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撰稿 | 雷澤宇

編輯 | 幸福力主創團隊


最近看《超級育兒師》時,蘭海老師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說:“童年是人生的起點,我們窮盡一生的力量,都無法找到最初的那個自己,所以善待自己和別人的童年。”


你的人生起點是怎樣渡過的?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哆啦A夢:伴我同行》


是自由自在的玩耍,不用擔心後果;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無需在意用詞是否恰當;享受著家人的寵愛,解放自己的天性,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還是不敢玩耍,害怕弄髒衣服惹父母不高興;隱藏自己真實的願望和想法,做父母心中的乖小孩;觀察父母細微的表情、情緒,父母開心,自己才鬆口氣。


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那聽話懂事的孩子呢?大多數父母可能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聽話、懂事的、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可聽話的孩子們“快樂”嗎?


01

你小時候被父母誇過“懂事”嗎?


《少年說》中,一位高一學生,給2個月的弟弟寫了一封信。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少年說》

她希望弟弟可以不那麼懂事,因為她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因為怕爸爸媽媽擔心,所以在校期間很少主動打電話給他們,把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都藏了起來。因為怕爸爸媽媽對自己失望,所以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她對自己的弟弟說:寶貝,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你這輩子都不能忘卻的。要愛刀子嘴豆腐心的爸爸,理解他,不要頂撞他,為了照顧你,他已經兩個月沒有睡過整覺了。要愛最偉大的媽媽,她為了你從115斤胖到了160斤,經歷了兩次胎停才等到你的到來。


聽了女兒的話,臺下的媽媽壓抑不住自己的眼淚,對女兒說:“媽媽也希望你不用那麼懂事,你不用取悅所有人,堅持做你自己,不要總太委屈自己。”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少年說》


02

太過懂事,是對自我的保護。


太過於乖順、懂事的孩子,可能會壓抑自我,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甚至會討好別人,可能會有“別人開心、認可自己,遠遠比自己開心快樂重要”的想法。


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有個叫穆蓮生的女孩,爸爸去世後,媽媽穆靜給蓮生找了個繼父。繼父嫌蓮生是個累贅,對蓮生百般折磨。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不完美的她》

把蓮生當作遊戲靶子射擊玩耍;讓蓮生穿著公主裙、塗口紅,任意擺弄;把蓮生裝在箱子裡,讓她媽媽猜在哪個箱子裡,蓮生被悶得滿頭大汗,累到虛脫,還怕媽媽擔心,安慰媽媽說:“我沒事,很好玩” 。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不完美的她》

小蓮生因為媽媽喜歡繼父,始終努力討好著媽媽和繼父。帶媽媽去廢棄的遊樂場玩,還把媽媽給她的零花錢攢起來,給媽媽買了零食,自己手工製作了貝殼手鍊做禮物。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不完美的她》

但媽媽在蓮生被虐待的時候選擇視而不見,甚至為了和繼父在一起不惜狠心拋棄蓮生。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不完美的她》

也許她是出於單親媽媽的無奈,但對一個弱小的、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而言,如果自己被欺負時,最親的親人在冷眼旁觀,就只能裝出“乖巧”的樣子,通過努力討好大人來保護自己。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韓劇《請回答1988》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


小時候覺得能成為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挺好的,這樣既能讓父母開心,也不會與父母產生矛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發現,越長大越“懂事”,越會“察言觀色”,也越“放不開自己”,無法將真正的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害怕別人會討厭自己。


羨慕那些調皮的孩子,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在地生活、玩耍;心疼那些懂事的孩子,因為他們很早就學會了妥協、忍讓和“默不作聲”。


懂事的孩子不會給父母造成麻煩,可是他們也沒有得到無懼無畏的快樂。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韓劇《請回答1988》


03

太過懂事,也是一種悲哀。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主角松子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妹妹從出生起就臥病在床,父親將全部的愛,甚至是所有的笑容都給了妹妹。


無論松子如何努力乖巧、討好,都無濟於事,得不到任何關注。


直到有一次,松子和父親去了遊樂園,小丑表演鬼臉時,她模仿了一下扮鬼臉,因妹妹病重而常年陰沉著臉的父親,終於露出了短暫的笑容。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那是她童年中唯一溫暖的一次回憶,從那之後,她總是做鬼臉來討父親歡心,想讓父親回頭看自己一眼,希望父親喜歡自己。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上父親想讓她上的學校,選擇父親想讓她做的職業,努力成為父親心目中的女兒,對父親百般討好,按照父親的意志走人生的道路。


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松子仍舊得不到任何關注,甚至連個好好聽她說話的人都沒有,最終徹底離家遠去。


世界上的某些東西是平衡的,在童年時欠下的“東西”,成年後會以其它形式或更為深重的代價補回來。


之後的生活,松子一直渴求在關係中尋求認同,不斷討好別人。


她不是愛得太多,而是期待太多的愛。


她說過一句話:“我活著,為了愛,如果有愛,我就可以愛,愛就是人生”。


04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懂事。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小時候越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因為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肯定為生活主導,失去自我表述的聲音,忽略自己真實的需求,內心壓抑得十分痛苦。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圖源:《不完美的她》

老話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愛鬧的孩子有人疼”。不哭不鬧的孩子照顧了別人的情緒,卻把不快樂,深深藏在了心底。


在知乎上查“懂事的孩子”,絕大部分的話題都集中在孩子太懂事,容易不快樂上。的確如此,那些懂事的孩子有多細膩、多體貼、多會替別人著想,內心就有多委屈、多失落。


一個孩子,就該在他幼年時代做他該做的事,放肆地瘋玩、盡情地歡笑、適當地情緒化、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能夠說“不”。


請那些習慣於懂事的孩子們,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只有表達、只有勇敢地說出口,別人才能真正明白你的想法,即使面對的是父母。


不要害怕會讓別人不高興,如果總是關注於他人的情緒,自己的情緒可能就被壓抑在心底了。


不要害怕遭受指責、挑起矛盾(不管這些指責合不合理)。偶爾拌拌嘴,激情昂揚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指出他人的不合理,你會發現這樣的辯論,能夠讓你獲得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


不要害怕拒絕別人,你要知道有的時候,幫助別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你要相信,你的父母是愛你的,他們不會因為你不夠懂事而討厭你;你的朋友是喜歡你的,他們不會因為你不夠懂事而遠離你;你自己是優秀的,因為你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自己。


帶著“偽裝”的面具前行,會很辛苦,

你不必在成人的世界裡扮“大人”,

做自己就好,享受大家帶給你的愛。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懂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