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令人印象深刻的遠嫁和王昭君

遠嫁在很多人眼裡都是件極悲哀的事,心酸又無奈。

我印象裡最深刻的遠嫁“事件”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裡的“玫瑰花”賈探春遠嫁海外。


說說令人印象深刻的遠嫁和王昭君


分離時,探春對平時”拎不清“的親孃趙姨娘終於叫”娘“,淚如雨下.....

曹公為她寫就《分骨肉》(電視中把它譜成曲):“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念。”

只要家有親生孩子的,詞中說到的分離之痛就能體會到,細思極痛,至今讓人不忍卒讀、不忍卒聽。

書中南安王打了敗仗,朝廷要議和和藩,南安王妃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就認探春做義女,代替自己女兒嫁過去,讓別人痛好過自己痛。

你看,即使身為貴族也要忍受骨肉分離之苦,世事古難全。


追根溯源,最早最有名的遠嫁是昭君出塞。

王昭君,即王嬙(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北方的匈奴經過前代漢軍的連續打擊,內部出現了五單于並立的局面,最終匈奴分裂成為了南北二部。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遂向漢朝稱臣歸附,成為了漢朝的屬國,漢宣帝將其安置在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呼韓邪並三次入朝朝貢。公元前33年正月,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來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並自請為婿。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了呼韓邪。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上面這段話是“正史”的說法。


說說令人印象深刻的遠嫁和王昭君


從女子視角出發的話,這故事是十分悲情的,王昭君一入深宮好些年,連皇帝面都見不著,空有才華沒法實現抱負,好不容易等來個機會卻要遠離故土,從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異於一般美人的悲情故事,歷史千年都無法忘記,註定將來也不會忘記,天才卓絕的曹雪芹怎會視而不見呢。

我覺得探春遠嫁的故事就是曹公在向王昭君“致敬”。

像王昭君這樣美麗、勇敢、有膽識的女子在任何時代都是罕見的,怎能不叫鑑賞力超群的曹公心有慼慼焉,用如椽巨筆塑造出一個類似的“補天之才”賈探春來表達他的仰慕之情呢。她們的共同點是都美、都見識不凡、都想有一番作為。

宋朝王安石為明妃即王昭君寫過詩《明妃曲》二首,其中第一首內容如下: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中這句”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很有名,意思王昭君身為超級美人的意態很難由畫筆描摹出來,當時畫工毛延壽被殺其實是很冤枉的。

真的冤枉嗎?我覺得不是。

一個小小畫工毛延壽居然在”史書“(當然《西京雜記》不算正經史書)上留下名字,這已經很奇怪了,如果他沒兩把刷子,寫書的人為何記得他?據此推測他畫畫應該很不錯。

毛延壽身為宮廷畫師,應是從全國畫畫好的人裡挑選出來的,並且工作有年頭了,不是初出茅廬,應該是”術業有專攻“的人,怎麼可能畫不好美人?如果畫不好肯定是他自己表現得不夠專業或專業水準不夠。


說說令人印象深刻的遠嫁和王昭君


害死他的明明是他的貪心,敢收受賄賂,出事不是遲早的麼?


#情感寫作小能手# #心晴計劃#

說說令人印象深刻的遠嫁和王昭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