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症狀說明寶寶存在食物過敏的可能,別不當回事兒!

近年來食物過敏的發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有人認為其是繼“哮喘”之後過敏性疾病的“第二浪潮”。

食物過敏是由暴露(通常是經口攝入)於食物後的異常免疫反應所致。

兒童食物過敏較成人更常見,而在兒童中更常見於嬰幼兒,最常始於2歲前,國外統計可見於5%~10%的幼兒,其最高患病率出現在1歲左右,為6%~8%。

國外統計牛乳是引起食物過敏最常見的食品,累計發生率為12%;其他食物依次為:蛋類(4.4%)、魚類(3%)、堅果(2.1%)及穀物(1.4%)。我國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歲以下兒童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為牛奶和雞蛋。牛乳、雞蛋過敏一般會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內消失,而花生和堅果過敏可能會持續到成人期。


這些症狀說明寶寶存在食物過敏的可能,別不當回事兒!

食物過敏有許多類型,可大致分為IgE介導型或非IgE介導型。IgE介導的的特點是發生快,往往在攝入食物後數分鐘內發生,也容易發生嚴重過敏反應;非IgE介導的特點是發生比較慢,可發生在攝入食物後數小時甚至數天內。

食物過敏如何診斷?

食物過敏的表現多樣,雖以消化系統為主,但可涉及全身各個系統,例如餵養困難、拒食、胃食管反流、嘔吐、腹痛、腹瀉、易激惹、便秘、消化道出血和生長髮育障礙等。所以對有以上表現的孩子,要想到食物過敏的可能,這時家長要仔細記錄孩子的飲食,對懷疑的食物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這些症狀說明寶寶存在食物過敏的可能,別不當回事兒!

部分食物過敏的患兒會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以及相關食物IgE的升高,因為採血相對方便易行,可以作為初步的篩查;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皮膚點刺試驗、斑貼試驗,必要時進行食物激發試驗等。需要注意的是:

  • 雖然食物激發試驗是確診食物過敏的金標準,但是這個試驗對設備以及醫護人員的專業要求比較高,也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所以要謹慎使用。
  • 血清中檢測到特異食物的IgE或者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僅僅代表機體的致敏狀態,此時不一定出現臨床的過敏症狀。

食物過敏的孩子應該怎樣處理呢?

1、首先對明確的過敏原進行迴避,或者採用加熱或者消化酶處理(這樣可以減輕該食物的過敏原性);有觀察顯示,某些輕度過敏者可能不需要嚴格迴避,例如一些對全蛋或乳製品有反應的兒童可以耐受少量、或者經過深度加熱的食物,允許採用這種“不太嚴格”的避食,可以加快耐受的產生。

這些症狀說明寶寶存在食物過敏的可能,別不當回事兒!


2、過敏原不明確時,可以短期採用限制性食物療法,也就是在2~4周內限定患兒只食用很少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大米、蔬菜、豬肉等;如果在這段時間孩子過敏的症狀消失,接下來需要有計劃、有步驟、逐漸地引入單一食物,發現過敏食物後進行迴避。

3、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相應的抗過敏藥物治療。

4、注意監測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以及各種營養素的補充,例如維生素A、D、E等。

5、對於嚴重過敏反應,應及時到就近醫院處理。

食物過敏的孩子預後如何呢?

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早期食物過敏與之後發生呼吸系統過敏性疾病明顯相關。也就是說,與無過敏的同齡人相比,對食物敏感或經證實有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反應的嬰幼兒隨後發生變態反應性鼻炎和哮喘的可能性更大。

大多數人兒童期食物過敏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是其緩解的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持續時間在不同食物和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部分食物過敏的孩子(並不是所有),其食物特異性IgE水平可隨時間推移而呈下降趨勢,所以這也可以作為已對該食物耐受的預測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