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原來可以這樣“嚴”

第一次成為班主任,我看著講臺下49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有點手足無措。為了管理好班級和完成教學任務,我秉持“嚴師出高徒”的帶班理念,“不苟言笑”成了我的標誌。

課上,只要有一個學生說話或做小動作,我就嚴厲批評;書寫中,只要學生字跡潦草我就打回去讓其重寫。在培養學生行為規範、學習習慣等方面,我都以嚴厲“協助”學生做到最好。

接班過去大半個月,我已經很好地控制住班級紀律,學生也可以按要求完成作業和各項班務,一切似乎都步入了正軌。

班主任,原來可以這樣“嚴”

就在我自認為找到了帶班秘訣時,收到了一個家長的信息:劉老師,孩子練習冊有兩道題不會,他不敢問您,說怕您,您能給他講講嗎?

“不敢問,怕我?”我陷入沉思,什麼時候開始,與我交流會讓學生膽戰心驚?家長如何看待我這個班主任?堅持“嚴師出高徒”的我錯了嗎?

這時,我想起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三部曲》中寫道,教師在“和諧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扮演著指導者和學生朋友的雙重角色,要使“和諧教育”得以開展,教師要處理好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動力問題,鼓勵學生以自信的心態實現全面發展。

是啊!鼓勵、讚美,這才是與學生溝通的正確方式。

班主任,原來可以這樣“嚴”

那天,當午寫鈴聲響起,學生依舊無法安靜,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播放了一段舒緩的音樂。慢慢地,一個、兩個、三個,整個班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他們輕輕地拿出鉛筆盒,打開本子,開始認真書寫。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以欣賞的眼光看著孩子們。

第一次嘗試初見成效。後來,面對書寫潦草的學生,我不再命令他們重寫,而是把學生叫到身邊,詢問學生自己認為哪個字寫得最漂亮,然後告訴學生“既然這個字能寫得這麼漂亮,相信其他字你一樣可以寫得漂亮”。在鼓勵、肯定的語言中,我發現學生的書寫在不知不覺中有了進步。

面對在課上坐不住、總愛說話的學生,我不再嚴厲批評,而是在班中設立了“勇攀高峰榜”。我與學生約定:只要課堂上坐姿端正、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書寫工整且乾淨,就可以給自己一枚小印章。

積極的自我評價給了學生非常大的動力,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漸漸地,我在與學生交流時用鼓勵、表揚的話語代替原來嚴厲的態度,學生的狀態確實不似從前謹小慎微。

在學生進步的同時,我發現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曾經那些看到我就遠遠躲開的學生會在課間圍著我,問:“老師,我可以抱抱你嗎?”學生也會邀請我和他們一起編花繩,或者與我分享最喜歡的“海底怪獸”,甚至有學生拉著我的手叫“媽媽”……

現在,家長的微信都是說:“孩子特別喜歡你……”我開心極了,因為我成了學生真心喜歡的人。

班主任,原來可以這樣“嚴”

從一個讓學生害怕的老師,到學生喜歡的老師,這中間是我的教育理念的變化。同樣都是“嚴”,“嚴厲”是對學生的態度強硬,讓學生心生畏懼,感到害怕,師生之間漸行漸遠。“嚴格”則是對學生高標準要求,對學生的態度是堅定而溫柔的,能夠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當“嚴厲”轉化為“嚴格”,教育方法由斥責變為鼓勵、表揚,學生對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嚴而有愛、嚴而有度、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原來可以這樣“嚴”。


(作者:劉彥汝 單位:北京市昌平區史各莊中心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