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今天,小尧带大家了解一下你现在的存款能在清朝买到什么级别的官员。

卖官鬻爵在中国实行帝国制度时就产生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朝廷明码标价,公开拍卖。到清朝时,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最开始的秦朝时,卖的是虚职,称鬻爵。到后来,有钱人发现这个只是朝廷圈钱的手段,所以,鬻爵的销售量大幅下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朝廷不得不开始出售有实权的官职,史称卖官。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最早的卖官鬻爵记录是在秦始皇四年,因帝国遭受了大面积的虫灾以及瘟疫,秦始皇命令财政部长卖爵位来换钱。曰:百姓内(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到汉武帝时,由于连年用兵,汉武帝不得不低价出售更多的爵位,并且开始出售武官爵位。(武官的爵位可以进入衙门成为吏员)。到东汉时,灵帝公开卖实官,崔烈以五百万买得司徒,灵帝却后悔的说:"我要价再高点,一千万就到手了。"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到了唐代,官职的价钱则需要根据本人的文化程度确定。例如,唐代一个县长需要十万文的开元通宝,文化程度越高越优惠,越低则越贵。比如一个人过了乡试则买一个县长只需5万文,如果是一个文盲则需15万文。宋代由于经济发达,国库较为充实,所以卖官鬻爵情况较少。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明代鉴于元代亡国教训,重视科举选官制度,不提倡卖官鬻爵。靠钱最多只能买到七品以下的散官,并且不予许担任知县等职,很多富家子弟都是捐个监生,然后再通过科举做官。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到了清朝,前期由于对外扩张,后期由于内忧外患,所以财政情况十分紧张。卖官鬻爵变成了朝廷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根据史料记载:

“乾隆三十九年的价钱,郎中五品官,银9600两,主事六品官银4620两,道员四品官银16400两,知府四品官银13300两,同知就是五品,银6820两,知县七品银4620两,县丞就是副县八品,银980两”。郎中、主事是中央官员,其余则是地方官员。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根据当时银子的购买力以及今天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行换算。乾隆年间,10文钱可以买到1.5斤大米,1两银子可以换1000文钱。如果以现在每斤米3元人民币计算,

乾隆年间的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450元。所以我们换算下来就是:郎中五品官432万人民币,主事六品官208万人民币,道员四品官738万人民币,知府四品官599万人民币,同知五品官314万人民币,知县七品208万人民币,县丞八品官44万人民币。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财政困难,各级别官职价格都有下降。红顶商人胡雪岩花巨额银子获得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的殊荣。

(相当于今天的副国级干部)

快来看看你现在的存款能够在清朝买一个知县吗?

不知道大家看完各级别官员的价格后又什么感慨,欢迎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反正小编现在的存款还看不到买县丞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