼兒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十分重要。如果胎兒或嬰幼兒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勢必會降低寶寶智商,可能還會引發“呆小症”,即患兒會出現吃奶差、嗜睡、表情呆滯,不愛笑等症狀。

2、在碘缺乏地區,臨床上經常會發現孕婦甲狀腺和胎兒的胎盤出現爭奪碘的情況,並且是胎盤劣勢明顯。因此,缺碘地區,女性在懷孕期間補充碘,可以有效的防止嬰幼兒發生碘缺乏病。

3、當然了,如果母親體內有足夠的碘供應的話,胎兒一般是不會發生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的。除非是胎兒有先天性甲狀腺缺陷或發育不良,這種情況一般很罕見。


“全民食鹽加碘政策”的背景你知道嗎?

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十幾年前,為解決中國7億多人口缺碘問題,國家公佈《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要求除八個高碘地區外,其他地區食用鹽均需強制加碘。

碘缺乏不僅會引起甲狀腺腫大,而且還會影響到身體(包括體重、身高)和智力的發育。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國才推行了在食用鹽中加碘的方法,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措施。


食用碘鹽後孕婦就不用補碘了嗎?

鑑於世界各地食物來源不同,應根據各地的飲食模式和碘鹽食用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以確保女性在受孕前、妊娠期和哺乳期有適當的碘攝入。

由於難以確定每個妊娠女性或哺乳期女性每日究竟攝入了多少碘,美國甲狀腺學會(ATA)推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每日至少應該攝入250 μg碘。為了確保那些計劃妊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能夠達到每日攝入250 μg碘的總量,ATA又同時推薦應該每日口服含150 μg碘的營養補充劑。因為,碘鹽和日常食物能夠每天提供100微克碘。這種營養補充劑中所含的應為碘化鉀,而不是用海藻、海帶等做成的製品,後者中的碘含量不穩定。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食物補碘不靠譜”的原因。

準媽媽得了“甲減”,對小寶寶有影響嗎?


可以多吃海帶補碘嗎?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正常吃碘鹽,每天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碘碘攝入量(100微克)。這個量只能滿足媽媽自身對碘的需求,不能滿足胎寶寶的對碘需求!對於孕婦、哺乳婦女來說,每天應該攝入的碘應該是250-300微克。

有人會說我多吃點海帶不是一樣可以補碘嗎?前面說了,這些食物中的碘含量不穩定。而且,誰每天能吃幾百克海帶?能每天吃嗎?

補碘一定要採取藥物補充法。食物補碘不靠譜,食物補碘只能作為輔助手段。

有一個寶媽說,她懷孕時媽媽給她買了一紙箱海帶,整個孕期天天吃,一點都不缺碘。可是,現在看到海事都想吐。我就問她,聽到“海帶”這倆字想不想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