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牆頭草死的早

明朝的諸多皇帝中,除了朱元璋之外,誰的歷史功績最高?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明成祖朱棣了。只不過,他的皇位是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那裡奪來的,算不上名正言順的皇帝,所以,朱棣一直受到世人的詬病和批判。

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牆頭草死的早

在很多電視劇中,則把朱棣描述成了一個好大喜功的野心家,因為,他遠征蒙古搞得民不聊生,但是,拋開皇位來源的合理性,朱棣在歷史上的成就還是非常高的。

明朝初年,邊關的少數民族政權經常騷擾邊境百姓,破壞當地的農業生產。因此,朱棣曾五次北伐,除了最後一次失敗之外,其餘幾次都沉重的打擊了蒙古人的氣焰,甚至,還消滅了蒙古的“朵顏三衛”。說到這,很多人會有疑問,蒙古的“朵顏三衛”不是歸順明朝了嗎?甚至,他們還幫明成祖朱棣打下了江山,不然的話以朱棣那一點點兵力怎麼能對抗朱允炆的中央軍呢?

不過,既然明成祖下定決心殲滅他們,肯定是有原因的。

話說,在建文帝時期,朱允炆多次想削藩,手段十分凌厲,甚至,逼死了當時富有才名的湘王。因此,朱棣很害怕,萬一這個侄子翻臉不認人怎麼辦?於是,他就想直接奪了建文帝的政權,但是,他只是一個藩王,雖然,鎮守邊關多年,可是,他的兵力卻很少。

所以,以他一個藩王的兵力,去對抗建文帝無異於以卵擊石,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牆頭草死的早

於是,他打起了寧王朱權的主意。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號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寧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寧王,兩年之後,朱權前往了藩地大寧。

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

據《明史》記載,當時,寧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更有朵顏三衛驍勇善戰。”也就是說,他擁有兵士八萬,軍車六萬,還有蒙古的“朵顏三衛”,他們一個個能征慣戰,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因為,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所以,以善於謀略著稱。

之後,朱棣用計不僅打敗了寧王,還得到了寧王的兵力和戰車,以及“朵顏三衛”這支強大的部隊。此時,儘管兵力上仍然比不過建文帝朱允炆,但是,他卻依靠“朵顏三衛”的強悍,不僅最終打敗了朱允炆,還奪得了大明江山。因此,在他爭奪皇位的過程中,“朵顏三衛”算是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

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牆頭草死的早

在明朝邊境的少數民族政權中,因為,明朝的不斷打擊,蒙古被分為了三個部分:瓦剌、朵顏和韃靼。最初,朵顏對明朝比較親近,而其它的兩個民族政權卻喜歡和明朝對著幹,好在這三個少數民族政權也不團結,常常相互攻擊。

按理說,這樣可以讓少數民族之間相互制約,明朝不應該消滅朵顏,畢竟,朵顏的存在對明朝邊關的穩定還是有幫助的。而且,最好的辦法,就是團結其中的朵顏和瓦剌,去攻擊另外的韃靼。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採用的就是這個策略,而且,確實非常實用。

然而,這些少數民族政權都是遊牧民族,資源匱乏,若是在遇到自然災害後,他們常常是糧食歉收,生活物資短缺,最早,致使他們民不聊生,不得不南下對富有的明朝進行掠奪。所以,朵顏政權在萬不得已,生活所迫的情況下,還是會時不時的騷擾明朝邊境,而這個卻說不上誰對誰錯。

此外,在其它兩個政權進攻明朝之時,“朵顏三衛”便會選擇投降,幫助他們攻打明朝。但是,等明朝的軍隊來了,他們又會投靠明朝,去攻打其它兩個政權。所以,這個“朵顏三衛”就是個牆頭草,兩面三刀,且“朵顏三衛”的這種政策也讓明朝非常憤怒。

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牆頭草死的早

在“朵顏三衛”歸順明朝的時候,明朝也幫助過朵顏,給了他們大量糧食和生活必需品。但是,他們的人口基數太大,這些糧食和物資根本算不得什麼,支撐不了多長時間。所以,在明朝的軍隊走後,他們便又會南下掠奪明朝的物資,不斷侵犯明朝邊境村莊,殺害明朝老百姓,搶奪他們的糧食跟生活用品。

時間久了,明朝政府就認為:這個“朵顏三衛”就是一個養不熟的白眼狼,與其幫助他們,還不如在有利的時機中消滅他們。明成祖朱棣一共對蒙古進行過五次軍事打擊,第三次的時候,本是去攻打韃靼的阿魯門部,可是,阿魯門部聽到明朝軍隊到來的消息後,嚇得望風而逃。

明成祖朱棣沒有打到阿魯門部非常生氣,於是,便下令軍隊燒了他們的帳篷和房屋,趕走了他們的牛羊。此外,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朱棣趁著“朵顏三衛”沒有防範的時候,突然命令軍隊對“朵顏三衛”展開了軍事行動,一舉消滅了“朵顏三衛”,穩定了邊境,同時,也少了一個心腹之患。

最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朵顏三衛”徹底斬草除根。

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牆頭草死的早

試想,如果他們從一開始就死心塌地的忠於明朝,那麼,其結局肯定會不一樣。不過,誰讓他們實行了“兩面三刀”的政策,所以,被消滅也是罪有應得。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諸王二》、《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一》、《明史·韃靼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