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1:太原之戰!

明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次成功地由南方統一北方的朝代!統率明軍進行北伐戰爭的是大將軍徐達。徐達在傳統的軍事史上竟然沒有什麼名氣,連那些什麼吳起、白起、李廣之流的名聲遠遠比徐達叫得響亮!原因是什麼?當然就是滿清刻意的打壓了。清朝那部《明史》竟然連朱元璋的北伐檄文都不敢記錄,裡面有幾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讓滿洲皇帝心有慼慼焉,怎能讓它流傳後世?徐達也就湮滅於三尺塵埃之中了!

徐達是中國第一個(恐怕也是唯一的一個)打敗蒙古鐵騎軍的漢族名將!他在沒有與蒙古最後一位名將擴廓帖木兒交鋒之時,在他的早年軍事生涯中,曾有一次敗績之記錄,那是對付陳友諒的猛將趙普勝時,由於種種原因,徐達失敗了。除此之外,在與擴廓帖木兒交鋒之前徐達沒有打敗仗的記錄了。他與擴廓帖木兒大規模的交鋒,有三次,每一次都是大兵團戰役,單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十萬人。\

究竟漢族士兵要怎樣才能打贏蒙古騎兵?

這是個難題啊!當年党項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也是馬上民族,但照樣是蒙古人的手下敗仗。特別是女真人,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和山東與蒙古人拼殺的慘烈指數是南宋軍隊無法想象的。託雷指揮那場三峰山雪地戰,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南宋軍隊守城戰以襄陽和釣魚城為最激烈,但根本不敢與蒙古軍進行野戰。時間到了1368年,情況不一樣了!徐達帶領的明軍與擴廓帖木兒的蒙古軍硬碰硬,究竟是否兵種相剋?騎兵就比步兵更勝一籌?

大明北伐1:太原之戰!

第一場:太原之戰。在明軍還沒有稱為明軍的時候,朱元璋的部隊是屬於韓林兒龍鳳政權的紅巾軍的。那時候,他的軍隊怎樣剋制蒙古軍?士兵個子沒人家高大,江南也不是養馬的好地方,就算成了自己的騎兵,也難以對抗蒙古兵!南宋軍隊之所以失敗,除了政治腐敗之外,軍隊的戰鬥力也的確不如蒙古兵。下圖顯示:對付騎兵,只能依靠集體的力量,用方形陣或者圓形陣對付蒙古騎兵的衝鋒,士兵的武器一定使用長槍!這些長槍不是一般的長,而是一丈三尺(即四米以上)長的武器,對敵時,同一戰線的槍尖一律向外,斜挑對方戰馬。這些槍頭如箭簇般擋著戰馬的前進,能有效阻擋敵軍騎兵的衝殺。但是,這種戰術仍然不能取勝,因為蒙古騎兵並不只是衝鋒過來的,他們最厲害的是弓箭騎兵!

成吉思汗的勝利就是靠他的弓箭騎兵!漢族步兵由於手持長槍,無法兼顧對方的箭雨,如果遇到敵軍人數更多時,漢軍全軍覆沒的可能性極高!故此,朱元璋很早就強調多兵種聯合作戰,而且狠抓軍事情報工作,實行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方有生力量的打法。在對付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後,朱元璋的軍隊已經很少打敗仗了(除了極個別的局部戰鬥)。原因之一就是他動用足夠多的兵力,碾壓對方。比如對付張士誠,他用二十萬人馬!近十員大將把平江(今蘇州)圍個鐵桶般,日夜攻打,耗時九個月,搞掂!徐達與擴廓帖木兒的太原之戰,是否如此呢?

太原之戰

先講戰果:明軍勝。元軍敗,投降4萬人,戰馬4萬匹盡為明軍所有。太原被明軍奪取。徐達第一次大規模與蒙古騎兵交戰,就取得如此勝利,可以說,自北宋以來,漢人軍隊從未從遊牧民族手中取得如此輝煌勝利的。俘獲的戰馬與士兵是同樣的數目,說明對方都是騎兵!這個戰果是如何取得的?首先,是戰略的勝利。明軍攻陷元朝都城大都,元順帝逃到上都。馬上下詔命太原的擴廓帖木兒收復故都。擴廓帖木兒躲在山西,面對明軍秋風掃落葉的攻勢,一直沒有出兵抵禦。

除了之前他與元朝太子有矛盾(太子想依靠擴廓帖木兒趕老爹元順帝下臺,擴廓帖木兒不答應,於是結怨),他還感受到明軍所向披靡的軍事壓力,不敢輕舉妄動。這次領命收復大都,他也採用一種戰略:不與衝來山西的明軍迎頭相碰,而是領兵出山西北部的雁門關,繞道塞外,打算自居庸關突襲大都(今北京)。這是迅速收復大都是作戰思路。擴廓帖木兒的確是個將才。之前說過,朱元璋的情報工作是十分了得的,徐達第一時間收到擴廓帖木兒的進攻路線,如果是一般將領,元大都剛剛攻克,擴廓帖木兒大軍壓境,元大都有可能得而復失,那麼當務之急一定是回軍援救大都的守軍。

大明北伐1:太原之戰!

可是,徐達的戰略部署是:加快速度,直取太原!他對部下說:擴廓帖木兒空巢而出,謀取大都,那麼他的老巢太原必定空虛,我軍無需回師救大都,而是爭取時間端他老巢。我軍在大都的將軍有五個衛軍(一個衛有5600人),擴廓帖木兒一時半刻也無法攻破城池。那時,大都不能下,老巢又被我軍端掉,他退路也沒了!若他匆匆回來,我軍就在半路伏擊他,敵人必定覆沒!他說這叫“批亢搗虛”(比圍魏救趙更絕)。為了爭取時間,明軍的騎兵一路急行,把步兵落在後面。誰知,擴廓帖木兒正是徐達的真正敵手,他的情報工作也做得很好,他的軍隊還沒進入居庸關,他就收到徐達直搗他老巢太原的消息。這還得了?他馬上回軍搶救太原。這裡很有必要說說由居庸關到太原有多遠了,地圖上直線距離足足超過五百里!實際距離必然超過八百里(山西北部崇山峻嶺,道路迂迴曲折)。可是,元軍竟然幾乎與明軍同時抵達太原城下!可見元軍行軍速度無與倫比!

這一場面,大出徐達意外,這時,猛將傅友德出列,請纓出擊。他說:此時敵軍前鋒剛到,他們長途急行軍,必定勞累,我去給他一個下馬威!徐達同意了。傅友德竟然只帶著500名騎兵,迎頭突擊元軍前鋒萬餘騎兵!結果,元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傅友德斬殺敵兵無數而歸!正是有這一次突擊,使不久抵達戰場的擴廓帖木兒不敢貿然攻擊明軍。他帶來的騎兵足有十萬人,也不敢即時開戰,畢竟遠距離奔跑,人馬疲弊,怎敢輕敵?這時,輪到徐達有顧慮了。

常遇春說:敵軍勢大,我軍步兵沒到,如果這時開戰,勝算不大。常遇春的發言給我們幾個信號:第一,明軍騎兵不多,起碼沒有元軍多。第二,明軍作戰,通常是多兵種聯合作戰,各兵種之間取長補短,然後克敵制勝。第三,徐達等人沒有預料到擴廓帖木兒竟然神速行軍,蒙古軍的戰鬥力不可小覷。常遇春建議:不如今晚趁敵軍原來疲憊,來個偷營劫寨!這個建議馬上得到徐達的認同。正在這時,上天送大禮來了!居然敵營來人投降!誰?

常遇春說我方步兵沒到,倉促接戰,勝算不大。難道說明軍的步兵比元朝的騎兵還厲害?這裡先來說說明軍的兵種構成。圖一,這種火銃兵厲害吧?朱元璋是元末最先並且大量使用火銃武器的軍事家。他剛攻下太平,就有一位名叫焦玉的武器製造專家帶著四十杆“火龍神槍”來投靠他。朱元璋馬上命徐達親自試驗火龍神槍,結果,徐達扣動扳機,神槍發射火彈,竟然穿透三層戰甲!朱元璋大喜,連聲說“有此槍,奪取天下沒問題”!雖然明清兩代五百多年幾乎沒有資料記載焦玉的事蹟,甚至現在我們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不可置信。

大明北伐1:太原之戰!

然而,焦玉的專著《火龍神器陣法》流傳至今,國內外軍事專家十分驚詫,為此書撰寫序言的正是劉伯溫!另外,張士誠的第一名將呂珍授意他的謀士撰寫的《保越錄》裡,也大量提及並描述他與敵方(朱元璋部隊)使用火銃武器。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圍攻朱元璋的洪都(今南昌),耗時85天,沒能攻克。他的軍隊有一次已經衝入洪都城門,卻被裡面的鄧愈指揮火銃兵一輪槍擊,陳友諒的部隊死傷無數,只好退出城門。上述種種記載,都表明一個事實:明軍已經大量裝備了火銃武器。沐英,朱元璋的一個義子,甚至發明出無敵的火銃戰法:就是把火銃兵分成三到四個梯隊,第一梯隊射擊,第二梯隊瞄準,第三梯隊上膛,第四梯隊裝火藥和埋引線。每一個梯隊大約250人,總共1000人。四個梯隊輪流射擊,威力強勁。火銃射程一般是70步(一步為五尺,約1.5米,70步,已經超過100米),對付騎兵殺傷力頗大。

雖然明代的神機營在朱棣時代才正式確立,但在建國期間,朱元璋的部隊已經大量使用火藥武器了,火銃槍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常遇春對他的步兵很是重視(當然,火銃騎兵更是厲害,不過,在明代火銃騎兵恐怕還是個概念兵種,一邊騎馬,一邊裝載火藥,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在步兵還沒有抵達戰場時,常遇春提議晚上劫營,真是個好主意!他還說到另外一個問題:天氣很冷!其時,正是十二月(農曆),隆冬臘月,元軍數百里奔馳,又累又餓又冷。我查了一下,準確日期是1369年1月9日,太原地區在這個日子前後一週以內,氣溫都在零下十度左右,若然明軍真的能在這個晚上夜襲元軍大營,擴廓帖木兒必定遭殃!故此,徐達首肯常遇春的計策,準備馬上執行。偏偏這時,擴廓帖木兒的手下大將豁鼻馬派人前來遞投降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