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最近開始了運營學習之路,這段時間呢,自己變化也蠻大的,我成長了,當然也得帶著大家“走上人生巔峰”呀,對吧~所以就想著把最近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其實好久沒有做過這樣的分享了,回想2017年那段讀書分享時光哈,那時候自己每週都會報名分享(當時是先錄好音,然後再發給負責人最後分享日再分享到社群裡面)。

每次我會用一週的時間讀書、寫分享稿再錄音。每次錄音的時候都會反反覆覆錄許多次,因為總覺得自己聲音不好聽,要麼就是又要哪裡卡殼了。

記得有一次分享《曾國藩家書》,提前把分享稿發給了當周的負責人。分享前十幾分鍾他說我那個“藩”字讀錯了,我當時好像是讀成了“pan”。我就很焦急,他說沒事兒,有可能大家聽不出來。

大家聽不出來可是我自己知道這個錯誤呀,而且整篇文章都是講他這一個人怎麼會聽不出來呢?我是一個有強迫症的人,做事力求完美。我讓他先不發我的音頻,給我幾分鐘時間,馬上去重錄一次後再發給他。

我第一次給悅己發音頻的時候也是,當時和她還沒有這麼熟悉,也是第一次參與這種分享,錄了很久之後忐忑地發給她,讓她幫我看下有沒有問題,她說了可以後我還會再錄幾次選最好的發給她。

開場前說了一點題外話,說這些並不是想說自己有多麼厲害牛逼,而是當時我覺得那是我能夠進入學長圈子的唯一機會,也是能讓自己快速成長的通道。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今天的分享也是,從選題到擴充內容再到分享出來,有可能你未來不一定也要去學習運營,但今天分享的都是我最近最深刻的感悟,哪怕一個很小的點對你有啟發,那我今天的分享就是成功的。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一、門檻越低的社群,經營越難

今天分享的第一個大的方面就是社群經營,大家應該也加入了許多社群。大家都樂此不疲地加入各種免費群,那為什麼“門檻越低的社群,經營就越難呢”?

因為門檻越低,參與的人就多,參與的人越多,競爭就大,競爭大了之後呢,就往裡就不好進。大家都佔著位置,別人想進來也難,沒有專業能力的人,沒有實操經驗的人就很難往上走,對吧,一般就死了。真正的社群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人越對味學好。

以“懷左蛻變書屋”和“懷左讀者群”為例,【懷左讀者群】如今有四百六十一人,但每天的消息不會超過十條,你發個消息沒人回覆,艾特全員也沒任何作用。有點涼了的感覺(學長說我跟悅己,一個帶死了群,一個帶涼了群)。

那蛻變書屋呢?用我們的話來說“在這個群即使不說話,僅僅翻看大家的聊天記錄,都能學到很多東西”。消息超過99+,也會點進去仔細瀏覽,我相信在這個群裡面的大部分夥伴都有同樣的感受。而且隨便拋個話題出來,大家都會去產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同樣是群?差別為何如此大呢?

讀者群當時開放了免費名額,嘩啦嘩啦一下子就拉進去了三四百人,每個人進群目的不一樣,價值觀不同,沒有認同感……自然很難凝聚在一起。我們蛻變書屋這群人呢?都是學長精挑細選一個個拉進來的,並且我們每一個人都和學長有較強的鏈接。

一般的群十天半月不活躍基本就涼涼了,活躍的群呢也活躍不過一個月,蛻變書屋就不一樣了,從建立到至今每天都很活躍,每天都有高質量的分享,讓你情不自禁地想要參與進來。

自己目前作為班長也在管理社群,之前也讀過秋葉大叔的《社群運營》,但還是帶涼了群,所以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從這些過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啟發也分享給大家,如果以後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社群,可以用起來。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①社群的5個構成要素。如何完整的構建一個社群?就需要參照社群的5個構成要素。首先「找同好」——同好是社群成立的前提,畢竟同頻才能共振嘛。找同好就找到了成立社群的內核,你建這個群的目的是什麼?讀書群?寫作群?還是跑步群?這個群的價值是什麼?

如果一個社群的存在,既能滿足成員的某種價值需求,並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又能給運營人員帶來一定的回報,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甚至可以形成自運行的生態”。我們如今的蛻變書屋就是如此,已經達到了自運行。

其次「結構」——決定社群的存活,我們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社群都會有自己相應的結構和規矩,管理者結構,參與者結構。引入規則的門檻有哪幾類呢?

一是邀請制(直接邀請別人進群,我今天晚上的分享就是邀請制);

二是任務制(這種方式不用付費,但是得有一定的付出,一般是完成某一種任務後方可加入。);

三是付費制(收費高,質量也高,原因很好理解,能為成長付費而且付費不菲的人,一般質量也是極高的);

四是申請制(不主動邀請,也不用付費買產品或成為會員,但是你得向申請工作一樣經過考核,換言之你得有足夠的才華);

五是舉薦制(入群的人要經過群內的人推薦才可以加入)。

所以說一定得設置篩選機制作為門檻,一來保證社群質量,二來會讓加入者由於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這個社群。

然後是「輸出」——決定了社群的價值,社群保證高質量的分享。一個社群要進行群體進化,全員開花而不是一枝獨秀,除了管理員的分享,要讓群成員也能分享。分享不是說你想分享就分享,不想分享就不分享。

如果你每天都在分享有價值的東西,哪怕只是一個很小的點,十天半個月後,你還一直在固定的時間堅持。大家總會點進去看一下,就像我們亮哥的每日金句,現在大家都是等著亮哥發,看了才會睡覺,不看總會覺得少了什麼東西一樣。

社群前三天做好維護,群建好後的前三天也是關鍵期,這三天一定要打好基礎,營造好社群的氛圍,社群未來發展的好不好,朝什麼樣的方式發展幾乎就是由前三天決定的。希望大家以後也能保持高質量的分享,並且是長期分享,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未來的社群應該做到: 讓別人一目瞭然地看到一個社群的能量。

接著來看「運營」——決定了社群的壽命,通過運營讓我們的社群生態變得豐富起來。社群的交流一定要選擇一個運營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QQ群,微信群,論壇……我們自己常用的就是微信群哈。選擇哪一個平臺是根據它功能的角度以及用戶習慣的角度進行選擇。運營還得講究儀式感/參與感/組織感以及歸屬感,就是讓大家感覺這裡像是家,回到這裡是很放鬆,愉快的狀態。

最後就是「複製」——決定社群的規模,同時會裂變分化出社群規模。社群成立之後,對於大部分運營者來說都會遇到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做大?也就是社群規模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規模了?第二,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複製擴大?第三,有什麼錯誤,風險要提前規避?

像我們之前的懷左同學班級群哈,當時好像有六個班,剛開始打卡積極,參加活動也積極,聊天也積極……後來呢?逐漸都涼涼了,最後只能全部解散。社群發展擴大記住四個字“欲速則不達”。

其實關於社群運營這塊兒哈,我自己也是在不斷摸索。第一大部分以這句話收尾哈“一個群在入群階段設置的篩選和挑戰門檻越高,加入這個群后的流失率反而更低。”如有的群要求必須付費才能進入學習,這樣,群員反而更願意遵守規則,維護學習秩序。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二、從零開始學運營,我收穫了以下三點新知

雖然之前管理過社群,有那麼丁點兒的經驗,但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空杯心態”。把杯子裡原來的水給倒掉,不斷刪除那些過時的知識和經驗,才能不斷接受新的東西。否則,我們的大腦和心靈就會被一些無用的東西塞滿而死機。所以我也把這次學習叫做“從零開始學運營”。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第一點新知☞想清楚再去做!

前段時間呢,我整個人都處於情緒低沉期,手頭上的事情非常多,但是都提不起勁去做。我又不愛拖延,看著這些事堆著自己的內心是非常著急的,卻不知道該做些啥,像個無頭蒼蠅一樣。

當時正值第一期寫作訓練營開課,學長見我狀態不對,也跟我私聊了好幾次。學長還沒說完,我就立馬回覆“學長,從明天開始我也和大家一起聽課寫作業!每天打卡!”當時自己語氣信誓旦旦,但其實我自己內心是抗拒的。學長也是非常懂我的,直接回復了:“木易啊,這些你都不用做,你先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比如說你學運營,那你該怎麼去學?這些你得自己先想清楚。”

我確實想了許久,幾乎整個課程期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要不要學運營?學長說要給我報課我都在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走這一條路,能不能學好?當第一期寫作課程結束後,第二天上午我特意去逛了朋友圈,看到許多學員都發了結營感悟,言語充滿了感激。那一刻讓我想通了許多事情,也看到了做這件事的價值,更加堅定了學習運營的決心!

所以,做事前,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做,這樣也會有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第二點新知☞付費跟著專業的老師學習!

前幾天跟悅己聊天的時候,我說自己最近就像一個“小偷”,每天偷學點別人的東西。別人開營流程我收藏了,助教儀式我截圖了,連發個群公告我也複製粘貼到文件夾……只要我們沒有的他們有的都給“偷”過來。

悅己回答我說:“沒事兒,我們這都是付費學習,又不是去偷人家的東西,他們這個東西也很有可能就是他們報過更高級的課程,然後總結出來,變成他們自己的。”

末了還加了句:“真的不是說咱們笨呢,或者怎麼的,不夠努力,是因為咱們見識的太少,所以很多東西玩兒法都不清楚,就是去一兩個這樣式兒付費的訓練營,忙完了之後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了。

在做事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走出去多向別人學習,並且要跟著專業的人去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

並沒有絕對的專業與不專業,當我們把自己看成不專業的時候就永遠專業不起來。先把自己看成專業人才,再去向專業的發展。

如果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先包自己包裝成這類人;如果想在某領域或者某方面變得更加專業,那就去跟著這方面更加專業的大神學習。

第三個新知☞紮實積累,提升能力!

“任何領域的新人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紮紮實實的積累和培養一些能力,而絕不是一上來就去追求大量的方法論。” 紮紮實實的積累會讓我們走得更穩健甚至更遠些。相信寫作的朋友都明白這個道理哈,寫作前期需要大量的輸入,後期的產出也才會源源不斷,用之不竭。

方法技巧要不要學?肯定要學,但是這些都只是為了提升,讓自己更上一層階梯。不是學了技巧就全是乾巴巴的方法論,積累不夠,怎樣都會枯竭的。

用學長的話來說就是“先猥瑣發育,苟到最後”。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三、任何人都應該懂得的運營交往模式

運營可分為內容運營,產品運營,用戶運營……但其實會發現無論做哪一方面的運營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包括在運營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手段就是為了獲取用戶增長,做好用戶維繫。運營的最好境界其實就是“感情運營”。

如今有很多會介意提到“情懷”這個詞,但當你對自己的工作都無法產生感情,又如何說服自己去認真地、踏實的做好它呢。“情懷”——是你工作的出發點,就代表你熱愛你所做的工作,並且會為之奮鬥。

如果說運營就是與人打交道,那在這過程中有哪些交往模式值得我們參考呢?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用戶至上原則

先理解一個概念,什麼叫做用戶?這個概念並不取決於你掌握了多少用戶資源,而在於有多少用戶認識你,甚至非常喜歡和你聊——用戶真正打心眼裡把你當成他們的朋友、知心人,覺得你靠得住。不是說你去給用戶講一大串大道理,整天把“用戶至上,用戶為王”掛在嘴邊,而應該幫用戶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

一個從來沒跟用戶認真交談過的人,是沒資格談運營的。之前我一直會覺得和人交流太難了,尤其是和陌生人交流,更難了。總是覺得找不到話題,太尬了。就像這次寫作課程還沒開始學長就給我說,讓我和學員經常溝通。但我一想,八十多個人……我和大家也不熟呀,那不尬聊麼?只有每次學員有問題的時候才去聯繫“最近怎麼啦?是不是有啥事呀?” 這種感覺就是很刻意。

課程結束後看許多人的朋友圈,去給他們點贊,評論甚至是私聊,突然會發現,(⊙o⊙)哇,這個人蠻有趣的,和人聊天也是如此美好。這裡也要提到的一個點是“一對一鏈接”,和他聊天之前呢先去翻看下他的朋友圈,看看他最近的動態,關注哪方面的內容……這樣也會大致瞭解一個人,再去聊天時也能聊開,別人甚至會覺得你很用心。

所以以後想要和誰打好關係,記得私聊,偶爾一個小禮物,小驚喜也會給友誼加分。不過與人交流謹記☞真誠而走心。

②同理心(換位思考)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共情,是指我們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地思考。站在用戶的角度想問題,特別是當你不理解別人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對方一定要這樣要求時,你試著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一下,自然就會明白了。

換位思考也是情商的一種體現,尊重別人,相信別人,尊重他人其實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③學會感恩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讓我養成讀書習慣,學會寫作,把我帶進互聯網的恩師——懷左學長。從2017年認識他至今,是他一直帶著我做事,即使我做得不夠好,也從未放棄過我,而且是一直投資我。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條件: 務實、自律、付出!

就像我學三節課的運營課程,是他付費讓我去學習,給我機會管理社群,給我寄各種好書,修改我的文章,帶著我突破。也是由於他,你們才認識了今天的我,我才有機會認識如此優秀的你們。非常感激學長������

現在網上的負能量太多了,很多人在私下裡討論生活如何如何糟糕,老闆如何如何苛刻,同事如何如何不好,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壞的習慣——你要知道抱怨、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它能讓你的心情變得更糟不會好。我們都知道“你關注什麼,什麼就會是你的全部,是你的現實”。

希望大家也能夠學會感恩,去記錄生活中發生的那些美好事情。無論做什麼都是如此,做運營也是一樣,學會感恩用戶。因為懂得這點,才會真正地學會尊重他們。學會感恩,無論是對我們的生活還是工作,都將大有裨益。

學習運營是我的一個開始,不過正是由於這個新的開始,讓我找到了狀態,找回了自己。學長和悅己都說我最近像是“開悟”了般,確實如此,這種改變是很明顯的,我自己都能感受到我的變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哈~也希望自己這種狀態能持續下去。

我願意做這樣一件事情,並且自身不斷成長,是因為我覺得做這樣一個寫作訓練營不僅僅只是為了告訴大家如何如何寫作,而是說在學習寫作的同時,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包括認知上的改變,思維上的突破。因為今年我們給自己的主題是——蛻變。也希望有機會能和大家一直蛻變。

祝願我們最終能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若是現如今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那就繼續往前走吧,因為走著走著就會看到光明。

學習運營第一週,我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