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168年-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湘鄉)入。赤壁之戰後,隨劉備入蜀,軍師諸葛亮識蔣琬之オ。用心培養,官職一路上升。諸葛亮率兵南征北伐,蔣常常籌集糧草兵員,以保供應。諸葛亮曾多次對人說:公琰忠心耿耿,是和我共同復興漢室之人。於是將他定為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卒于軍中,蔣琬升任尚書令,主持朝政。當時,新喪主帥,朝野恐慌,蔣雖初涉朝政,但鎮定自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蔣從政遵諸葛亮遺風,明察善斷,循法治國,不喜阿諛,不聽讒毀,故群臣悅服,樂於效命。
臨危受命
蔣琬年少好學,聰明機敏,儀態大方,氣度非同尋常。由於他的名譽不斷上升,後來他便追隨劉備,投筆從戎,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吏,出任廣都縣縣令。縣令這個官職對於蔣琬來說,完全是大オ小用。他把廣都縣治理得有條不紊,百姓對他的治理才能很是稱道。一次,劉備、諸葛亮等人出巡至廣都,發現蔣琬不理政務,而且沉醉不醒。劉備勃然大怒,要把蔣琬就地處置。諸葛亮忙加攔阻,他早就聽說了蔣琬的名聲與才能,於是諸葛亮就勸劉備說:“蔣是國家棟梁,一個小縣令是不適合於他的,為政主要是保境安民,他把這個小縣治理得有條不紊,希望主公先査明情況後再處置他不遲。”因諸葛亮的一席話蔣琬被免於處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在諸葛亮的有意裁培下,調蔣琬到中央任尚書郎。為政期間,蔣琬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管理經驗。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嬋即位,丞相諸葛亮讓蔣琬進入丞相府為東曹掾,主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升遷,並逐漸讓他幫自己處理很多政務,把他作為自己理想的接班人培養。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離開成都,屯兵漢中以備北伐。諸葛亮對蔣琬充分信任,讓代替自己處理後方事情,從而成為丞相府的最高副手。蔣琬受命於多事之秋,不敢有絲毫的鬆解,他處處以諸葛亮為榜樣,盡心盡力地處理政事,並想方設法為北伐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另一方面他處理政務嚴密謹慎,使丞相府保持良好的運作狀態,為前方將士分憂解難。諸葛亮在前線督戰,對蔣琬的辦事能力深感欣慰,多次誇獎他說:“蔣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寬和,實在是我復興漢室的好幫手。”諸葛亮後來還秘密上書劉禪,讓蔣琬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諸葛亮的悉心指導下,在多年的公務處理中越來越成熟,顯示出在政治上的成熟,具備了作為一個治國宰相的必要條件。
住賢舉能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靈柩運回成都後,舉國上下一片悲痛。諸葛亮逝世後,蔣琬非常悲痛,諸葛亮是提拔他的恩師,請葛亮的豐功偉績與高風亮節深深影響著他,他對諸葛亮的提攜表示由衷感激。
諸葛亮逝世之後,蜀國內部開始發生叛亂,在蔣琬接任之前就有魏延的叛亂鬧事,之後有楊儀的口出狂言,詆譭朝政之事,蜀國的國勢一片混亂。
在這種混亂局面中,蜀國人民憂患交加。諸葛亮去世之後,按照諸葛亮的臨終遺願,蔣琬繼任為宰相,成為蜀國的頂樑柱。他化悲痛為力量,冷靜、沉著地處理朝政,穩定政局,儘快恢復諸葛亮之死給人民帶來的許多不安與騷亂。慢慢地,由於蔣琬出色地接替了諸葛亮的政治權力,蜀國的慌亂局面和人心都得到了緩解。延熙元年(238年),劉禪又加封蔣為大司馬,使他總攬軍政大權。在蜀國的多事之秋,蔣琬從容自如地處理一切政務,他胸懷寬廣,氣度非凡,漸漸消除了蜀漢人民的不安和觀望情緒,得了民心。
蔣琬自己知道與前任丞相諸葛亮在才能上相差很遠,為了使國家在制度上保持穩定和延續性,他基本上繼承了諸葛亮的各種政策,避免了因宰相更迭而引發的社會波動。在經濟與外交上,他鼓勵生產,使蜀國物產豐富,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對外,他還派遣使者與東吳頻繁緊密接觸。使蜀國與東吳交好,沒有東面勢力的侵犯。
在人事上,他都能夠做到任人唯賢。在蔣琬任尚書令並領益州刺史時,他非常謙虛地讓位於諸葛亮生前極為看重的董允和費禕二人。董允任侍中多年,執政嚴明,促使後主劉嬋親賢遠佞,使蜀漢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安定。蔣還極力讓賢,讓費禕代為尚書令,領益州史分管宰相之事。屯軍漢中時,費禕則在成都處理國務,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延熙六年之時、回到涪縣,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順利完成宰相的人事交替。
壯志難酬
北伐中原,興復漢室是劉備、諸葛亮為之奮鬥終身的目標。但他們二人生前都沒有完成這個目標。做宰相之後,蔣琬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決計北伐,併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蔣琬在加緊訓練軍隊的同時,也在考慮進軍路線的問題。他認為從陸路進軍,道路多有險阻,進軍困難,不能與魏軍長久對峙。他又決計從水路進攻沿漢水、沔水東下,進攻魏國的魏光、上庸二地、朝中言員一致認為:水路出容易,返回則不容易,這不是上策。蔣的這一舉措還引起了東吳朝臣的疑懼,認為蔣琬蓄意來進攻他們。
蔣琬又一次上書後主劉嬋,他誠懇地寫道:“為漢室除殘去穢是我應盡的職責,由於我資質愚鈍,又兼疾病,來漢中六年,並無進展,俯仰惟艱,寢食不安。現在魏國強大,北伐不易。我與費禕商議,認為涼州地勢險要,進退可據,羌胡人心思漢,宜用姜維為涼州刺史,維出軍西北,我當率軍後繼,而涪縣水陸通達,萬一東北有變,應付不難。”後主批准了蔣碗上書的意見。
蔣琬認為,要繼續進行北伐的戰爭,就必須物色到一個懂軍事、能征善戰的將領來統率軍隊。蔣琬上書劉嬋,讓曾經為諸葛亮所看重的、有很高軍事才華的姜維出任涼州刺史,讓他在涼州集結軍隊,做好伐魏的準備工作,自己率領大軍作為維的後盾。
延熙六年(243年),由於病魔纏身,蔣琬將國事基本上交給了費禕,以費禕為大特軍,出守漢中。儘管病情越來越嚴重,但蔣還是念念不忘北伐事宜,以免辜負了丞相諸葛亮的厚望。
延熙九年(246年),蔣琬抱著“復興漢室”的大志,還來不及實現他出兵伐魏的計劃,就在疾病折磨中離開了人世。
胸襟寬廣
蔣琬是一位著體察民情、有崇高威望的宰相。雖然他在治理軍隊或北伐方面還沒來得及表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華,但他為人的風範卻是值得稱道的。《三國志》裡記載了他的兩則故事,很能說明他寬大的胸懷和一心為公的賢相風度。
一是對楊儀的態度。小吏楊儀性格耿直,常常頂撞蔣,於是便有人乘機在蔣碗麵前說楊儀的壞話。蔣琬卻毫不介意地說:“有的人表面上很服從,實際上在背後卻亂說;有的人在表面上指責你,但在背後卻不說人壞話。楊儀就是這樣的人。他有時反對我的意見,怕給我難看,於是只好保持沉默。這是他的率直之處。”由此可見,蔣對楊儀沒有任何偏見。
還有一位叫楊敏的小官,常在背後說蔣的壞話。他說:“蔣辦事糊塗之極,實在比不過前任丞相。”蔣聽後並沒有將此當一回事。他手下的官員卻憤憤不平,一定要追究楊敏的責任,蔣琬反倒勸阻說:“我確實比不上前任丞相諸葛亮,楊敏的批評言之有理,不必追究他的責任。”後來楊敏犯罪入獄,人們以為這次蔣肯定要治罪於他,但蔣核實楊敏的所作所為後,認為沒有犯什麼重罪,於是便對他給予從輕發落,並不因此而對他打擊報復。
憑心而論,蔣的政治才能遠不及諸葛亮,但他能沿用諸葛亮的成規,以靜治國,任人唯賢,保持蜀國內部的團結,使蜀漢的政治局面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有關北伐事宜,他審時度勢,努力爭取。因此可以說,蔣琬是繼諸葛亮之後又一個作風穩健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