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品讀-第29篇-漢代守財奴

漢紀四十五-四十六(公元146年-公163元年)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宦官的勢力為禍甚重。一個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明朝,知曉度多半來源於電影裡各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廠公”們,魏忠賢、劉瑾、王振這三大太監也是多次出現在銀幕上;再一個是唐朝,另一個朝代是當下在寫的東漢,宦官在漢桓帝一朝開始左右朝政。

有人私信,問我對於宦官的態度,對於兩漢進擊西域怎麼看。這都是蠻大的話題,也許得寫番外篇才能闡述清楚。關於宦官,於我和常人無二,宦官中也有忠奸、有好壞,有些人並不是一開始就壞。但宦官為惡,似乎總比常人為惡造成的影響更大,所以這個群體被世人打上了“壞人”的標籤。關於兩漢進擊西域,漢朝經營西域的起因是想斬斷匈奴的右臂,聯合西域削弱匈奴。但在演進中,逐漸變為了控制西域,從西域各國的角度來看一定是不公平的。歷史就是這樣,在一群人眼裡的英雄,在另一群人眼裡可能就是惡魔。

主要事件

  1. 梁冀毒死漢質帝,桓帝即位。
  2. 梁冀冤殺李固、杜喬。
  3. 于闐殺西域長史王敬(王敬咎由自取)。
  4. 鮮卑檀石槐立國,佔領匈奴故地。
  5. 桓帝依靠宦官力量族滅梁冀,宦官逐漸掌握朝政大權。
  6. 段熲與皇甫規接力,平定諸羌叛亂。

主要人物:梁冀、孫壽、李固、杜喬、胡廣、朱穆、李膺、張陵、梁不疑、張奐、陳龜、黃瓊、段熲、皇甫規、楊秉

漢紀四十六是資治通鑑第五十四卷,這五十四卷裡奸詐之徒不少,但第一個讓我讀著恨不得上去給一耳光的正是此篇的主演——梁冀。這個人,最大的特徵不是奸,也不是壞,而是惡。怎麼個惡法呢?周星馳版《濟公》裡的十世惡人,就是這種感覺了。惡到什麼地步呢?凡是不順著他的,哪怕只是提了些意見的,他都要整死。

士孫奮之死

士孫奮是梁冀整死當中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扶風人士孫奮,富有而吝嗇,梁冀曾送給他一匹乘馬,要求借貸五千萬錢,而士孫奮只借給他三千萬錢。梁冀大怒,於是派人到士孫奮所在的郡縣,誣告士孫奮的母親是梁冀家裡看守庫房的婢女,曾經偷盜白珍珠十斛、紫金一千斤逃亡。於是將士孫奮兄弟逮捕下獄,嚴刑拷打至死,全部沒收士孫奮的家產,共值一億七千餘萬錢。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像這樣的事兒,在通鑑這兩卷中數不勝數,以往還沒有見過通鑑用這麼多篇幅記述一個人的惡,梁冀算是第一個。但寫這個故事,其實想說一說士孫奮這樣的守財奴,為了兩千萬錢,斷送了一家人的性命。錢財是一個數字,如果不能適當的運用,它永遠只是一個數字。五千萬給了梁冀,看上去是被人坑了一筆,很不划算;如果換一種思路,五千萬買了一家人的平安,這就很划算了。

看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多想一想,能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士孫奮這樣一個人,讓我聯想到了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還有《儒林外史》裡的嚴監生,且博諸君一笑。

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後,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的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兩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盞燈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儒林外史》


梁冀的族滅

梁冀的倒行逆施觸怒了士大夫以及普通民眾,失去了人心。同時,他握著權柄不放,得罪了皇帝。因此,他的下場也已註定。

梁冀是一個惡人,一個醉心於名利之人,卻真的不是一個奸臣、權臣,甚至還有點蠢。以他的權勢地位,桓帝在梁冀還活著的時候動手,本以為會引發一場類似於漢武帝太子劉據被逼造反,與丞相劉屈氂在長安大戰五天,死傷數萬人,血流溝壑一般的大戰。但事實是我們想多了,梁冀這個看似強硬的人,在整個過程中好似一個孬種。


桓帝登上前殿……派遣尚書令尹勳持節統率丞、郎以下官吏,命全都手執兵器,守衛省閣,將所有代表皇帝和朝廷的符節收集起來,送進內宮。又派遣具璦率領左右御廄的騎士、虎賁、羽林衛士、都候所屬的劍戟士,共計一千餘人,和司隸校尉張彪一同包圍梁冀的府第。派光祿勳袁持節,向梁冀收繳了他的大將軍印信,將他改封為比景都鄉侯。梁冀和他的妻子孫壽,當天雙雙自殺。……桓帝下令沒收梁冀的財產,由官府變賣,收入共計三十餘億,全都上繳國庫,減收當年全國租稅的一半。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大將軍被皇帝臨時拼湊起來的一千人給圍了,然後認慫自殺。這個情節實在讓人意想不到,實在匪夷所思。如果曹操被漢獻帝與宦官拼湊起來的一千人給滅了,你覺得這合理嗎?梁冀可是因為漢質帝一句“跋扈將軍”就敢下毒弄死皇帝的人,為什麼在被圍之後毫不抵抗?

答案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根本沒想到皇帝會發難、沒認為皇帝有這樣的膽量,府裡沒有什麼甲兵防備,無力發起任何反擊(雖然府外有實力,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加上樑冀平日裡的胡作非為、飛揚跋扈,身邊並無忠厚之士願意在這個時刻拼了身家來救他,官場的同僚也全被他得罪光了沒人站在他這邊,因此他就這麼窩囊的死了,歸根結底他是一個自大自負但著實有點蠢的人。

一次無厘頭的打劫

桓帝時期有幾位賢達之人,不接受官府徵召去做官,姜肱便是其中之一。這人到底如何賢達?來看一次他被打劫的經歷,過程甚至有些無厘頭,不過善行貌似真的可以引出善心。

姜肱曾經和他的弟弟姜季江一道前往郡府,夜間在道路上遇到強盜搶劫。強盜要殺他倆,姜肱對強盜說:“我的弟弟年齡還小,受到父母憐愛,又沒有定親娶妻,我希望你們把我殺死,保全我弟弟的性命。”然而,姜季江卻對強盜說:“我的哥哥年齡比我大,品德比我高,是我家的珍寶,國家的英才,請來殺我,我願代哥哥一死。”強盜聽後很受感動,便將他倆都釋放了,只將衣服和財物搶光而已。兄弟二人到了郡府,人們看見姜肱沒有穿衣服,覺得奇怪,問他是什麼緣故。姜肱用其他原因進行推託,到底不肯指控強盜。強盜聽到這個消息,感到慚愧和後悔,就到姜肱的學舍來拜見他,叩頭請罪,奉還所搶走的衣物。姜肱不肯接受,用酒飯招待強盜,送走他們。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一個時代,不論多麼的暗無天日,總有一些人在堅持著心中的執念;這些人如野火燎原後的草種,藏身於泥土中,一旦春天來到,生命的綠色便會又一次的遍佈原野。

資治通鑑品讀-第29篇-漢代守財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