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前天写了一篇纪晓岚的文章,笑谈纪大人喜欢吃猪肉误了大清的江山,其实纪大人一生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主持编纂“集古今图书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有人说《四库全书》有效的保护了历史文献,于中华文化的保存与延续有功,也有人说《四库全书》对入选的历史文献是有选择性的,是历史文献的一场浩劫,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都有不少的支持者,为什么呢?先从《四库全书》说起。


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四库全书》全称为《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全书涵盖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是对中国古代最全面的分类和总结,把中国古典文化第一次呈体系立体展现出来,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从这个角度看,《四库全书》的编撰在一定程度上于中华文化的存续有功。但为什么也有人认为《四库全书》的编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场浩劫呢?这得从《四库全书》编撰的动机和过程说起。

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四库全书》主编纪大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执行者,他的老板,“十全老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才是真正的发起人。

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自清兵入关至乾隆一朝,已百年有余,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乾隆上位之后,处处以爷爷康熙为榜样。秉承“以武开基,右文致治”的治国理念,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清朝统治长盛不衰,另一方面则是想达成文治武功的光辉成就,以此比肩他的祖父康熙帝。在武治方面,乾隆征战多年创下了“十全武功”的功绩;在文治方面,爷爷康熙编了《康熙字典》、《全唐诗》、《大清会典》,而自称“书生皇帝”的弘历,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对于乾隆这个史上第一的“自恋狂”说,是不能容忍的。为排遣心中的郁闷,把清宫所藏的名家字画拿来,美其名曰“鉴赏”,在上面疯狂的盖戳,像瓷器这样盖不了戳的,还题上字刻上去。终于有大臣看出了老板的郁闷,借修补《永乐大典》之缺失之名,“委婉”的提出我们可以搞个比《永乐大典》更好的东东啊,即能彰显文治,还能踩下前朝,于是龙颜大悦。

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立志成为“千古一帝”的弘历,虽然喜欢搞文字狱,是个小心眼,但在政治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借编撰之名,完美的实现了一场禁固民众思想的文化专制运动。首先是“寓禁于征”,即打着为编书而征集文献资料的招牌,实际上是把不符正统的文献收集起来毁掉,乾隆甚至把自己的画像拿来做奖品,奖励给收书有功人员,执行不不力的免官、打屁股、流放、杀头。“征集”上来的书籍文献,弘历划了个圈:抨击清朝统治,含有歧视满族,敌对清王朝的;怀念前朝的;含有与程朱理学及传统礼教相违背的;部分品行不端文人的。

圈内的4类书籍,不得录入全书,全部付之一炬。

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后人研究,乾隆借编撰《四库全书》,禁毁书籍3100多种15万多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甚至超过了录入的书籍文献数量,其中不乏些珍本、孤本。尤其是明朝的一些文献资料,像《天工开物》这样的集技术之大成的文献,都未能入选,更何况明未如顾炎武、王夫之之类的思想家的文献资料。即使入选的一些文献,有一些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比如将清军入关之后的大屠杀移花接木到明末的农民起义上。以致于后人学术研究,都不轻易采信《四库全书》。与大量禁毁书目同受其害的是众多的知识分子,类似《字贯》案和《一柱楼诗》案这样捕风捉影、穿凿附会的文字狱始终案贯穿《四库全书》编修始终。官员不敢写日记、官员之间不敢通信件,更何况民间。

有文献记载,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行至岳州,发现了200年前吴三桂所藏军火,靠这批“火器”之利,攻陷武昌、南下南京,而清军此时所铸的大炮,因资料缺失,炸死自己的人数比炸死太平军的要多。没有政治色彩的技术资料,只因是前朝的,都湮灭如此。《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问刘墉:朕与秦始皇比如何?刘墉答:陛下可比秦始皇厉害多了。乾隆一朝对文化和思想的损害可见一斑。

纪晓岚《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还是摧残

马克思说:“征服者最终将被被被征服者的文明所征服”,

中华文明正是这一论断的真实写照。每每到类似于乾隆一朝这样的危难时刻,依然有很多铮铮铁骨之人,也许身份卑微,也许藉藉无名,却以无比的勇气,冒死抢救下珍贵典籍,为中华文明延续香火。而有“兼容并蓄”特征的中华文明也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的吸收、熔合,成为维系包括边疆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纽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