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亿人中招,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

据央视网报道,近日江苏淮安警方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多条。

4.68亿人中招,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

截至报道发出,警方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9起,缴获公民个人信息4.68亿多条!抓获犯罪嫌疑人288人,涉案金额高达9400多万元。通过曝光的公司名单,不难发现,其中不乏“老油条”,此前曾被检察机关提起过公诉。 如果您有被直呼姓名的电话推销骚扰过,那八成是中招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信息被泄露和被诈骗等不法行为侵害呢?临交中心在此准备了安全锦囊,一起来学习下吧。

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做到“四要”“四不要”

做到“四要”,一要保管好身份证件,复印件一定要注明用途;二要保管好信用报告,不得随意向外提供;三要牢记个人征信官方查询网址http://www.pbccrc.org.cn/,谨防假冒;四要保护好您网上查询信用报告的用户名和密码,防治泄露。

做到“四不要”,一不要让别人离开你的视线使用你的身份证等相关证件;二不要随手乱扔自己的信用报告;三不要随意提供信用报告给不相干的非官方机构;四不要在公共网络查询和保存个人的信用报告。

最后从个人的角度看,如果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减少泄密带来的损失。

首先,尽量少在网上使用自己的真名、填写身份证号。除了一些必须实名制的网站外,一律填写假名。比如淘宝的收件人姓名、微博的昵称等。

其次,不要为了贪图一点流量就随便连接公关WiFi,也不要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下载非官方APP。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就是最大的信息来源,因此要格外注意。

最后,各个社交、网银的密码不要用同一个,并且尽量复杂,不用涉及生日等信息。这样即使其他信息被泄露了,也不至于蒙受财产损失,降低盗号、盗刷风险。

总而言之,多一点保护,就少一点泄露,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但却不能因为开放而丢失了安全保障!请各位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注意网络安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