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的階級偏見在古代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士為尊商為賤的觀念也一直存在於讀書人潛意識裡。

而山東作為中華儒學之鄉,聖人孔子、亞聖孟子的故鄉,可以說是讀書人眼中的"耶路撒冷",是無比神聖的地方。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除了這些,山東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人必經之地,也正因為如此,在如此神聖的地方,最高貴的背景與最低賤的最低賤才可以無縫銜接,產生了中國五大商幫之一的魯商。在重農抑商的政策下,魯商的發展雖然有些不盡人意。

不過,反常的是,在明清時期,魯商的發展就像坐火箭一樣,在巔峰時期,比之最強的晉商、徽商也不逞多讓。

一、商幫一加一大於二的體制優勢,讓商人們開始聯合起來組建商幫

商人這個職業由來已久,雖然現在人們廣義上認同的商人始祖是春秋時期的陶朱公范蠡,但實際上根據一些文獻的記載早在夏商周時期,商人就已經出現了。

只不過當時的中國處於奴隸社會,階級差異比封建社會還要強烈,再加上商人的地位本就低下,導致商人這一群體所擁有的資產並不多,那時的商人所經營的產業放在歷史長河之中只不過根本掀不起什麼風浪。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而且,由於規模太小,讓商人在經商途中極易受山賊、天氣等因素影響。在這種狀況之下,一些有野心有抱負的商人開始將一些散戶聯合起來,匯聚成了最早的商人群體。

在這些商人群體之中的商人,在行商之時,不在像以前一樣短打獨鬥而是匯聚在一起,共同經商。沒有想到的是,這種形式所發揮出的作用是一加一大於二,群體之中的商人賺得比以前要多的多。這讓當時的商人紛紛效仿,讓一個又一個商幫開始出現。

在當時,齊魯大地由於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商人經商的必經之地,所以商人們喜歡將這裡當作一箇中轉站,也不可避免的有許多商人在此逗留。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片地方屬於齊國,相較於其他國家,齊國對商人的政策還算友好,這讓許多商人在此地定居。

在商人群體出現之後,齊國的商人紛紛效仿,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商幫"。這些商幫也就是魯商的前身。沒錯,是叫魯商而不是齊商。相信在前文之中看到魯商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會在潛意識裡覺得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但是,歷史往往就是這麼不講理,魯商雖然名為魯商但實際上它就是起源於齊國。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不過,在那個時代,齊魯大地可不是隻有一個商幫,據史料記載,當時齊國的商幫多達數十個。但由於當時信息閉塞,商人在外行走經商時人們對他的第一映像就是"他是哪裡的人",而這些商人都來自齊魯大地,於是乎就全部劃分到了魯商的陣營。

在秦漢時期對全國的行政區域重新劃分之後,齊魯大地的各個商幫身上的"魯商"標籤更是去除不掉了。即使各個商幫之間並不願意,但也也只能接受被迫統一的命運,自此,後世的五大商幫之一的魯商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二、安全問題得到解決之後,魯商靠著靈敏的市場嗅覺,終於迎來了事業的井噴期

但是,由於魯商的家在齊魯大地,這個地方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的獨特除了給魯商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更多的是讓魯商後院起火。和平時期還還好,每逢戰亂來臨,往往都是魯商還在外經商,沿途之中就會聽聞家鄉已經被戰火環繞。

這種狀況在很多朝代都一直困擾著魯商,一直到明清時期這種狀況才被徹底解決,在這之後,發展一直都相對緩慢的的魯商,終於坐上了火箭,迎來了事業的井噴期。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無論是明王朝還是清王朝他們的首都最後都是定在北京城,這樣一來山東地區就成為了首都東南方向的一道門戶,山東如果被攻陷北京城就直接暴露與敵人的面前。為了防止拱衛京城,明清兩朝都在山東地區駐紮大量軍隊,讓山東的安全得到了保證;這也讓魯商終於放下心來去做生意了。

同時,在安全問題解決之後,山東的地理優質完全顯露出來。作為首都的東南門戶,南方地區所有的商品在這裡幾乎都能看見,同時山東本身的物產也十分豐富,瓜果蔬菜、糧油海鮮等物品讓魯商的經營範圍越來越多樣化。

而且,山東還有發達的製鹽業,販賣食鹽本就是暴利,再加上魯商憑藉著地理優勢可以更低的價格倒賣食鹽,這些食鹽倒賣到內地之後往往會被一搶而空,雖然魯商販賣食鹽的規模遠遠不能和徽商相比,但食鹽業依舊讓魯商發了一筆橫財,並且還讓他們迅速開拓出新的市場。

說來也巧,在開拓內地市場之後這幾十年裡,明朝歷代皇帝勵精圖治,讓明王朝的經濟經濟迎來了一波大爆發。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便是僱傭關係逐漸被普通民眾接受,這讓手工業與第二製造業的承載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商人的嗅覺是敏銳的,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魯商瞅準商機在其他商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迅速進軍手工業市場,並將手工業市場與零售業聯合起來,再一次賺得滿盆體恤。

多個市場全面開花,讓魯商的累計資產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在這個時期,魯商群體並沒有貪功冒進,而是轉做餐飲業,這無疑是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如果大家對餐飲行業有一定的瞭解,不難發現餐飲行業如果想要形成規模必須依靠強大的地緣、人緣,對魯商來說可是一步險棋。

但不要忘了魯商起源於山東,那裡是孔子的家鄉,許多魯商除了商人的身份外,本身也對文學十分喜愛,這讓魯商在讀書人之間有著很高的公信度,這種公信度的不斷累積也就轉變成了魯商的人員與地緣。這種狀況,也讓魯商在餐飲業擁有著不低的份額。

三、對儒家思想的錯誤繼承,讓魯商的發展後繼乏力

由於魯商起源孔子的家鄉,讓儒家思想在許多魯商的腦中根深蒂固。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在儒家思想的引導下儒商在交易之時講究仁、義、禮、智、信的理念。這些理念在經商之中的具體表現就是,魯商大多數講究誠信和義氣,這也讓他們在業內有著不錯的口碑。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儒家文化之中有著"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受這種思想影響,魯商有著十分明顯的"戀土情結",這讓許多魯商雖然經常在外走動,但他們的行走商道的路線往往離家都不是特別遠。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如果把明清時期各大商幫的勢力範圍稍加劃分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魯商主要經營的地區類似於以山東地區為圓心,某一長度為半徑的圓形結構。這種狀況,就讓魯商的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但停留在了地區性的商幫組織,沒有像徽商、晉商那樣走遍全國。

而且,因為儒家思想偏向於保守,讓魯商往往是喜歡賺錢,不喜歡花錢。這種狀況,也讓魯商的發展像火箭一樣,雖然迅速,但後繼無力。同時,也導致財富過於集中,對當時資本主義的萌芽有著遏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社會的發展。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現狀、西方產品對本國產品的衝擊,導致魯商日薄西山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清朝中後期,魯商在商圈之中的公信力雖然依舊不低,但就綜合實力而言已經被徽商、晉商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而且,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讓中國從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高貴背景與低賤職業的結合:明清時期的魯商是如何走上巔峰的?

在這之後,西方資本主義瘋狂的向中國輸送商品,由於西方工業化遠超中國,導致他們的產品對中國本地產品形成了劇烈衝擊。在眾多產業之中,零售業與餐飲業是受損最嚴重的產業之一。

魯商主要是就是靠這兩個產業發家致富的,在這種衝擊之下,魯商的產業逐漸收不抵支,造成了嚴重的資本流失,魯商也因此日薄西山。在日後的發展之中,魯商的元氣雖然有所恢復,但比之往日的輝煌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魯商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商幫了,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它經歷了長達千年的寒冰期,卻在明清時期迎來了一次爆發。這場爆發除了它自身積累的外,更多的還是社會大環境的改變。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與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鑄就了魯山井噴式爆發的基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團體利益的提升來源於國家實力的提升,國家國家,先國後家,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保障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優秀的地方不在少數,但是功不能抵過,對於儒家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選擇性繼承方為正解。

參考文獻:《史記》、《四庫全書》、《明實錄》、《清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